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琳 《美与时代》2007,(5):57-61
本文试图将两种完全不同物质载体的艺术形式--音乐与色彩,进行同化的置换,并期望能实现一种新的艺术构成形式--音乐色彩构成.这种思考源于色彩与音乐中的诸多要素的相似、相同性.笔者将视觉(色彩)与听觉(音乐)中的可置换因素筛选出来,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论证,结论是:这种同化的置换模式无论是平面色彩、绘画还是乐曲、音符,均可以演绎成音乐化的色彩图形或色彩化了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2.
谈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 《美与时代》2004,(9):58-59
一、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 1.线条艺术 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单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关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音程关系就体现不出"线性"的过程,而只有时间过程则又体现不出线条的起伏,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这本书是德勒兹在这个有秩序的世界里创建的一种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大前提下,美学世界有了新的存在条件和存在方式,而在这种变化里,作者对绘画的呈现和诞生有了新的思考:在哲学范畴中什么是绘画的实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对绘画的创作到底还处在什么阶段,什么是绘画的真实?这些问题,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解决它,但一定要去思考,用思辨的方式来思考。文章借助书中的几个词如歇斯底里的微笑、音乐中的在场感、绘画与绘画动作之间的关系等几个点来阐述这一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绘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都能够把观者置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空间中。尽管绘画是诉诸视觉的空间艺术,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但是,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却能塑造出殊途同归的艺术意蕴,同样也都体现出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的内在情感与意境。每个门类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作为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乐、画二者所构成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但正是这不同的艺术语言却又隐隐道出二者在思想与情感表现中的相合之处,此为中国文化艺术思想之精髓妙处。  相似文献   

5.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虽然音乐没有色彩,绘画没有声音,艺术家却要超越物质媒介的局限,从事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音乐与绘画在很多审美构成方面是异质而同构、相异而相通的。实践证明,绘画中音乐的感受或是印象可以激发对绘画更高的表现能力和意识。音乐中节奏、旋律等因素对画面的构成以及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这四种艺术中,人们都会认为音乐与舞蹈相通,绘画与雕塑相连,而舞蹈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其实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雕塑作品经常给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家的创作以启示,很多舞蹈编导家们越来越重视对雕塑的研究,从雕塑中寻求创作素材,启发创作灵感,创作出众多经典的舞蹈作品,甚至创作出了新的舞种。同样,舞蹈作为一种用人物肢体语言来表现情感的艺术,也经常被运用在雕塑作品中,雕塑家根据舞蹈中的造型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作品。两种艺术同以人物形体为载体时经常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紫兰被认为是中国闺秀油画家的代表,在其留存的绘画作品与个人写真照片中都多次出现音乐相关的题材和元素,音乐题材绘画作品也几乎成为关紫兰绘画创作的一大特色。《良友》画报第45期封面曾刊登关紫兰手持曼陀铃的照片,《良友》第57期"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中选取并刊登《曼陀铃》作为其静物画的代表,另外,画家1930年个展现场也特意与音乐题材作品合影留念,由此可见,关紫兰对音乐题材的重视与偏爱。关紫兰音乐题材绘画作品的产生与日本留学经历密不可分,是留日背景下对西方现代艺术题材内容与风格特点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画家的生活记录与丰富女性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音乐、诗歌、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融通.把诗,画引入中学音乐欣赏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还能借诗、画诠释音乐内容、借诗、画体验来使学生回味音乐中的意蕴.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畴,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能够取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10.
肖彦 《美与时代》2004,(8):30-32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立性,但它们之间也明显地存在着联系。在这里我们把音乐与建筑、绘画、文学作了比较,来看看音乐的丰富内容,来了解音乐的真正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19世纪末叶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在其钢琴音乐中彰显出鲜明的印象主义音乐美学倾向,即擅长抒情风格,钟情于自然题材,努力将音乐与诗歌、绘画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大自然瞬间"光与色"气氛的强调和音乐具象描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体系里的一种绘画方式,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装饰意蕴。工笔花鸟画无论在造型还是在绘画色彩、表现形式与绘画方法中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样式化与程式化。这和强调绘画理性的主观归纳及其规律性的装饰性绘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传统绘画功能与形式中的装饰性因素做简单分析,旨在厘清装饰性因素对传统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何欣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深刻表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的形式才能为听众所欣赏和感受,从而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与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相比,音乐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中的狮子具有避邪御凶、预告灾难、决断是非、招财纳福、掌管生育等神性,是力量、权势、祥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舞狮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它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对音乐美的评价关乎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关于音乐美评价观念的转变可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创作和欣赏时代,不合时宜的音乐美评价观念则必然会阻碍音乐的进步.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 评价音乐美与不美,以及美在何处,因何而美,首先必须要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及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人创造的,渗透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在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它不同于造型艺术,如建筑、雕塑、绘画等空间艺术,将美诉诸人的视觉;音乐是流动性的时间艺术,欣赏音乐主要依靠人的听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东方美术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变革,惠斯勒便是此次变革中的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先驱者。他是最先接触日本美术的艺术家之一。惠斯勒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探索从疯狂地收集并当作画面点缀开始,再到后来吸收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因此,文章选择了惠斯勒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论述了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主的东方艺术对惠斯勒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日本浮世绘对其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的影响。通过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惠斯勒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各类画种界限越来越模糊,材料在绘画中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由于绘画中材料与媒介发生了变革,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创作多从自我理念出发,结合自身情感,运用材料形式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基底制作作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基础,在综合材料绘画过程中尤为重要。故基于有色基底的概念及制作材料特性,探究材料与媒介的特性及变化、自由组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探寻有色基底在材料绘画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音乐     
基督教音乐杨周怀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而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及基督教新教)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把与宗教有关的文化(文学、绘画、雕刻、建筑及音乐等)从人类文化中清除出去,那么余下的就所剩无几了。在所有的宗教中,唯有基督教的音...  相似文献   

19.
自佛法传入中国,她不但同中国本土的哲学、宗教等文化日益融合,与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书法、音乐、绘画、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也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屏风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符号之一,它在绘画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构图、景深、隔断、氛围等方面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屏风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元素,不仅在绘画中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观者的观看体验和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和了解屏风在空间营造、情感表现、意义传达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屏风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及发展为切入点,从空间塑造和视线引导、景深表现、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对比与平衡、象征等方面探讨中国绘画中屏风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