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方艺术在各自的发展中呈现着自己独有的风格面貌,西方艺术在发展中秉承着理性科学的思想,重色彩、神性。而中国传统艺术在发展中重视主观思想,多追求形神兼备,诗书画印相结合,来传达一种和谐美和抒发一种主观情绪。艺术是人的思想精神反映的产物,离不开人的意识形态,而人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艺术,从而有了中西方艺术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现实题材绘画以再现现实为其宗旨,然而无论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同一时期同一画派画家的作品来看,艺术中的现实与视觉中真实的现实并不完全相同,虽如此,这样的艺术却还是被冠以现实之名。画家为了再现现实,纵然已尝试各种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条缝隙,结合贡布里希关于图像再现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明确,这条缝隙自艺术产生之初便已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乡土为题材的油画就有出现,最初画家们为了迎合皇家贵族而去画一些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作品。而伴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世俗文化的发展,新时期的画家们开始不再满足于承袭前人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对现实平凡的生活产生兴趣,开始描绘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人。更有少数像彼得·勃鲁盖尔和米勒这样的大师安于偏僻的乡村,进入农民中去,描画这群社会最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出不同的艺术体系。中西绘画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使得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并在各自适合的土壤上蓬勃发展,绚丽绽放。文章以中西方文化发展为基础,对中国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作出尝试性探究。通过本次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中西古典绘画美学研究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使之后的教学能够适应时代,不断促使绘画美学得到新的认知,使中西方艺术观念相互渗透,实现深入的融会贯通,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5.
许多艺术家认为,绘画已经没有了发展的可能,所谓绘画创作只不过是重复以前绘画大师的图样而已。本文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还原性的探究,提出一些绘画创作的新思路,并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及自身的一些绘画实践,从而得出绘画艺术是无限发展的结论。我们需要作的其实是在那把尺子上找到某个刻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后,西方出现了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抽象派便是其中之一,它否定描绘具象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表现价值,它是绘画史上的进步,但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艺术审美的差异,在造型观念、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审美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些许不同。即便如此,中外艺术依然发挥各自特色,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各国的土壤中开出了绚烂多姿的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怎样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使中外美术在相互学习借鉴的同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共葆生机与活力,是我国艺术工作者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园林是人们向往自然、追求至美生活而创造的一种游憩的环境和物质载体。它使人们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园林设计"曲与直"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概述中国现代园林对"曲与直"的应用,使得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园林设计的"曲与直"的特点,从而优化我国现代园林设计,让我国园林设计多方面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艺术史的研究不应仅从所谓的主流视角去分析."主流"艺术史的书写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质疑和反思的,对于固有观念的突破与创新恰能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此次的研究将着重探讨一组相同主题的艺术作品,并以此为突破口反思"主流"艺术史书写中存在的缺漏和不足,这将有助于艺术史书写的完整性.作为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我们对它的研究已不再单纯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其中的深意.如在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中,艺术作品已经开始以图像志的形式提供史料,辅助研究,其中生动的历史图像使人们以视觉的方式感知和认识历史以及历史中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理论中"气韵"与"意境"有独特的表现与含义,其适用于西方现代绘画能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根据艺术理论家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气韵"与"意境"的深刻内涵,深入阐释西方绘画的情感表达方式。西方艺术同样追求"气韵"与"意境",并且中西艺术在观念上的交融与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打开新局面,使中西方艺术创作在保留各自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生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唐宋绘画题材发生了转变;儒家思想于此也经历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转型。唐朝积极入世的仕功心态推动着社会题材绘画的发展,人物画一枝独秀;中晚唐,尤其是两宋以来理学兴起,在心性涵养、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下促进了自然绘画题材的发展,山水画、花鸟画迅速崛起跃居画坛之首。由此可见,唐宋绘画题材的转变与儒家思想的转向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辅仁大学的画家为代表的天主教“艺人之家”绘画团体,组织了一批对中国天主教绘画有兴趣的师生进行天主教本土绘画创作.他们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充分运用中国式的表达方法,体现中国韵味.这些作品在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上都有所创新,是对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有益尝试. 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同题材的中西绘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明代汤显祖的"唯情说"为研究视角,重新审视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从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情感的重要性、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创作的哲学倾向等方面,探讨"唯情说"与西方绘画"表现主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诗歌之星,他短暂的一生受到了希腊神话的巨大影响。济慈孜孜不倦地吸收希腊神话的内在精神,在想象力的长途跋涉中寻找美的真谛,他以诗的形式,给予希腊神话以新的姿态,希腊神话也作为丰富的原材料为济慈诗歌注入了美的血液,充实了诗歌文本,增强了济慈诗歌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创作中,"生"与"熟"是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从古至今,不少艺术家都在探析两者的关系。文章主要结合景德镇陶瓷绘画的现状,探究"生"与"熟"的辩证关系在国画及陶瓷绘画中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钱松岩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绘画题材独特,多为革命题材,他的作品融传统技法与现实写生于一体,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的典范。代表作品有《红岩》、《莫愁湖》、《井冈大瀑布》、《延安颂》、《常熟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五六十年代新国画的一些面貌。他的画以古拙、稳健、沉着、浑厚为突出特色。钱松岩独特画风和杰出创作才能以及诗书画全面修养对中国画创作题材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削减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从美学角度讲,传统的严谨单调的艺术风格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依然有传统性、封闭性等多重因素的限制。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理,以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观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探讨,突破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局限。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有大量的文人墨客会挥笔写下有关"廊"的千古名句。"长廊尽处绕梅行,过尽风声得雪声。"宋朝杨万里笔下的诗句充分显现出"廊"在我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性。文章以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为例,深入研究其建筑形式及现存于长廊中的装饰绘画,根据研究,对颐和园中"廊"本身及其装饰绘画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保护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学理想在模特儿的造型审美中运用非常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在新的社会背景、生活实践、美学环境和美学基点上,吸取和运用西方古典美学有关理想范畴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美学教育理论水平,为模特的造型、姿势创新及设计等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