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是较为重要的。画面做好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呈现。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够丰富画面语境,这不仅能让画面语言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给予观者更好的情感体验。想要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作,就需要提升情感的表达,表述好画面中的关键性语言,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画作的艺术性,也能让画面更具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2.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对于画面肌理的表现是非常重视的。肌理不仅仅是画家来表现画面效果的,更可以通过肌理来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观者也可以透过肌理来了解画家们对油画的表现力和对形式美的把握程度。现如今,画面肌理的表现已经成为了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画家们用来表达情感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对于油画来说,肌理的表现可以使得绘画作品更加具有美感和观赏性。针对肌理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夏伊乔是20世纪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的夫人,是一位画作多产、画艺高超却鲜为人知的画家,美术史上对其研究几乎空白。夏伊乔师古诸家,近师海粟,受到刘海粟绘画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文章对夏伊乔绘画技法、理念的传承和渊源作了初步的探究,让更多人对夏伊乔的艺术创作与历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特点以及色彩构成。在绘画创作的不同时期,吴冠中先生作品的色彩变化都十分明显,而且,他大胆使用错觉美的色彩构成,应用抽象联想以及具象联想的色彩构成,将西方绘画的抽象观念与形式美理念融进画作之中,用于表现中国画的意境。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色彩应用上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开辟了色彩应用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金云舟 《中国宗教》2017,(10):58-59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勃纳尔是纳比派主要代表画家。他的绘画以热烈的色彩被世人熟知,被后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波纳尔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他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而是对空间、光线、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深入探究,把要描绘的客体进行个人主观处理。后期,他的绘画创作便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艺术境界。他利用手中的画笔,在艺术世界中徜徉。他的绘画风格独特,以室内场景人物题材居多。在波纳尔的画作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对绘画、对艺术、对世界的独到看法。正是波纳尔对于要描绘的对象的主观加工,才造就了他独到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与重要作用,从油画作品创作的角度阐述了理性对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分别论述了油画创作中理性在绘画构思、绘画题材、绘画形式等方面的表现与应用,从而说明合理运用理性能够使绘画艺术作品更加有魅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里希特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有关绘画的思辨性理解在当今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然而他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哪些作品,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而在于他的创作动机,他是以何种意识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以及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置换自身观念的。在当代,对于他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10.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从周思聪所处的社会背景、师从关系,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四个阶段入手,分析其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品,并通过对比分析每个阶段的创作理念与周思聪所追求的艺术语言、艺术思想、艺术风格及笔墨语言的转变,呈现出他对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汪志杰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美术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美术学院前身)创办人。他在艺术上卓有成就,在画坛享有崇高的声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多年的冤狱生活并未将画家击垮,在长时期与绘画隔绝后,他重拾起画笔,创作出一大批风格鲜明、技法精湛、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画作。文章阐述画家的艺术经历、艺术理想和艺术审美品格,并对他代表性的绘画创作进行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及精祌内涵的研究。通过总结画家的艺术成就,探讨创作成果对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画家为了艺术创作想方设法感受生活,同时寻资料,找灵感,有时还要阅读研究大量的文学经典和展览画册。从绘画创作与文学修养的关系,阐述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内在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地阐明了文学修养是绘画创作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创作灵感之源泉。  相似文献   

15.
"印象派"一称始见于艺评家路易·勒罗瓦的艺评文章,长久以来,人们通常会以"印象派之父","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等诸如此类的头衔彰显克劳德·莫奈的杰出成就及其在西方绘画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中最为直接的体现是外光派绘画不允许画家在较长时间跨度下完成一幅画作以及在完成后多次修改的行为。此外,画布上笔触的大量堆叠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画家对于教堂结构与形态的细致描绘,而这个母题既是莫奈绘画意图的体现,也是莫奈对于艺术创作本质的冥思,更是莫奈对自身印象派血统的一次坚定偏移。"鲁昂大教堂"组画是莫奈绘画风格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莫奈企图通过创作出超越永恒或者说脱离于时间与空间的绘画,以超越呈现瞬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一项艺术活动,绘画者要有发现美的能力和对美有所感悟,再加上创作灵感,才会创作出一件绝美的作品。我国的艺术家们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除了传承本民族的艺术特色以外又吸收并融合西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优秀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绘画创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指标。而在数字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传统艺术创作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绘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催生数字绘画技术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创作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中的运用,然而在这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艺术创作及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艺术创作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数字绘画技术,与传统绘画技术的对比研究,得出数字技术发展对绘画创作的积极及消极影响,并给出主观以及客观方面的简要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视错觉作为一种人的主观性幻觉体验,通常被艺术家使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在绘画领域,视错觉的运用多体现在色彩与造型上,其中前者形成的色彩视错觉在油画创作运用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色彩视错觉在心理视错觉与物理性视错觉的影响下,以暗示、对比、光渗等方式对绘画者的情感进行丰富化表达,不仅给人以幻觉般的真实体验,带来极高的视觉享受,还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画作更加鲜活的艺术生命,形成一批代表性佳作。  相似文献   

19.
欧仁·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他不仅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艺术成就,也借鉴了古典主义绘画宏大庄重的风格气魄,其画作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表现力更影响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文章从浪漫主义画派产生的背景入手,以《但丁的渡舟》为例,简要解读了德拉克洛瓦绘画语言中的构图创作分析、人物形象创作及色彩光线处理三个方面,探究其作品中存在的节奏和韵律,解析节奏与韵律在绘画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