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法,继承了薄中见厚的物象的敷色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式的满构图的构图方式、丰富的色彩以及众多新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当代异彩纷呈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清晰的传承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接纳西方现代主义及日本画等新的材料、画法、构图乃至观念的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出现各种革新,其中学院派画家一直在尝试改变渲染的方法以及传统色彩关系;而以70后、80后为主的"新工笔"艺术家更多接受了微观革新中的观念和造型等形式处理技巧与传统工笔画的材质、画法进行融合。当代工笔人物画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优秀的工笔画时下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文人气质,这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之后便逐渐跌入低谷,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味沿袭传统而没有创新。很长一段时间,画家们处在了"从画到画"的状态,很难把握物象鲜活、生动的视觉感受,从而脱离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20世纪以后中国绘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画家们逐渐深入生活,书写生活。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也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宽松、活跃的文化环境,也为工笔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象。对苏百钧先生工笔花鸟画的题材、构图、色彩运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以此达到促进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6.
"新工笔"现象是近十余年来,当代工笔画现代转型的一次探索,发展至今画坛内风格形式百花齐放,且仍在呈现新的演进与变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梳理和美学体系。文章对新工笔语义表达进行探究,试图归纳出其中相较于传统工笔的革新之处,为其体格转型及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笔重彩画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严谨的造型美、浓烈的色彩美和独特的图式经营在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其构图形式是典型的散点式平面构图,和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立体构图有着明显不同;其色彩表现是典型的平涂式装饰风格,和西方绘画的明暗式写实风格也有着较大区别。研究和探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风格对我们进一步探索优秀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对复兴优秀民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受西方文化传入影响,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思考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困境和出路,当代画家由此在该领域开展的探索近年来也收获了不俗的成果,基于此,文章围绕色彩语言现代之变、肌理表现技法的探索、表现技法的拓展三部分内容就当代工笔人物画表现技法的多样性开展了深入分析,希望由此能够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案例分析西方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当代新工笔画构图产生的影响,研究当代工笔画家,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新生代工笔画家在传承传统中国绘画构图法则的同时,将传统和现代的图形符号以构成性的法则处理画面情节,使画面当中各种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很好地融合到一个画面里,不断地借鉴了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形式来完善画面,表现出现代人对古典主义唯美的心境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探析朱训德的工笔绘画语言,是为当代与传统工笔画的创新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文章通过对湖湘工笔画现状分析,梳理了能够体现朱训德工笔绘画语言的三个方面,即朱训德工笔画中的形神与笔墨、品格与意境、创新与理念。朱训德从传统工笔画转变到现代工笔画,探索出新的工笔绘画语言、符合当代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为当代工笔画发展贡献出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原始彩陶装饰中可以看出工笔花鸟画在很早就发现了"线"的作用:它一是造型,二是审美。这既是工笔花鸟画的用线技法,同时又体现出"线"在工笔花鸟画艺术美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色彩在工笔花鸟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幅工笔花鸟画的雅与俗,其构思、构图、形象刻画和白描勾勒,固然都是重要因素,而用色的成败,却是最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宋代院体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极富争议性的焦点,在创作意识和技巧上对后来的花鸟画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着眼于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写实性",从取材方式、空间表达、图式语汇、题跋拓印四个方面与当代工笔花鸟画对比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提出宋代院体画的"写实性"在工笔画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当代工笔花鸟画写实精神的缺失,力求宋代院体画的写实元素对当代工笔画绘画语言发展的启示和重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别。从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看,工笔画正在逐渐远离"写意"精神。结合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分析传统写意精神的要义,从工笔画的用线、赋色及创作三个方面来探索工笔画的写意表达载体。在谨守民族个性精粹的前提下,注重融合西方绘画的新形式,这是新工笔画笔写当代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6.
工笔花鸟画本身展现的都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也将色彩推向了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重要地位。得益于对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外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借鉴和开发,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具有了更为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个性化、多样性和文化性等。而它的色彩分布、色彩渲染以及色彩创新等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对于色彩艺术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进程中,构成原理的运用举足轻重。笔墨以点、线、面形态出现在二维空间,结合一定的程式和法则,加强分割和组合,从而使良好的构成形式在中国画创作中得以形成。在多元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也对艺术价值的独创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当今艺术时代,对中国画构图进行深入分析,集中整合平面构成和当代中国画构图的关系,将中国画构图提升到创新领域,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拓展开来,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并且实现中国画在继承中探索求新的目标。文章主要针对平面构成原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展开深入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工笔画的发展在经历了宋朝的高峰期之后开始走向衰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才开始慢慢恢复。现在有不少画家致力于工笔画的创新。受到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新工笔"这一现象悄然出现。文章主要以雷苗和高茜这两位"新工笔"绘画的代表画家为例来着手分析谈论当代新工笔静物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有了整套的技术画法,现在已经作为中国画技法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工笔重彩画教学分为临摹、写生、多种材料的运用、创作四个部分。古人用"丹青"作为对绘画的称呼,"丹"就是指朱砂,"青"就是指石绿、石青,是工笔重彩画的颜料。工笔重彩画是传统的绘画,有着完善的体系和技巧,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着重对工笔重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工笔重彩画艺术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