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以风景为主体元素外,画家还会在画中添加一些小的点景来丰富画面内容,展现主题,表达内心情感。点景人物虽小,但却是山水画中点景的要素之一,起到画龙点睛、渲染气氛的作用,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之笔。尤其是在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北风南下"的转变,点景人物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山水画中,由于理学的兴起,画家所追求精神世界的表达已到达"天人合一"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点景中的"点"有修饰点缀之义,点景人物作为整幅山水画中起到点缀作用的人物,虽占据的篇幅极小,却是画面上至关重要的部分。文章将以明代戴进山水画为例,对其中的点景人物类型及功用进行初步考辨,通过梳理戴进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特征,来认识点景人物在传统山水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两宋山水画点景人物中,有这么一类独立而又与众不同的人物——文士,文章通过对两宋山水画中点景的"文士"形象的考察,从中归纳出宋代画家塑造文士形象所遵循的恒定因素,如画中文士的装备、服饰、表情神态的塑造。这些恒定因素是构成文士身份的基础内容,也是不同时期的画家和赏画者所认可的共同内容。画家是将自己的形象幻化其中,充当一种情感补偿的功能,也塑造了山水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有限的取景和画纸上展示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在展现其审美追求的同时,也蕴含了画家本人的人生理想。山水画内容主要以山石、川流、树木的自然景观为主。除此之外,为了充实画面、丰富情感、渲染氛围,还会添之以房屋、人物、动物等,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往往被画者赋予了自己当时的强烈情感以及人生追求,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树是传统山水画中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如果以传统山水画中的树木形象为参照,会发现敦煌壁画中的"花树"造型与传统山水画中树木形象在表现技法以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相似性,这种全新认识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绘画的历史悠久,其中包含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等,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山水画是宋代名家辈出的绘画种类,并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极大。宋代山水画以前的构图布局都是传统式的全景构图,在此之后出现的"一角式""半边式"构图正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创新。以现代的"陌生化"眼光反观宋代山水画构图的发展规律,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与传统创作方式之间竟不谋而合,这种不谋而合是巧合还是必然?文章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寻宋代山水画构图的发展规律,诠释宋代山水画中"陌生化"意蕴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是中国三大画科之一,在宋代发展到成熟阶段。杰出的画家,卓越的作品,层出不穷。山水画论的丰富性和它的深刻性更是宋代的文化标志。在追求师法造化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中得心源。在宋代,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更多地将山水情寄托在山水园林的创造中去。由于中国的"画理"与"园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文章将深入剖析画论的各方面内容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各方面关系,以达到更好的促进现代园林和人居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冯冰楠 《美与时代》2023,(9):118-120
山水画写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用以锤炼自身的表现形式,培养艺术感受力。山水画是画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后,提炼出能够成为绘画语言的表达符号与创作素材。其不仅是每个学习山水画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从近代画家吴一峰的川西行作品中分析川西独特的自然景观,探寻川西的自然风光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论述对景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远作为南宋画院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边角构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来绘画的构图与布局带来了新的审美思潮。以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马远的生平经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简述点景人物,归纳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类型,以进一步探讨马远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景观》系列为摄影师姚璐创作的摄影作品,其作品借用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形式,以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可见的绿色或黑色防尘布所遮盖的城市景观为素材,通过摄影后期技术,从而生成一个具有当代特点的青山绿水画面。摄影师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挪用",构成了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对传统山水绘画进行解构的同时,运用中国当下社会产生的"新景观"对影像进行重组,与传统艺术产生一定的联系并尝试进行一种对话,进而将作品引向新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题材、构图、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宋代宫廷花鸟画的艺术表现,从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审美情结、"形"与"意"的表达倾向三个因素来阐释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意象表达,围绕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形态与哲学内涵进行多维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点"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或作为某种寄意的载体,其表现的内容是丰富的,尤其在山水画领域体现得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4.
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的成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地域环境以及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局部特写、边角构图、大幅空白是"边角之景"的最主要特点。在主要代表画家中,李唐完成了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的转变,刘松年将山水发展成为小景山水,马远、夏圭将"边角之景"推至南宋时期的主流风格,使山水画完全成熟,达到了南宋山水史上的又一高峰。四位画家在构图样式、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皆有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体现了"边角之景"的发展过程。"边角之景"所呈现的形式美和诗意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远播东瀛。  相似文献   

15.
宋代山水画审美标准经历了以真为尚;"三远"塑真情;"韵味"天下;"涵泳"内心,"老"境外显四个发展阶段。对景写生以真为尚展现出宋初画家对于真实自然山水的关注。郭熙创造的"三远"法逼真地再现自然山水的同时,将创作者的主体情思也熔铸到山水画作品中,开启了以我观物的美学新境界。随着北宋中期文人集团掌握艺术创作话语权之后,倡导韵味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受此影响,工拙相伴的山水画创作手法成为新的批评标准。南宋时期通过"涵泳式"的审美方式来酝酿审美情感,提炼审美物象,以苍老、荒率、雄健的笔法刻画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郭熙针对山水画构图所提出的"三远法"影响极大。"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这其中的透视与表现不仅是构图上的要求,也是画家心性境界的体现。范宽为宋代北派山水画大家之一,在其留世的山水画作品中,无不浸透着由画家自身品性所引发的"三远"之境界。仔细品读范宽的山水,不仅可以对宋人提倡的"三远法"有一个具象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从中读出"三远"之高深,即当其作为一种境界来理解时,是根源于画家的心胸与心性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享有"绘事为当代第一"之美誉。沈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重视师古,也注重师法造化,这赋予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图式经营、意境抒发,抑或设色点景,沈周的山水画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朴实苍润的笔法墨韵、不拘一格的构图造型、随类赋彩的设色渲染三个方面,探讨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传统中国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范宽是北宋早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雪景寒林图》是他描绘北国雪景的代表作之一,画中通过对"三远之景"的构图和布局传达了其畅游山水的隐逸情怀。他通过"雪景"和"寒林"的意象表现其内在心性的"虚静",从而昭示了其对自然无为状态的追求和对宇宙永恒生命的向往,也树立了"雪景寒林"意象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反映我国古代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文人画家通过山水画来描绘自然或者阐述自己的心志,而古典园林正是其居住、寄情之所。诸多不愿或者不能出仕的文人富商在自家园林之中挥毫胸臆,无所拘束。或对影作画,或以画造园,故此画中有景,景于画中,二者相融。  相似文献   

20.
杨泉煜 《美与时代》2023,(7):123-125
中国山水画与书法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分析书法技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可以发现书法技法不仅在山水画构图、线条和墨色运用上产生影响,还在山水画情感表达与艺术意境的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简要概述书法技法与中国山水画,从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表现、字体的选用、笔画的变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山水画笔墨中书法技法的体现,并从山水画崇尚书法之美、丰富山水画表现形式、传达山水画情感与意境等方面重点分析书法技法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