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的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流派、人物、理论和作品,但总的来说中国画分为写实写物和写意写心两个重要方向,从历史看中国画早期是以写实写物为主,在隋、唐和北宋早期最为兴盛,从北宋后期经南宋末,中国画开始出现以写实写物为主转向写意写心为主的萌芽现象,至元代中国画已基本以写意写心为主,明、清至现代中国画也都是以写意写心为主基调,所以现在中国画也被称为写意画。因此研究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理清中国画发展的大方向脉络,丰富和补充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具体原因的理论内涵,从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进一步的多角度的理论支持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上古时代,美术指石器时期之后至形成稳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之前的美术,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形成的开端,处于中国艺术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艺术主要表现在岩画、陶器、青铜器等之上。与西方古典艺术追求科学严谨及完美的人体塑造不同的是,上古时期的中国美术表现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抽象写意性,且越往后发展意象性越明显。上古时期的艺术特性为后来中国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的写意性与当时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艺术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整体的构造以及写意的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文章主要从"线"的视角来探讨其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7.
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张海鹰 《美与时代》2013,(11):84-85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没骨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笔没骨画,一种是意笔没骨画。工笔没骨画用笔细腻,工整,墨色柔和,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接近于工笔画。意笔没骨法用笔潇洒秀润,用笔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写意性,接近写意画法。  相似文献   

9.
写意性表现体现了中国画的本质、精髓和核心,中国画重在表意,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与西方绘画的重写实、模仿、强调客观存在截然不同,这种写意性不仅表现在物象本质,更重要的是文化、思维、观念的影响。因此,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画论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中国画的写意性是伴随着中国哲学文化、书画同源理论和时代意义而逐步完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写意油画结合了水墨之道与油彩之法。写意油画最显著的特色是既保持了油画语言的特性,保持了油画的感觉,又有机地融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与中国儒家、道家、禅家文化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美术史可以了解,中国画经历了历史的洗练,经历了多次变革。至今,中国画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际艺术主流的肯定,并一步步在成为历史的主流,对每个时期的人都产生了影响。正因为这样才使更多人对山水画的经典进行学习与借鉴,使中国画制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市场化阶级。在这过程中,大众消费对艺术的影响极其明显,工笔画被推至极高的位置,因为其对细节的描绘与工艺的复杂,很快受到大众的承认与推崇。而中国写意因为欣赏与知识体系难以受到大众的接受从而被冷落一旁,这使得中国写意艺术的传流在慢慢丢失。另一方面,西方强大的绘画系统的介入与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当下的艺术环境极其浮躁。重创新,轻传统,重工笔,轻写意,重人物,轻山水,传统作品具有震撼力的作品越来越少,国画传统的"笔墨""气韵"也渐渐淡化,我们慢慢在忘却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重视生生之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流行不绝。和古人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风云变化,与人类个体的生命体验,写意精神对绘画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中国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与观念。  相似文献   

13.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画在技法上长期以工笔写实为主,并形成了"白描法""重彩法""丝毛法"等;而写意技法尽管可上溯至岩画时期,但直至清末任颐、倪田才真正开始探索,后经徐悲鸿完善得以确立。宫春虎的《春虎谈马》依托多年的画马创作经验,对写实写意两种技法进行了细腻分析和图例示范,并结合技法运用赏析了历代经典鞍马画,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如何画马和针对性回答了创作中的共性问题。整体来看,该套丛书不仅详尽呈现了写实与写意两种画马技法,揭示了两者与马画豪放、婉约审美风格的内在关联,而且展现了画家依托画马对生命真实的去蔽、对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写意油画"作为油画不断发展与创新,到了一定历史阶段进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表现上有着"见笔如见性灵、似与不似之间、以书入画的写与诗性意境之美等形态特征"。同时,在中国油画表现当中,写意油画是最为精进的一种表现,必须经历过历代中国油画家的不断积累,在其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上,进而通过写意的形式,将自然、精神充分融入到艺术语言表现当中,进而构建成真正意义之上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工笔画易学,写意画难教。写意画教学的难点在于写意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意意识,除了写意理论的讲解外还必须针对个人性情及物象寓意进行意象结合的理念传授。多年来在中国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工笔画易学,写意画难教。具体地说就是工笔画的绘画理念和技法比较明晰易懂,而写意画则让人觉得深奥莫测,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起源于西方的水彩艺术历经传播,不断与各地的独有文化相互补足,共同成长。而作为外来画种的一支,水彩因其特性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在笔墨情愫与人文关怀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西方传统水彩的中国水彩艺术。然而,水彩画要成为符合东方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继续在中国本土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探索与研究,分析水彩从其中汲取营养和启示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中西文明之所长,在交汇融合中为水彩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一支独秀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各地的原始岩画和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算起,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我们只要从中国画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就可以发现,这种非语言的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中国画门类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确切地表达。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一.宋《宣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