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学校教育对视觉传达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目前传统的视觉传达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对设置工作室制运行机制的优越性的分析,总结出设立以工作室为单位的教育体系,有利于艺术教育体系的良性运行,以期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输出具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是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工作室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来毕业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工作室项目教学法训练的同学,在毕业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同学,他们毕业之后也完全有能力独立创业。  相似文献   

3.
依托工作室使各专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构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平台,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文章依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从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理念出发,着重阐述了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果,提出了美术学院工作室发展规划的宏观设想,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设想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琼 《美与时代》2014,(2):40-40
工作室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完全按照企业运行模式而展开工作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服装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知识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实操课程缺乏实用性。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实际项目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星 《美与时代》2024,(1):128-130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提出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阐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在挖掘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环境设计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共享平台及工作室六方面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漆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在校内实践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创作参展作品为契机提高漆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实践教学中,发挥漆艺行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漆艺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逐步探索建立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但很多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有的盲目效仿本科院校,专业发展不能以当地项目为依托;有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室教学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师资不足,经费投入不够。要保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良好运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深化、完善工作室的教学条件,引入项目教学,采用"传统教学+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加强工作室团队建设,和企业技术人员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一起参加工作室教学,加强工作室的管理机制以及教学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8.
国内高校十分重视产品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对校内外实践缺乏系统性考虑与整体统筹,出现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脱节、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脱节等一系列问题,毕业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离企业需求具有较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南农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以"产学研"合作优势为基础,积极拓展并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将学校、基地和产业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体,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学生创新工作室——导师工作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三室一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实施专业教学过程、协同评价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师徒制的"手把手"教学的优势,又在理念上升级到工业时代的新高度,在美国高校中获得普遍运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通过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管理课堂的方法和对策具有一定代表性。以"情景化体验"带动工作室教学研讨,以"实践性感受"带动工作室教学,以及到艺术家工作室体验创作等方式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离不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工作室制、双轨制、双师制、以赛促学制等具体教学实施模式与办法的提出,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服装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装饰审美。打造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设计+文化+技艺"的新型高层次服装设计人才。以"立足当代之生活,融合当代之审美,做有民族情怀的设计,做有文化滋养的创新"为导向,以"技艺传承、文化积淀、设计创新"为内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服饰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2.
面临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与时俱进,跟随市场的最新需求进行创新发展。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突破传统教学,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版画教学的特殊性,版画基础课创新在创作课程中能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意识和创新的潜能。通过技法创新训练,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使创作品更充满活力。同时,利用工作室的完善设备及开放形式,提高工作室利用率,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4.
邓凯 《美与时代》2013,(11):77-78
在紫砂之都宜兴丁蜀古镇的青山田园环绕间,王亚平的工作室坐落于一湾小桥流水的静僻之处,这里明朗朴素,路径通坦,自然雅致,风格独具,别有韵味。周边栉比鳞差的陶瓷堆垛和比肩接踵的紫砂工坊,无不透露出浓烈的陶瓷艺术氛围,烘托出一幅纯朴、恬静、惬意的世外桃源景象。〈br〉 王亚平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艺术的导化者在传承发扬紫砂陶艺的事业中不断开拓,自度度人,自觉觉他。他以对传统紫砂制作的虔诚态度和现代陶艺创作的开拓精神,担当着以发展紫砂陶艺事业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带着传统走出传统,立足创新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基础课程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在高校中传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对比分析部分国内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建设性地提出以燕京理工学院在进行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改革措施,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同时,"设计思维与方法"教学涉及多个艺术创新领域,应该注重文化产业中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的现代艺术流派在设计思维上的应用,以突破传统设计与绘画表现为视角,以开发学生设计思维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构想,提升高校培养具有设计思维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艺术设计课程创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不绝于耳.有人提出建立专门的中国画学院,有人提出中国画教学应从学校取消,交给民间.虽然主张不同,其实内核都是一样的,即回到过去的传统中国画师徒制模式.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有关师徒制的理论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在继其他系设立工作室制以后,中国画系也于2002年开始实行了教授(导师)工作室制,包括以探索中国画多样表现性行为为特征的李少文工作室等.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美术的教育方式,而中央美院的做法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国也将文化产业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当中。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对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有所提高,随之而来的文化产业供应链也逐渐趋于完善。黑龙江漆画基地自建立之初就以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新为根本、以培养专业的创新人才为核心、以黑龙江高校漆画专业为基地平台持续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了高校漆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实践。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的工业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验证了此模式的可行性。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也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如部分院校受限于工作室建筑面积狭小、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而这恰恰也是今后努力优化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时代在进步,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制还存在着传统教育的烙印,强调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素质普遍较差,达不到社会所需要的程度,从而影响其就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工作室教学以真实项目为依托,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增强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关注民生居住和工作等环境问题,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为室内设计,满足全国装修设计的旺盛需求。为保障毕业生高效高质量就业和有效创业,以家居装饰设计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工作室教学平台,探索校企双向双主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与验收、教学成果转化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改革最终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校企联合多维度地创造实战机会,学生分层参与完成真实项目,直接效果是改善学生甚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长效来看学生积累的实战经验有助于就业甚至创业,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