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意花鸟画是我国绘画体系的重要部分,早在明清时期花鸟画就发展到了鼎盛,从明代的"青藤白阳"到清代的八大山人、恽寿平、扬州画派等,都表现了写意花鸟画旺盛的生命力。华喦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海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华喦的生平介绍,分析华喦的写意画风格,进一步探讨画中所隐含的隐逸精神,展现精神对艺术的作用,透视出华喦对后世花鸟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画坛画家萧云从,创建的姑孰画派,对皖南诸画派产生重要影响,对清代绘画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参与了版画的创作,留下精美的艺术作品,并对他的山水画风格形成产生影响,文章着重分析徽派版画创作与萧云从绘画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美术(包括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之硕果。文章通过对中国美术史料的分析得出,"中原画风"源自唐宋时期"南北二宗"(1)中的"北方画派",是中原画派或北宗画派的主要创作风格,认为"中原画派"即"北宗画派"的传承,"中原画风"即"北宗画风"的发展。重塑中原画派、创新中原画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吴门画派"以其人数众多、影响力大而著称于世,其画风基本影响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的主要格局,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沈周是明朝中后期的艺术巨匠,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家庭环境对沈周的艺术成长之路起了重大影响。在临摹古人之法的基础上,展现出感性美与理性美相结合,主观性高于客观性的绘画思想。其花鸟画的风格对后世甚至是现代画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在明代以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发端而发展壮大,它极大丰富了明代绘画的内涵风貌,成为明代画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强大的势力对明代绘画艺术有着相当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美术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阿梦 《美与时代》2016,(10):39-40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盛极一时,取代院体、浙派成为画坛主流。沈周作为"吴门四家"之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以及在人品、道德上的模范性意义,更重要地是他所创立的风格样式、艺术趣味对吴门画派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沈周晚年时期绘画作品《随兴册页》为例,探讨明代中期文人画家的生活方式及审美趣味。《随兴册页》是画家消遣时日的作品合集,因而更具有文人画的代表特征,能够更加深刻地探讨文人画家的生活理想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周是明代中叶"吴门派"绘画的先驱人物,沈周的父祖辈及其老师杜琼、刘珏等多善画,画风近元画,因此,历来的评论家论及沈周的绘画,主要关注他对元代绘画风格的继承,沈周的早期画作,确实属元画王蒙一路.但是,单单看到元代画风对沈周的影响是并不全面的,沈周中年以后的画风受宋画和当代绘画主要是"浙派"影响很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沈周的弟子文征明曾对沈周中年画风的变化作过论述.  相似文献   

9.
"二高一陈"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他们早年都曾留学日本,当时日本画坛独树一帜的京都派朦胧体画派由内而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上认可并实践折衷中西的绘画思想。受竹内栖凤思想的影响,绘画题材变得大众化,从绘画技法和画风方面都能探寻到日本京都派和朦胧体画派的身影。绘画工具上也推陈出新,画作中排笔、日本刷笔等工具大量运用到他们的绘画过程中,达到了毛笔所不能及的效果。他们的创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给当时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地方艺术派别,吴门画派于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崛起,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他们的艺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为日后文人山水画题材的风格取向、画风演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本。云间画家沈宗敬曾经直接指称"文沈唐仇"为明四大家。文章从吴门画派形成的历史成因、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来探索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画坛艺术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兴盛,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带动了江南地区的绘画创作与绘画风格的形成。"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虽出身卑微,常被后人评判为"院体画家",但其身处江南地区的文士交游圈子之中,其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受到很多士人观念的影响。以仇英的《右军书扇图》与《柳下眠琴图》为例,试分析仇英人物画中"工细"与"粗放"两种用笔风格同时出现的现象,并探求两种用笔风格同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之后形成的"禅",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具影响力。王维,这位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风格清逸洒脱、淡泊高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种画风,这位"诗佛"所作之画往往能渗透"禅"的意境。而王维的"禅画"艺术对近代美术绘画有何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为主,于战国之前出现,萌芽于东晋时期,确立于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兴盛,并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水墨渲染的文人画,后在宋代和元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明代初期的山水画基本上都是对元末山水的延续,后期开始衰落。"明四家"也称为"吴门四家",是在正德时期,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派。这四家中沈周、文徽明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仇英颇擅工笔重彩,唐寅继承了南宋的院体风格,又自己加入了文人的意趣,使之更具柔美之气。  相似文献   

15.
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自古以来画黄山的画家数不胜数,如明代的丁云鹏,清代的梅清、渐江、石涛,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等等。渐江、梅清、石涛同属于清代文人画家,都师传统师造化而不泥古,都画黄山但表现出来的风格迥然不同。后来的大画家贺天健评价说"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文章就从人称黄山画派三巨子的渐江、梅清、石涛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生平与思想情感入手,比较三人黄山画风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万历九年(1581)西方传教士与西方绘画的传入,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肖像画以波臣派为代表,其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笔墨基础之上,借鉴西方绘画以造型为主的特点,创作出不同于西洋画风的明暗画。在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凹凸法"和传教士西画"明暗法"之间,走出了一条别出心裁的绘画道路,对拓展中国人物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形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悟才 《中国宗教》2022,(1):78-79
明末清初,四僧画派名噪一时,他们突破了正统画派摹古画风的樊篱,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寻求章法结构和意境的不落俗套,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于作品中抒发出来,体现了艺术创作和参禅修行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徐渭,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明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墨葡萄图》是其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的中国美术正处在一个特殊阶段,习古与创新两种意识相互碰撞。徐渭能汲取前人精粹,不断更新技法,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大胆变革,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开创了一代画风,被誉为"明朝一代才人"。在徐渭的影响下,后世画坛涌现出许多风格疏放的文人画家。文章以徐渭《墨葡萄图》为典范,浅谈徐渭绘画风致及艺术精神对本人创作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元代画家大多追学古风古意,而此时也有一些画家承接地区性画派的"香火",其中尤以"马夏画派"最盛。马远、夏圭皆师承李唐,马远构图独特,笔法遒劲有力,画风豪放却不失精细,善以一角而窥全局,人称"马一角";夏圭好用秃笔,笔墨苍劲而含蓄,构图多用"一角、半边"之法,人称"夏半边"。师承"马夏画派"的有孙君泽、张远、丁野夫等人,浙派的戴进在其早年的绘画中也呈现出"马夏"画风的特点。文章主要论述对师承"马夏"之法的孙君泽、张远、丁野夫、戴进这几位画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绘画史来看,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画风,影响了宋代以后流派的演变。李成的作品历代都被认为是"神品",北宋时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世更被认为"千古一人""古今第一"。当时由于对他的特殊崇仰,几乎不提他的名字而称"李营丘",是人以画重。李成确立了他的画派,受到后学的景仰。李成的绘画影响了整个两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达到"一统"和"独尊"的程度。元朝绘画的半壁江山依然笼罩在李成风格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李成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