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是用线和造型,作画中实现用线和造型的相互结合,展现画中人物的形态美。造型就是对画的创造,用线就是画的语言。绘画中除去相关的色彩和技法,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就是画的造型。造型语言是在绘画语言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工笔画名家何家英绘画中造型语言的解读,分析其中的艺术特性,展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3.
日本江户浮世绘美人画与中国仕女画同为具有代表性的描绘女性题材的绘画形式,在日本美人画的产生与发展中,中国传统绘画对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唐寅和日本浮世喜多川歌麿同为各自所处时代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又都擅作美人题材的作品,且都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在困顿中离开人世,因此具有可比性。将两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中日传统绘画在女性题材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巅峰时代,但又开"写意"绘画之先河,其中最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画家当梁楷莫属。他的减笔人物画对于同时代以及后世绘画在技法材料运用、视觉语言创造、意识形态发展的意义均是开创性的。梁楷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在追求形似的大环境下异军突起,从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使人耳目一新,为停滞不前的宋代绘画增添几分活力,并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为后代所标榜。  相似文献   

5.
闵贞的写意人物画描绘了人物的瞬间动作,还描绘了人物的精神状态,他的作品造型笔墨运用精练。其写意人物画里的人物,造型狂放而又不失严整,动作生动活泼,无处不表现出自己的性情,寥寥几笔便能抓住动作特点。其笔下的写意人物表情传神,在人物面部用笔细腻,描绘出了情感里的五官特点,但又有自己绘画的个性。写意人物线条简洁豪迈绝伦,墨的使用挥毫自然,人物的衣纹褶皱简约生动,其绘画作品把人物描绘的动作生动、表情传神,离不开他的这些主观意识和他的深厚功底。  相似文献   

6.
现代部分画家在以中国古代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的科学性,很少考虑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身份及其生活状况,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基本无法让观众信服,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历史名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大体轮廓。在创作王侯将相、下里巴人、贩夫走卒、贞女烈妇等这些形象时都应该"披图可鉴"。然而一些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古代人物作品时,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作为唯一信条,而忽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造型方法,导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缺失。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样子我们可以遐想可以追思,但绝不会确认他就是这样子而且必定是这样子,甚至我们并不会在意他是何种模样,而是去体味画中人物的气韵风度甚或得失。马远的《华佗像》就是这样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十发是继任伯年、吴昌硕之后的又一个海派绘画的高峰。他主张对古今中西艺术传统广收博取,并执着追求传承弘扬传统水墨情怀。程十发对国画本体的思索和探索,其艺术的广博性与现代品质亦早已超越了"海派"的局限。他为中国画现代革新展现出新的思路与方法,不仅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还对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意人物画是程十发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十发在中西文化的辨析中,找到中国写意人物画在形式、题材、笔墨上与传统精神和时代情感的同构。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从而使他的人物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笔墨技巧;而他从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入手,找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新的契合点,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自己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给中国写意人物画带来一种崭新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印象派标志着西方绘画传统的重要转变,印象派艺术家致力于摆脱古典画派对于生活物象的精细描摹,强调光色感觉的真实传达,用自由的创作方式展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而这正与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有许多相通之处。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在他长达70年的绘画生涯中,一直研究如何描绘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而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无不体现画者的主观感受,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1.
《酸寒尉像》是晚清上海画派代表人物任伯年为吴昌硕写的肖像作品,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取得成就,更具有丰富的图像内涵。文章试根据图像学的原理分析任伯年的《酸寒尉像》,解读画者任伯年与被画者吴昌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是作者创作的又一盛期,他从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景物中去寻求更深的境界。画中的静物花卉,充满了生命力,寓情于景物之中,让人倍感诗意盎然。这幅作品的表现技法、审美情趣以及构图上都吸收了许多中国绘画的内在精华,并且极其讲究作品的意境,虽然具有一种装饰的美感,但却保持着纯正的油画品质。(选自《中国油画全集》)艳@李瑞年  相似文献   

14.
与重视写实的西方画(在此特指油画)不同,传统的日本画多追求意境以及风致。看似与日本画的创作手法大相径庭的西方画,在明治维新之后,对传统日本画产生巨大威胁的同时,却又带给日本画以新的生机,融入西洋画技法的日本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章将以新日本画运动当中的代表人物——菱田春草的作品《落叶》为着眼点,从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出发,分析明治维新时期西方画对日本画的影响以及新日本画的独特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来作肖像画者不少,但作自画像者鲜有。金农是清代早中期活跃在扬州的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创作了多幅自画像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农自画像》。这幅画不仅在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上十分突出,而且传达了金农的内在精神,表现出金农的那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金农作自画像受禅宗影响很深,禅宗思想中对于心性的重视,对于自我的观照,深深地影响了金农,促使着金农的自画像创作,和金农对于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恰逢19至20世纪法国艺术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思想、新绘画理念不断兴起,冲击着旧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布格罗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往往有一种静谧、恬淡的艺术氛围,这与仕女画追求“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仕女形象也有相似性。基于此,从人物题材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下人物形象的美学差异两个维度探究布格罗油画与中国传统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国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新材料的特性是画家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容忽视的,为了使作品达到更加生动的效果,在创作中画家会选择新材料,再配合相应的特殊技法,与主题和内容巧妙地融合成一体。运用个案研究法,以作品《轮回》为例,结合创作实践,来研究中国画中新材料和特殊技法的运用。在学习领会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创新,努力寻找新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时代精神,满足当下新的审美需求。研究中国画的新材料和特殊技法的运用,能提升画家对绘画作品的认识,为当代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一种走向新绘画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王亮 《美与时代》2023,(2):96-98
王玉平的绘画记录着生活中的小物件和小景色,是他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随处可见的场景是王玉平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再现。王玉平的绘画灵感来源多是生活的现实与记忆,他将自己代入市井人物,以写生的形式体验与再现生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其一些绘画作品色调柔和,情绪圆融,技巧放松。记忆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糅合,形成了其温和的绘画艺术语言,赋予其作品温和内敛的情感。王玉平将含蓄的情感表达与绘画技法相融合,使二者融会贯通,在当下美术教学新理念、新格局的完善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岚 《美与时代》2023,(2):48-50
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现以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春图》中各图像元素所表现出的“远”的意境,通过解读《早春图》的内涵和山水观,揭示郭熙山水画中图像和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