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牛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珍品之一,被当代中国视为"镇国之宝",可见其价值不菲,艺术价值不朽。善书善画的韩滉传世的作品仅《五牛图》一幅,五牛从形态到品种各不相同,富有趣味。文章试着从《五牛图》的画面去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以及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2.
《瑞应麒麟图》(沈度序本)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一幅绢本设色立轴绘画作品,以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榜葛刺国(今孟加拉)贡麒麟为据,画中写一弁夫牵一只"麒麟",并附有沈度撰写的颂辞。这个被唤作"麒麟"的瑞应物,竟是一只源自非洲的长颈鹿。麒麟所承载的文化意涵、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永乐皇帝的政治目的等事项促成了瑞应麒麟图的产生。文章试从其画面图式与序文颂词等方面阐释这幅画,并与海内外的诸多相似题材和版本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古佛遗留先天文榜"手卷是华北新见民间宗教经书中较有代表性者之一,其中两幅手绘插图尺幅巨大,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三佛图画面的主体为三世佛,但突出的重点则是弥勒佛尊者。这是三佛图构图上有别于传统的一大特点,也是三佛图意象表达的主旨三佛应劫说之所在。在教派实践中,弥勒信仰则转化为现实版的教祖崇拜。九阳关图采用传统散点透视法,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动态画面。九阳关作为银城的关防要塞,可谓天堂路上的漫道雄关,既是信众通向彼岸世界的门户,也是凡圣之分界,寄托着人们对银城的无限向往和虔信。在民间宗教的语境中,银城有三重含义,即天上银城、地上银城和人身银城,从而集宗教性、地理性和内在性三者为一,共同构成了银城信仰最基本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石濂大汕是明清时期创作自画像数量最多的僧人,其被清廷禁毁的文集所附《行迹图》,是一组以版画形式呈现的自画像传,但它并不以刻画描摹相貌样态为目的,而是用以表达像主的意趣志向、塑造作者的自我形象,且含有明显的遗民意识。《行迹图》接近于传统的"行乐图",在主题选择、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等方面,受到《隐居十六观》和《天形道貌》等画谱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陈洪绶《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大加借鉴和摹仿。  相似文献   

5.
绘画追溯及西方远古壁画,东方巫术岩画等等后因社会人文发展,工业革命达芬奇"透视法"的创新随之出现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一系列风格流派,包括东方文人画,禅画,浮世绘等,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一个群体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从而形成的观念决定他们在艺术创作作品中的表现,由此风格迥异多样影响至今的传世佳作大多依然是现代大众欢喜的。纵观古今,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绘制无非是从图象—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画面元素中多多少少运用象征性的图形等物象或反诘或暗示或用于表现,有的是用说话,有的是用符号,有的是用动作,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才会演变成各宗各派的风格。以卢延光黑白插图艺术的风格为重点,通过赏析其作品以及画面创作的元素;通过对他插画作品的图解来了解他的形式观念以及他的风格形成原因。同时重点分析卢延光的连环画代表作品和人物线描作品:百图系列《一百仕女图》《一百帝王图》等及《长生殿》《桃花扇》和《卢延光白描精选集》,通过作品图片解析让大家了解他创作风格及手法的形成,由此让大家了解他的插图艺术中所包含精神上形式表现上的观念所在,并图解现代插画的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书画文化的朝代,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布衣白丁都喜书画收藏与创作。宋后期遭"靖康之变",北存金,宋室南渡,于杭州建都,史称南宋。南宋文人善画江南山水,常借山水之名表现自然的伟大、感叹人的渺小。细观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又多表现出南宋人在国破家亡后的反思,传达出属于他们独有的谦卑自牧的生存方式。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而极具研究价值。《溪山清远图》是绘画史中夏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其绘画风格的完美体现。"清"意指清澈澄明,而"远"则饱含静观之态。空灵的意境,大片的留白背后寓意着属于南宋独有的"理欲圆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