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阿兴 《美与时代》2016,(10):15-17
油画传进中国,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带来了机遇。油画在民族化的进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融合产生了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开创了新的技法,丰富了中华文化。意象油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形神意象--中国绘画的造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的艺术观起,到张璪的"心源"说,再到后来的"物我合一",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画论的灵魂和创作依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关于"形"和"神"的关系,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中"物我合一"的积极部分,同时还要找出蕴含当代社会生活状态的形神关系特征,赋予传统观念以时代的鲜活.  相似文献   

3.
线条和色彩是绘画造型的主要手段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色彩是西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强调理性观念的表达,西画是从自然实体出发,对自然进行模仿、写实;中国画重感情,西画重思维。  相似文献   

4.
薛媛 《美与时代》2004,(9):22-24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正处于全球一体化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处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渗已势不可免,能否把握好历史赋予的这一重要机遇,密切关系到中国绘画艺术在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中西绘画艺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进行一番回顾与探讨,显然有益于中国绘画艺术今后的发展与繁荣.回首中西传统绘画艺术,我们看到,它们有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重摹仿自然;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文化在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观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中西传统绘画艺术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由民族思想与民族文化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意识形态在绘画审美上的反映,它既体现了民族的独特品性,又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6.
与西式绘画的抽象手法或具象刻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形成是通过意象思维形成、以意象造型手法得以表现的。意象思维是指以客观物象为构思基础,却由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特点,而赋予创作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形成的既能包含写实属性、又能富含情感思维色彩的艺术形象。而意象造型手法则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艺术造型手法。总结起来,意象造型包含了线条、空间和墨色等多种手法,可以对意象进行全方位刻画。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这个说法起源于汉朝,简称"国画",主要是指画在绢、宣纸、帛上并且装裱上的卷轴画。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在我国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受到中外众多收藏家的喜爱。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是建立在我国雄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中国画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创作形式上,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政治、哲学、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解。这些都使得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具有独特的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朱兵 《美与时代》2004,(9):28-30
视觉,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会提供出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物体和事物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视觉作为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揭示了人看待外部世界的另外一种方法--视觉思维.通过造型活动所学会的"看",改变了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方式.马尔库塞说过:"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去感受世界,重新解放感性、想象和理性……只要不自由的社会仍然控制着人和自然,被压抑和扭曲的人和自然潜能,就只能以异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艺术教育的首要职能是挖掘人的潜在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讲究意象的营造,讲究似与不似的创作规则。而现在大学生因长期学习素描,对此精髓却产生了误读。  相似文献   

10.
在造型艺术中,写实、写意及表现、再现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话语词汇。当艺术家选择某个概念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往往代表了其创作方法的倾向性;当观者选择某个概念来表达自身的喜好时,也往往预示着其根深蒂固的欣赏角度。无论选择何种概念,在意象造型中,写生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构思时存在,创作时存在,欣赏时亦存在。  相似文献   

11.
"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指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现如今一部分工笔人物画完全采用写实风格,画面虽工整细致,严谨精细,但缺乏灵气,不够生动,这些皆由于画家忽略了"意"的表达。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意象造型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创新。文章通过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现代工笔人物画尽善尽美地开拓造型、抒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西方绘画长期的发展,致使在绘画造型语言上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性。"镜像"可以说是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的一大特点,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视觉效果的追求。而"物感"则是东方绘画造型的一例典型,是为了实现感官体验的把握。两者虽然都是将客观事物作为生成艺术"感应"和"提炼"的形象素材,事实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要更好地了解中西绘画的形象造型,需准确掌握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色彩在绘画各要素中最具吸引力,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又是作者情感表达的最直观方式。色彩是文化隐喻丰富的视觉因素,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形成的色彩观也各不相同。文章将结合具体作品,探讨中西绘画不同的色彩观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尼德兰绘画喜好隐喻、暗示的图绘,绘画作品常常带有象征性意义,其中以扬·凡·艾克的风俗画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最为典型。而在我国元代,文人画发展达到鼎峰,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多以四君子题材作画,借梅、兰、竹、菊的象征性含义来表达自己的志气和情感。文章将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和中国元代为时代背景对中西方绘画作品当中象征性手法的运用进行一个分析比较,以此来探讨两者在相同手法运用上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一直是走与传统宇宙自然观和生命观相吻合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所在。在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种新因素的诞生都会开拓出一块崭新的艺术表现领域,无所不能、兼容并包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绘画走向世界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被作为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精神。古琴于明代绘画中分为携琴类、抚琴类、弹琴类、置琴类四种图式,其或是表现一种野逸理想,或是托物言志、象征一种脱俗修养,或是渲染一种平淡雅逸的文化氛围,彰显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这些象征性意义皆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以古琴为代表的礼乐承载着深深的儒学思想与道家精神。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天下,以达到"中和";道家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徐颖 《美与时代》2006,(4):82-83
抽象绘画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对现当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抽象艺术的本质的分析,试图对抽象绘画的意象美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所以开始追求传统艺术形式以外的艺术,比如装饰绘画艺术,通过装饰绘画艺术的追求,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更多的艺术美。针对装饰绘画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装饰绘画中的造型语言,通过装饰绘画的造型语言,对装饰美和表现力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诗歌中美女意象有三点不同,第一是旁观者和当局者,中国诗歌静穆,所以做了旁观者;西方诗歌直抒胸臆,因此深陷当局。第二是再现与表现,中国诗歌采取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方式,空间意识强,所以偏重于再现;西方诗歌善于用影响来表现意象,因此注重表现。第三是动态美与静态美,中国哲学注重气韵生动,因此诗歌偏爱动态美,西方哲学注重永恒实体,因此诗歌注重静态美。  相似文献   

20.
中西义利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照文化比较的共时、对等原则,初步考察了中西义利思想的源流和同异。说明道义与功利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历代学者长期思考、论争不止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西方思想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西方思想家大都力图从理论上解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道德原则与经济利益的矛盾,以指导人们作出适当的价值选择,给社会需要以理论的满足。在古代,虽然中西方学者对于道义和功利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他们大都强调精神生活的价值而贬斥物质生活的意义,都强调群体利益、道德原则高于个体利益、经济利益。因此,功利主义并不是西方古今相承的思想传统;重义轻利不仅是中国古代而且也是西方古代的传统思想。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方打破了千百年来的思想传统,而中国则始终保持了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也就是从这时起,中西义利思想才迥然不同,呈现出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