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是元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同时也是"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师承董源、巨然。他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自娱"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河两岸"元代文人画的图式风格。文章对倪瓒的《虞山林壑图》作品中笔墨、图式、题款的文人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之题跋诗为切入点,阐述了以书入画给文人画带来的绘画生机,以及书画相通在三个方面的契合点。元代书、画两界的翘楚赵孟頫(1254-1322)画过一幅《秀石疏林图》,此画算得上是文人画的精品之作。在它的卷后有首题跋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  相似文献   

3.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发展到元代,"士夫画"的异军突起可谓是最显著的变化,而开此画风气之先者,便是"元人冠冕"——赵孟頫。"清初六家"之一恽寿平曾说过"宋法刻画,而元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便是赵孟頫的先导之功,运用我们现在的词语来说,便是"创新"。然而有趣的是,这种"创新"却来自于他所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  相似文献   

5.
刘宁 《美与时代》2023,(4):18-20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北宋进入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绘画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画院发展繁盛和文人画思潮影响下士人画观念形成。绘画内容不单表现现实生活,更是多表现对现实生活、人生理想以及自在精神的追求。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文人绘画先河。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发展对文人画产生影响,赋予了其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6.
"师造化"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丰富的美学命题,历代画家、理论家对这个美学命题一直不断注入新的元素,进行着不同的诠释。处于宋元之交的赵孟頫在"师造化"这个美学命题上继承了宋"格物致知"的观察精神而"师法古意""云山为师",同时在此基础上强调"以书入画",为中国画的创作注入了更强的主观因素,大大加强了绘画主体在绘画创作中的能动性。这种自然观的变化,为"元四家"及明清以后的画家绘画语言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可发展的环境,从而为中国文人画发展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元代大画家赵孟(兆页)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赵盂颊的画是由宋入元、从繁到简过渡的代表,他集唐及北宋诸名家之大成,力矫南宋院体画的流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绘画占有很特殊很重要的地位.“宋人尚法,元人尚意”.元画一反南宋那种客观写实的画风,而继承光大了北宋苏轼等人倡导的文人画的审美主张,以绘画主体表现性的“意”、“韵”为其审美特征.元代文人画表现了当时的文人们与现实不合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并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这其间,汤垕与他的《画鉴》对文人画的兴盛起到了某种承前启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研究文人画不可不注意汤垕的绘画鉴赏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将针对文人画的具体含义,文人画发展中体现出"书画一律"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书画同源"与文人画的关系进行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六法"论,"南北宗"论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元代著名的绘画大家,赵孟頫开启了元代甚至明清绘画的先河.而其诗文的清丽,也使他在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把赵孟頫还原到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对其诗文、绘画进行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以力图勾勒出其丰富而独特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2.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清四僧"是对清代四位著名画家的一个总称,"四僧"顾名思义就是指四位和尚,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点。"清四僧"创建了一个绘画流派,其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他们借助绘画这个表现形式,表达他们对故国山河乡愁的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的忧郁惆怅之情。他们在文人画上大胆变革和创新,画风冷峻孤傲,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作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画家。可以说他们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在清代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沈周是明代中叶"吴门派"绘画的先驱人物,沈周的父祖辈及其老师杜琼、刘珏等多善画,画风近元画,因此,历来的评论家论及沈周的绘画,主要关注他对元代绘画风格的继承,沈周的早期画作,确实属元画王蒙一路.但是,单单看到元代画风对沈周的影响是并不全面的,沈周中年以后的画风受宋画和当代绘画主要是"浙派"影响很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沈周的弟子文征明曾对沈周中年画风的变化作过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王维位列"妙品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明在唐人眼中他不属一流画家,后至明代却被推为"南宗鼻祖",其间变化耐人寻味。文章将文人画发展源流贯穿于王维画史地位变迁中,从而研究其地位变化的原因。魏晋时期具有文人风格的绘画尚未发展成熟,却为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埋下伏笔。唐朝,王维在二李(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与吴道子重线山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宋代画家的审美情趣与唐代发生分歧,苏轼对王维推崇备至。基于宋代士人画理论的蓬勃发展,元代赵孟頫提出"文人画"概念。明代董其昌更将王维奉为"南宗鼻祖",使其画史地位达到顶峰。至此中国文人画体系基本形成,王维画史地位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6.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7.
简议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它在创作上强调作者的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的手法。作者多是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和画坛的著名人物,在当时的书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孟頫是最早提出"书画同源",追求晋人"古意"的。他对后世绘画与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其艺术观点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马骏 《美与时代》2004,(7):18-19
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追源溯流,并非由一种流派、一种风格所形成的.也不受某一地区,某一画种所局限.但却包含着各种流派、风格、画种的神韵.文人画作为中国画史上的一种艺术现象是长期历史形成的,她与中国美术史密不可分.文人画以其文、人、画三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中国油画语言的民族特色日益彰显.油画笔法中的书法意识,作为诸多油画家探索实践的课题,对诠释艺术家内在的情感尤显必要.笔者以此为论,旨在为油画的民族性,提供些许理论参照. 一、以书入画的起源 唐代张彦远提出"书画同源"之后,书法与绘画之关系被历代书画理论家从不同角度论及.这期间有宋代中期苏轼、米芾等人以书法家身份进行的较早的文人画理论与实践,有元代赵孟頫所倡导的"书画本来同"的观点.至于明清时期,随着写意绘画的兴盛,书法的用笔方法、空间结构意识甚至审美特征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融入绘画,徐渭、黄慎以及吴昌硕等人引草、篆等书体入画,别开生面."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