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艺",不仅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谱写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更为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延安"鲁艺"的创立缘起,既是当时为了抗战培养文艺干部的需要,更与毛泽东早期革命美术思想的形成密不可分.纵观毛泽东革命美术观念的确立及其态度的转变,会发现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还未能意识到美术的政治功能,但随着革命事业的深入及其革命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步认识到了美术在革命宣传中的功能,进而确立了他在延安时期要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延安鲁艺版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鲁艺的版画教育在战争中从理论走向实践,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现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大众化的时代要求、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版画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绘画艺术中,绘画使用的材料以及运用的技法都属于绘画艺术独特语言。围绕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讨论,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绘画材料技法运用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以何种形式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1940年10月,延安文化沟清真寺竣工了。来自抗大、陕公、女大、鲁艺的回族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盛典。丁景文是代表鲁艺回族学员的,他亲身经历了典礼的全过程。当时的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是这么报道典礼盛况的:兴筑已久的延安清真寺于十月七日宣布落成了。  相似文献   

5.
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战略转移开始,延安就一直扮演着中国共产党人心中革命圣地的重要角色。基于延安的这种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艺术层面也形成了在整个文艺系统内能够承前启后的"延安传统",这种传统的逐步形成和产生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延安时期"历史形象"形成和塑造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于将延安时期的绘画创作关注点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术创作探讨上,从而较少关注到对延安时期更加广阔、多样化"历史形象"的存在分析,以及它们在绘画作品中的"历史形象"塑造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此经历了13年的革命抗战事业,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它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以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在绘画中的刻画为中心,对新中国成立前、"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予以分析,研究它们不同时期在绘画中的创作特点,以期对延安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有一个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7.
郭博文 《美与时代》2023,(7):111-113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思维的进步,传统的中国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理论的创新加上水墨技法的突破使得中国画在审美理念与表达方式上更倾向于多元化,这些为中国画在内涵上的自我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将水墨技法的探索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会产生以下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在传统笔墨规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技法;如何将新材料的探索成果有效应用于美术创作中。诚然,创作是可以带动教学的,个人创作中对技法的探索也是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新材料与新技法的尝试,同样可以为中国画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带来影响。对师者而言,对笔墨技法的实践与创新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激发对水墨技法探索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通过长征中与伊斯兰教的初步接触,延安时期党的伊斯兰教政策伴随着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创新,在深入的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与政治及教育相分离等政策原则的同时,延安时期党的伊斯兰教政策和伊斯兰教工作有着团结广大信教群众、与教内上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各个教派一律平等、促进教派间的团结、加强党对伊斯兰教工作的领导、克服党内错误思想认识等丰富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丁井文(1914—2003),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笔名劳丁,回族,河南省博爱县人。1939年赴延安鲁艺学习,在延安时创作多套连环画领袖人像,1951年与王式廓合画《毛主席与斯大林》大幅油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央美院附中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少数民族美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诸多思想家、艺术家或美学研究者,都曾经对美术进行过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探索。而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角度或方法也层见叠出,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美术地理学方法即为其中一种。现以艺术社会学方法为主要工具,对五代十国时期美术地理学研究出现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拼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创作形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思想延伸出来的拼贴技法已经发展出众多形式。拼贴在日常中有很多用途,可以运用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时尚造型、电脑美术等领域。严格地说,拼贴更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以生活中的元素为素材,对其进行加工并且重新组合。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环节就是提取元素和重新组合。这两种概念性的环节也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两种技巧。在当代美术教育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拼贴技法的影子。我们需要对拼贴技法进行原理分析,掌握拼贴的风格、内涵以及艺术价值,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游刃有余,进行学生美术能力的开发与艺术灵感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罗嗣亮 《现代哲学》2006,3(5):39-45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普及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理念。它在毛泽东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及延安文艺现状的审慎分析之后出场,以走进民众作为政治方向,而提升民众则是其政治目标。在实行这一思想后,毛泽东关注了来自文艺普及实践的政治反馈。如何改造和团结民众尤其是农民,这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始终在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在美术类院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以社会评价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中,实践教学愈来愈成为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国内美术院校将技法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忽视了理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质上,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手段,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必须以理论类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因此,从更新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机制这四个部分建构理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推动美术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时间维度纵观毕加索的一生艺术修为,他不断从同时代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探讨中学习其艺术思想、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思考自我的艺术风格,这些具象表现在其早期学院式绘画教育、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文章在此基础上以图像学的图像与语言、言说的自我与被视的观者等相关艺术理论对毕加索几个时期自画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及其内在语言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自1978年复刊以来,我们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和恢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在内容上严格遵循宪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比较一贯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我们感到,学术期刊的任务,不仅仅是一般地反映学术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责任在于通过组织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讨论和争鸣,在正确的方向上积极推进学术理论研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要真正达到这个要求,需要不断…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近年来一度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专题研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相关研究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的理论基础、背景、历程、基本要素和建构途径梳理不够,对其基本经验总结不足。  相似文献   

17.
萍踪海外30余年间,张大千坚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不论是题材和技法还是气韵,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画传统特色;二是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三是以古为基础,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张大千在海外时期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新形式,在国际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大千的成功之道对当今中国画学习者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无神论》2009,(4):F0002-F0002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2009年7月11日因病辞世。任继愈先生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术的发展与理论的实践,先进美术理论对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美术研究的成功,随着研究的深入,美术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基于此,以先进美术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美术理论的内涵和指导作用的分析,分别从民间创作法、宗教观念法和形象塑造法等方面详细阐述美术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反邪教的科学的方法论。在反邪教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上,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