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19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发展,女性主义和女性绘画来到了我们眼前,国内和国外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们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不过女性绘画虽然有发展,但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女性绘画发展的意义何在?文章从知名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出发,对她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画种进行分析,探究了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  相似文献   

2.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魏良 《美与时代》2014,(10):86-86
试图对清朝时期与同时期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从画面特征、造型手法、社会文化根源这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四点相同之处及四点异同之处并深入阐述其产生相同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是我国美术学史上伟大的教育家、美术家。林风眠不仅绘画风格鲜明,绘画技艺高超,而且,在教育方面,他一直试图让我国学子从中西方美学艺术的交流、碰撞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从根本上打破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禁锢。说起林风眠,不得不提他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刻画女性的代表作。为了向世人展示我国技艺超群的美术大师——林风眠,绘画女性作品的一面,为了让人们了解大师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走进艺术的殿堂,就从其画作中女性形象的成因谈起,展现其画作对女性美的诠释,并探究其画作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7.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期,东方和西方的世界中各自诞生了一位留下宝贵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能够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去研究和追捧,我们从几个方面去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一、家庭背景和学画历程 人们总说艺术的温床除了艺术家本人所具备的艺术修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处的环境.生于东方文明古国的常玉出生在四川省南充顺庆的富商家庭.其父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幼年时期,父亲发现他艺术上有天赋,于是带其拜谒当时蜀中地区著名的大家赵熙学习书法.1917年,常玉进入上海美专学习,1921年赴法国前,曾在1919年日本作短暂的停留.在异国他乡的开支主要依靠其父兄的帮助,可以说在常玉的前半生从来没有为钱而犯愁.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美与时代》2007,(12):54-56
对于一名女性艺术家来说,人格的独立、独特的观察视角、生理特性与社会特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在叙事意识上的巨大变化.她们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同时,试图结合自身的女性感受加以再创造,使女性视角东方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张璐 《美与时代》2016,(10):18-19
绘画流派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画派从晋唐、五代、两宋至明清,再至现代,其形成、发展、消失都离不开时代精神文化,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画派的差异较大。但由于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观众的审美趣味等原因,使得中西方画派中某些画家或有相同的审美追求,或有类似的创作主张,其作品也或有气质的相似,或有表现手法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绘画与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都代表了当时东西方写实的最高峰,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物,这两种写实有许多异同之处。宋代绘画的写实是从理学思想及其绘画对前人继承性的方面来分析,古典主义绘画的写实则是从西方传统的哲学思想及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来分析。文章试图从二者的社会背景、官方体制、感性与理性思维方式及空间意识的表现形式方面来比较宋代绘画与西方古典主义的写实精神。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关于爱的‘情书’——潘玉良的绘画世界"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文章以展览作品为依据,从潘玉良艺术实践及其所处现实社会关系的角度对其绘画风格和表现语言进行赏析与探讨,解读其个性图式形成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北地区的女性绘画的特点尚不明朗,未突显出群体性的作品面貌,选取当下几位极具典型性的女性画家与其进行比较,通过对她们作品的解读与论证,力求准确概括归纳出西北女性绘画所呈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长河中,女,陛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光辉.她们有着和男性艺术家同样的艺术热情和艺术追求,但由于她们自身的女性特征又使她们与男性艺术家之间存在着绘画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的相互交织和冲撞磨擦,才使艺术之花常开.这一点,在当今的女画家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就越来越关注当代法国哲学。德勒兹作为在萨特之后,与福柯、梅洛庞蒂同时代的哲学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意。德勒兹自称是一名经验论者,他突出的观点之一是"先验经验论"(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这一论点一方面是为了克服经验论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另一方面,其目的在于超越理性主义所内含的决定论。在德勒兹对经验的分析中,艺术创作被予以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突破经验模式的出路:艺术作品冲击并更新了日常的生活情感方式。本文以德勒兹关于绘画的反思为例,试以探讨德勒兹对于艺术的新的定义在何意义上颠覆了对于艺术的传统观点,且艺术创作所表达的丰富感情如何成为抗拒理性主义的先锋。德勒兹以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为基础,建立了反理性主义的"先验经验论"。因此,本文在讨论德勒兹关于艺术创作的美学理论的同时,也试以说明他浸透在关于艺术的反思中的哲学立场,即德勒兹哲学中的反理性主义的基调。  相似文献   

19.
20.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