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骨画顾名思义就是隐没骨线的中国画。没骨画先是用线勾勒造型,再填上颜色,线色融合,以达到隐没线的效果。现代没骨画家采取中西融合的形式,把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到了中国绘画中。从现代没骨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平面构成的元素,与中规中矩的传统没骨画有很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2.
陶瓷艺术绘画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传统的中国画题材丰富,技法成熟,因而艺术家充分认识到中国画的特点,在陶瓷上作画,创作出各种陶瓷绘画。陶瓷绘画是指使用绘画工具在陶瓷材料上进行创作,其绘画表现技法借鉴国画,但画面效果的呈现却不同于国画。陶瓷绘画使国画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国画的构图、造型等也对陶瓷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此,研究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的共性,阐述国画表现手法对陶瓷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不断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国画不仅仅是东方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代表了中国悠久历史的绘画形式。国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善于运用线条,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造型手段,使线条形成生动而形象的画作,每一幅画的线条都具有较强的张力,或是气势澎湃、震撼人心,或是灵动多情、温柔婉约。国画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但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值得不断地被传承和延续的。从国画的内涵入手,首先分析了国画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国画的审美特点,希望能对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渍彩法在国画技法当中属于重彩画的研究范畴,是在传统国画技法之"破墨","泼墨"、"积墨"、"没骨"、"撞粉"、"撞水"等基础上,利用国画水性颜料之透明的物理性能,采用渍彩流动,层层叠加的方法实现画面色的自然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作品中蕴含着画家的创作灵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部分画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会采用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以给观众传达出一种或自然、或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这些国画作品都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装饰价值。以制作与表现技法对国画创作的意义为主要内容,对国画及国画创作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制作与表现技法对国画创作的重要性,并对制作与表现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以推动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材料与技法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表现方式更为自由,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和革新,许多从事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对坦培拉绘画的技法、材料、题材等进行探索,转变了坦培拉绘画作为传统绘画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尴尬状态。坦培拉绘画中引入综合材料,在丰富绘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力及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化体系中,中国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通过国画艺术的创作,进一步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征都进行了传承和弘扬,促进我国国画积极发展。画家在进行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关的制作和表现的技法对画面进行构图和塑造,这就体现出了制作和表现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基于以上背景,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概念,为文章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阐述了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最后说明了技法的运用对国画创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出了技法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是的重要性,为画家进行国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源 《美与时代》2023,(2):30-32
工笔重彩画起源于原始岩画,顶峰时期在唐代卷轴画时期。近现代,重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绘画的工具,画面技法语言也有了新的转变。现代重彩画不拘泥于传统重彩画勾勒、渲染的技法,不仅吸收了中国画的没骨、写意等技法,突出了画面的装饰性,还借鉴了现代绘画技法。现代重彩画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10.
孙隆作为明代唯一拥有"御前画史"之称的杰出宫廷花鸟画家,其独特的没骨写意画法在明代熠熠生辉的众多优秀大家中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没骨"形态而注入了"写意"的元素,融没骨与写意技法为一炉,重树了宫廷花鸟画的野逸新风,契合了诗情画意的审美追求,丰富了宫廷花鸟艺术的新境界,开明代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于后世大写意花鸟画的勃兴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美与时代》2016,(9):62-63
中国画即是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方式。其运用水、墨、彩作画于娟、宣纸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从技法层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具象与写意的技法更为中国画增添了异样韵味。几千年来,各朝各代的画家都力求在画面中体现独特的韵味,而韵味在中国画中的具体体现方式也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和其他画作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本身具有浓厚的中华韵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痕迹。这种文化的映衬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方式上,还表现在绘画的选材以及工具上。在进行国画绘制的过程中,绘画展现出来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折服。这体现的不仅是画作的美感,更是一种人生的内涵。人们的修养和品德都会在国画中展现出来,通过亮丽的色彩,带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国画中涉及的山河、树木和大海等,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中国画与其他画作相比,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和久远意义。因此,在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阐释了国画的审美标准,并重点分析了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是中国艺术中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其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历代中国画大师,都独具面貌,有所变化,探寻源流,从风格到技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论是入世的儒家思想和出世的道家思想,都是围绕"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辩证思想进行说明、论证、实践的,这些理论无时不在影响着历代画家创作和审美趋向,所以说中国哲学一直在引领并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高校国画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国画日益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国画教学是传承国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与重要方式,如何在高校国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文章将就国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纯艺术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在教学中,临摹是高职院校国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临摹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的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专业的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梳理和反思以往的工笔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画种,历经了千年的沉淀。其中,色彩的灵活运用与高水平绘画技术的应用是能够体现出国画山水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国画山水的作画过程中,不但要传承传统的色彩运用技巧,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使国画山水能够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基于此,分析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发展历史,并对国画山水色彩的传统与现代运用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没骨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已成为常用的中国画表现手法之一。当代没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个性化的语言体系。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西洋化、程式化、单一化的倾向。没骨技法在花鸟画、山水画中的运用较为成熟,人物画中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对当代没骨人物画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十分注重文化强国建设,要求各领域的工作人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各项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以增强我国大众的民族自信。在绘画艺术领域,国画山水是重要内容,许多画作创作者为了使画作的展现意义更强,会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将文人情怀着重渗透到国画山水创作中,让国画山水欣赏者结合山水画的特征领悟创作者的情感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艺术著作各有展现价值,还可以推动我国绘画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国画山水中的文人情怀进行探讨,得出国画山水画作创作者需要对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渗透文人情怀加强探究。这样既可以国画为载体凸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让更多优秀的画家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环境中强化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梅兰竹菊是古代人心中的"四君子",其人文意象一直被广大文人画家所喜爱和追捧。在古代绘画艺术中,梅兰竹菊是极为重要的描绘素材,众多古代著名画家都曾经将梅兰竹菊作为自身抒情达意的绘画题材。在国画艺术中梅兰竹菊的美术造型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明确而简单,包含了国画尚意和物化的艺术内涵,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艺术价值,值得现代研究学者深入分析,将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章将进一步对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审美展开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