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木心的绘画,离不开对中西文化不同语境的探讨,文化土壤的更换是木心绘画作品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里成长萌芽后,又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徜徉过的木心,其绘画既保有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精神指向,又创新性地采用了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木心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化经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最终殊途同归,到达了山水画"以形媚道"所追逐的精神上自由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2.
静物题材是绘画中重要的绘画题材,水彩静物更是水彩中被经常创作的题材。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寿祥老师在水彩静物画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路。水彩静物"鲜果"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水彩静物画中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文章着重从绘画技巧、用笔、水分控制、色彩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刘寿祥老师水彩静物作品的绘画语言,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从《马奈的绘画》出发,结合福柯本人及其理论研究的知识背景和特点,结合他的哲学思想和考古学方法,去"看"他对马奈绘画的"看",分析他对马奈绘画的分析,考察他的"目光考古学"的由来以及在其绘画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他在马奈作品中看到并据之陈述的目光、(讲座)参与者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交叉目光之间的认识论关联。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合璧"绘画的一代大家,他在20世纪初留学巴黎,现代艺术的浪潮促使他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毕加索的创作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美学形式上都对林风眠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林风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表现元素,运用中国画笔墨结合色彩,同时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创作了具有变革性却不失抒情写意的独特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5.
巴尔蒂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既有西方古典油画的优雅,也不失当前时代的特性,并成功在多元化艺术风格的世界画坛里备受瞩目。他一生钟情于东方艺术,并结合东方艺术精神和西方绘画技巧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通过对巴尔蒂斯画作的分析和相关书籍的阅读,从其作品的构成特征、绘画精神、中西融合的角度来谈东方情结对巴尔蒂斯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以外在精致写实的画风,来表达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记忆。他擅长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将描绘对象带给自己精神层面的情感传达给观者。文章从学艺经历与个性特征两方面分析了怀斯注重情感表达的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分别阐释了怀斯绘画作品中借以传达情感的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插画家,在当代绘画从纯艺术发展至商业艺术的过程中,他是创始者、启蒙者与催化者。文章从学习绘画的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派黎思装饰性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阐释派黎思绘画作品中重要的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插画艺术的代表性和派黎思插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绘画史来看,五代宋初山水画家李成的作用最为巨大。他发展了唐代以来的画风,影响了宋代以后流派的演变。李成的作品历代都被认为是"神品",北宋时就被认为"前无古人",后世更被认为"千古一人""古今第一"。当时由于对他的特殊崇仰,几乎不提他的名字而称"李营丘",是人以画重。李成确立了他的画派,受到后学的景仰。李成的绘画影响了整个两宋时期的山水画风格,达到"一统"和"独尊"的程度。元朝绘画的半壁江山依然笼罩在李成风格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李成影响的巨大。  相似文献   

9.
"自动主义"是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创作方法,法国画家安德烈·马松是最早使用这一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践行者。1923年至1927年间,他运用"自动主义"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自动绘画"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为"自动主义"的形成及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深刻启发了后来者的创作。文章结合"自动主义"形成的历史对"自动绘画"系列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动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画家,大多信奉和推崇道教(包括全真教)和道家思想,倪瓒的绘画作品尤其如此。画面中的那种平静、深远、孤独、萧疏都寄托于他的绘画作品中,成为他情感的客观参照物,达到了道家所谓的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他的绘画艺术受到道家自然观的影响较大,更深入其本质,更透彻地将心灵展现于自然物中。通过对倪瓒的绘画详细分析来揭示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道家思想在他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图像学是一门辅助艺术史的科学,旨在形象主题的分类、描写和解释。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层次阐释作品,不仅适用于西方绘画研究,也适用于中国绘画作品。文章从图像学角度来分析仇英的绘画作品,了解明代社会生活面貌,剖析画作中某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历史与思想的深层意蕴。对其作品的内在含义做深入分析,关注其在绘画方面的创新,并且结合同时代主流文人对他的评价,揭示其图像背后蕴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也是纳比派代表人物之一,强调对写生对象的主观综合,不完全受传统写实原则的束缚,主张追求感受、形式的绘画体验,画面具有鲜明的装饰感。文章以维亚尔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构图特点为切入点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他的绘画作品中对空间的处理方法,探寻维亚尔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3.
形式好比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基石,是作品观念与思想的外在表现,没有形式或形式感弱的作品,就谈不上艺术的思想、意境与内涵。那些作品中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例如画面的形式上的平衡、形体结构的分析、绘画元素的把控等,都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映绘画艺术家对画面把控能力及专业素养。文章以保罗·塞尚的绘画作品为例证,结合形式的概念,对"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并论证其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大卫·霍克尼,英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在艺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无止尽的探索与尝试。在早年,对大卫·霍克尼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而在他晚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围绕绘画的主题表现、观看、形式、空间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绘画空间和主题在大卫·霍克尼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赵无极是近代融合中西的画家中集大成者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包含了西方油画的直观性和中国水墨画的趣味性。在他的抽象作品中,我们既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西方绘画图式中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中不可或缺的意境美。在强调"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大背景下,赵无极通过自身对于绘画的独特理解,让中西方融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和思想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李老十(1957-1996年)作为"新文人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成就。纵观李老十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注重笔墨表现,根植传统而富有新意,同时可以看出他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取法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李老十绘画的形式语言特色,从传统笔墨的取法、民间美术的借鉴以及西方绘画的吸收等三方面入手,力求从画面语言构成上对李老十中国画作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20.
王若馨 《美与时代》2013,(9):102-103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始终坚持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中具有抽象的语言表达,蕴含着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从怀斯的具体作品入手,从画面的构图形式、色彩、技法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他独特的画面语言与美学特征,继而来阐述怀斯绘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