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综述周月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为纪念东方哲学研究室成立十周年(1984~1994),于1994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与会者就以卜几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东方哲学研究十年回顾会上,东方室的科研人...  相似文献   

2.
<正>东方学是在近代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学科建制与话语方式。而自20世纪70年代萨义德《东方学》一书问世以来,东方学话语建构中隐蔽的权力关系,其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底色被遭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批判。萨义德关心的问题,是西方的东方再现,即西方对东方的想象性建构,而不是东方的"纯粹存在"(萨义德语)。正是这种东方化东方的话语建构,使东方作为西方的他者而被指认,并进而确立了东西方的本体论差异与认识论差异,完成了西方的自我确证。因此东方学与其说与东方有关,还不如说与西方有关。至于东方的"纯粹存在",虽然萨义德并没有否认,"东方曾经有——现在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他们的生活、历史和  相似文献   

3.
<东方哲学史>以时间为纵轴,将公元前30世纪以来这五千年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代"五卷;以地域为横轴,横向阐述东方各国的哲学思想.整部<东方哲学史>纵横结合,圆融无碍,彰显了东方哲学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西方的"极权主义研究.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将极权主义研究的视野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本文对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结构形态的分析进行了重述,对他论述的东方专制主义转型的契机与复辟的危险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既以批评的眼光审视了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的"冷战"思维,同时也肯定了他的研究所具有的揭橥东方古典社会政治特质的价值,并指出人类重视自由价值与警惕专制政治的高度相关性与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简介周月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996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组织的“东方哲学与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黄心川、巫白慧、金宜久、吴云贵、杨曾文、汤重南等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旨在对哲学所东方室最近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哲学界,东方哲学几乎属于被遗忘的领域:它从学科上被取消,从知识结构上被排除,从价值上被看轻,导致中国哲学界陷入一种中、西二元分立的简约化的格局之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五卷本《东方哲学史》的问世,对于改变这一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东方哲学概念该如何理解?相较于西方民族,东方民族有着怎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赫尔德和歌德,诺瓦利斯和格尔瑞斯都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东方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虽然他们知道东方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事实上,欧洲只是在那个时候才通过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学的文献真正发现了东方,但这些人透过东方各民族有差异的外表看到了那统一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东方专制主义理论:马克思与魏特夫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毕生的理论探索中,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他对东方专制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则构成了他论述东方发展道路的理论前提。可惜的是,基于资料的缺失或者意识形态的考虑,马克思在这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宏伟建树长期得不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许多人甚至把东方专制主义理论等同于资产阶级学术观点,一提起“东方专制主义”,首先  相似文献   

9.
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嬗变时平东方和西方是一个地理概念。随着岁月迁移,潮来潮去、东方和西方跨越了地理界域形成了具有文化属性、社会形态等深刻内含的专用词,并延用至今。东方和西方代表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民族特点、文化意识等方面环...  相似文献   

10.
瓦莱里娅     
画家成功描绘了东方风格的女性肖像画,画面上是一位东方装扮的女性,背景也是东方风格的。在东方画派的作品流行期间.青年女性的这身装扮在当时的英国十分走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建室20周年纪念暨学术座谈会于5月26日举行。在京的东方哲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著名学者以及哲学所的领导葛良志、李鹏程、黄心川、巫白慧、楼宇烈、杨曾文、严绍璗、葛荣晋、李甦平等30余人出席会议,并就东方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刘宗贤研究员撰写的、 2 0 0 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东方儒学》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当代东方儒学的上乘学术专著。它不仅从历史、现状和理论相结合的高度上考察了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方国家或地区的儒学的内涵、发展与变迁 ,而且把东方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分析其异同和层次。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 ,考察当代东方儒学作为有别于欧美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模式 ,它在迎接现代化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转型 ,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并在进行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其…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10)
<正>对于东方文明之象征——儒、释、道的精髓,有人概括为"生命之学",有人概括为"和文化",有人概括为"包容精神",有人概括为"内求修身、克己谦让"之理念,如此等等,都有启人哲思之益。比丘本性今拟以"大善"来统合东方文明,尤其东方文明中的伦理与道德,即东方文明是教人舍恶从善之道,是关于善的追求与实践之道。在东方文明中,善,是天地宇宙之理,是人性人心之本,是一切人生存生活的立身处世之基。善,是东方文明的核心精华,是东方伦理道德的制  相似文献   

14.
手绘墙面的个性化更强,已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东方手绘墙面则蕴含了丰富的东方艺术气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过解读东方手绘墙面,能够发现在具备不同功能的室内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应用到具有鲜明特征、艺术内涵的东方手绘墙面风格。这种风格特点给室内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我将把这个话题分为以下几个主题来论述:一、大学机构1960年德国研究学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D.F.G.)发布了一份关于联邦共和国东方研究状况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说法,在当时,除萨尔布吕肯(Saarbrücken)大学外,所有大学都设有一个东方研究的教席,同时,报告也补充说,在大学外几乎没有东方研究。在当时的总共三十五个东方研究的教授席位中,有十二个是为闪族学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实质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直接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证实了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中所提出的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预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最早肯定东方社会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俄国的民粹派。从19世纪下半叶起,围绕着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在民粹派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末木刚博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大学教授。专攻逻辑学和比较思想。以广义逻辑学(包括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探索东西方逻辑的比较和贯通。主要研究成果有《东方合理思想》、《逻辑学的历史》、《因明的谬误论》、《东方逻辑和西方逻辑》。今据《东方合理思想》一书简介作者思想梗概。作者称自己原来主要研究西方学术,但到近50岁,“思慕东方之心愈益迫切”,虽然感到“为时已晚”,但“喜好东方古典的亲情却与日俱增”。“因东方是我们的乡里,自然有从自己乡里的历史和精神中吸取营养的  相似文献   

18.
1993年的5月下旬,在温和晴朗的北京,召开了“东方传统伦理道德与当代青少年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11位学者,携带着精心之作,聚济一堂,交流自己的思考认识、研究信息和实践经验。 几千年来,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对东方一些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培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他们的文化传统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方哲学"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东西文化论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东方"的身份焦虑中开始重审历史、思考世界局势、反思自身文化价值,对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东方哲学进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一些高校、研究所开始组建东方哲学研究机构,以"东方"冠名的综合性哲学、文化著作大量产生,东西文化价值的讨论也在20世纪末再掀浪潮。今天,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东方哲学"研究的使命是通过哲学界的交流互鉴,实现东方各文化传统之间以及东西方文化传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而这种交流互鉴的达成需要通过比较哲学或融合哲学的研究路径,以超越地缘性与跨文化传统的视野来理解哲学研究,以人类文明为尺度来开展哲学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东方"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从地域、文化或政治等不同的角度来使用它。在不断的文明创造中,东方孕育了许多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宗教,也创立了自己发达的哲学。世界文明是在多种文明的交互影响中发展起来的,有时甚至很难简单地把某种宗教或哲学划归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随着"文明冲突"理论的提出以及与之相对的"文明对话"观念的大力倡导,对东方文明的研究和东西方文明关系的反思得以纳入世界文明未来前途的广阔论域加以讨论,也使得关于东方文化的研究有可能突破传统"东方学"的偏见和逻辑而获得新的意义和内涵。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和包括中国学术界在内的东方学术界来说,重视和开展对东方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