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西方现代美术影响深远,他所提出的无意识与潜意识理论、对于心理分析的研究都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该理论也为艺术接受群体晓悟作品的内在精神意涵、探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观看视角。选取与精神分析理论关联密切的三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通过对其代表性画家的典型作品展开探讨,希冀一窥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现代美术之间的深层关联以及该理论所产生的卓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丛中 《心理学通讯》2019,(4):291-294
自从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心理现象、首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精神分析学派的众多学者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不断扩充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本文对"潜意识"概念的历史变迁、精神动力学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含义,探讨"潜...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更迭,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都有所不同。超现实主义是一战后产生的现代主义美术,也是继达达主义之后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虚拟的视觉艺术,它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强调梦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的潜意识,并主张将现实世界与梦的经验相结合。超现实主义并不局限于绘画领域,插画艺术、摄影艺术等都有所涉及。文章阐述了超现实主义与绘画以及影响较大的艺术家,分析了插画的概念并以韩国插画家Jungho Lee为例,简要分析了超现实主义插画作品,又对超现实主义摄影的代表艺术家以及代表作品进行赏析,还描述了超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实践与体会,以此探析了超现实主义审美观念对创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雕塑是一门研究立体空间的艺术,无论是古代雕塑还是现代雕塑,无论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还是现代装置艺术,它与空间的理解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正空间(三维空间),负空间作为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雕塑的负空间给欣赏者的是可供发现的空间,或者发现一些潜意识的、被忽略的、被遗忘的、被固态审美所掩盖的空间、状态、感受等等。运用负空间的概念指导创作,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雕塑创作的空间意识,让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有了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在各个艺术领域中,负空间都被广泛运用,中国雕塑的"意象"空间,国画中的飞白、留白,平面设计中的剖除正型以及雕塑作品中的镂孔,等等。如何运用负空间来进行雕塑创作及负空间作为表现形式和方法,如何在雕塑创作有效地运用,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巴斯奎特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涂鸦艺术家,在短暂的生命中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人们熟知他大多是因为他高居不下的作品价格,而在他的作品中,那种稚拙、具有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真正吸引了大批观赏者,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其中,象征符号的运用让巴斯奎特的作品具有特殊意义,蕴含了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对巴斯奎特作品中象征符号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为当代艺术家创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毕加索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得到了灵感,将潜意识中的焦虑、愤怒宣泄于画布上,创作了大量扭曲、变形带有暴力因素的女性人体。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时期具有暴力倾向的女人体作品,从而深入了解毕加索在这一时期心理中存在的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及其焦虑情感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主义成为当代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运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传入以及中国本土的女性问题引起了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主义艺术的思考和表现。申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生代"艺术家,她根据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表现性的情爱主题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渗透着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画面中表现平等的爱与和谐的夫妻关系。文章旨在通过使用女性主义美术史的方法分析申玲作品中的性爱主题,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的学术知识以及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家吴冠中的部分作品研究对象来创作,结合自身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并对大师作品的表达意象、表达技法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实践给中国油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蔡国强是我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火药爆破艺术和装置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这位在美国长居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无一不包含着中国传统元素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是"中国梦"系列的装置作品,如《草船借箭》等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化元素为基本素材,融入现代的思想,创作出具有新的意味的装置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并强烈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艺术的理解指引着作者的创作。对艺术的理解不同,形成了艺术语言及形式的多样性。任何形式的艺术品都只是作者意识的产物,艺术品所展现出的结果在作者的思维意识中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作者思维中或是作品展现中的潜意识部分,才是作者与作品最真实的意识与情感。无论是作者还是艺术品欣赏者都应该自觉地找寻与探索艺术活动中最真实与真诚的部分,只有找到艺术活动中最真实和最真诚的部分,才能更充分地完成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  相似文献   

11.
罗工柳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历程跨越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独特的"土"的风格,使其艺术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本文对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作品和早期油画作品作具体分析,探索罗工柳先生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童年意识对画家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童年记忆对每个人都非常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对艺术家而言,童年意识更是其创作的源泉。达芬奇的创作,以他笔记中描写自己童年记忆的一段文字为出发点;米罗无论是绘画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题材均来自他的童年意识;达利儿时养成的特殊性格和心理影响着他整个的创作思维与生涯;蒙克的作品中充满了悲情色彩,与他不幸的童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共空间使传统艺术逐渐从室内空间中走了出来,走向大众的视野。相对于传统的室内艺术,公共艺术更加注重作品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及作品与环境的相融。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城市建设以及物质生活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创作,也受到了城市化运动进程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作品的"公众性"与"互动性","物质"成为一种难以剥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风景绘画作品风格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他生长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黑龙江省艺术家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吸收外来优秀艺术手法,他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在黑龙江独特黑土文化孕育下的风景绘画,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创作及表现形式,使风景绘画推动黑龙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我国艺术绘画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美术的发展是一个古老且漫长,又从未中断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艺术家们用各自不同的表现语言在艺术的海洋中探索,针对各自不同的艺术领域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创作出了一大批载入人类文明史册、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传世之作。一代油画大师安格尔的创作理念和油画作品对当代中国美术院校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指导作用,安格尔的油画作品甚至对观众的艺术心理建构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安格尔一生的艺术理想是追求至高无上的纯粹的经典美学,对经典美学的极致的崇拜,促使安格尔穷其一生的精力用画笔去展现他对经典美学的理解,进而创作出了拥有的圣洁无邪与高雅富贵之美的油画作品。他的油画作品与艺术理想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将古典美学推向极致的典范,安格尔也被后世评论家称为新古典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6.
美国超写实主义艺术家Damian Loeb作品利用摄影和电影这类视觉聚焦效果,其创作灵感来自他的妻子。艺术家利用特殊的视角来观察画中模特裸体或是某些私密的时刻,将他自己投射在画中,也带领观者成为一个偷窥者。从达米安·洛布绘画语言、创作方式和独特的"窥视"心理及对女性的观看等角度来解读其超写实油画作品,同时反思当代艺术中的观看之道。  相似文献   

17.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在艺术主题和创作技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20世纪,是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然而在对安迪·沃霍尔的研究中,极少有学者从他的性取向对他艺术表现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而非异性恋性取向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中或隐晦或张扬地反复出现,无不表现出性取向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批评的写作无疑是批评家的职责所在,也可以说是生存之道,批评家应写出好的被认同的文章和艺术家应创作出好的作品是一样的道理.而长期以来都是批评家在检阅着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是否有必要检阅一下批评家的作品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里希特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有关绘画的思辨性理解在当今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然而他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哪些作品,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而在于他的创作动机,他是以何种意识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以及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置换自身观念的。在当代,对于他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20.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曾被《纽约时报》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在他的画作中,不仅记录了20世纪美国的发展与变迁,也流露出对孩童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他的作品大多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善于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抓住最动人心弦的时刻,最终塑造出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文章通过对其作品内容及构图的解读,来达到洞悉和学习大师绘画语言与创作构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