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物题材是绘画中重要的绘画题材,水彩静物更是水彩中被经常创作的题材。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寿祥老师在水彩静物画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路。水彩静物"鲜果"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水彩静物画中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文章着重从绘画技巧、用笔、水分控制、色彩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刘寿祥老师水彩静物作品的绘画语言,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2.
莫兰迪的绘画总是让人有一种安静与沉思的感觉,仿佛时间与空间都停滞在画面中,浅灰色调与简洁的几何形物体,一束光线倾斜,找到微弱的差距与变化,使画面形成独立的世界,这是他的一种特有的观察方式,也是继19世纪以来,对传统静物画的新的诠释。画面没有逼真的花卉与果实,莫兰迪笔下的静物显得粗糙、笨拙,使观众能够观看到一件事物最本源的样貌,这便是莫安迪的艺术世界。文章着重讨论莫兰迪艺术的发展受塞尚、立体主义和形而上画派的影响,从而一同探讨莫兰迪的艺术探寻过程。  相似文献   

3.
莫兰迪在20世纪意大利的画坛上是一位离群索居、性格奇特的一位,其作品蕴含着感人的魅力,尤其是在静物画方面。莫兰迪在静物绘制过程中,尽量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采取不一样的观察方法,同时莫兰迪观看静物的形象也随不同的时间段而总能发现不同的形象,于是产生了每一幅画似乎都保留了那种经历和一种独特而又遥远的时间记忆,看似千篇一律的画蕴含着史诗一般的韵律。  相似文献   

4.
对莫兰迪绘画形式与色彩进行简要分析,阐述莫兰迪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他是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体,具有东方的写意精神。莫兰迪用独特的视角来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画境,构成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油画作品以灰色调著称于世,作品风格典雅沉静;陈正帅近年创作的油画也是以灰色调为主,其绘画风格不仅和莫兰迪有相似之处,而且更有其对灰色的理解。文章从致敬莫兰迪的视角来解读陈正帅油画的灰色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平视角度、视觉平衡、视觉简洁、重叠的益处、轮廓线之争、视错觉六个方面分析莫兰迪静物画给观者带来的不平凡的视觉经验。莫兰迪通过平凡的静物揭示事物存在的生命状态,他超越现实,内心保持宁静和纯洁,主客观平等地结合,达到精神上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7.
水彩静物画是水彩画创作选材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新时期也获得了有效发展。通过对水彩静物画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品味其中包含的意蕴之美,也可以透过多种不同静物的组合了解多样化的主题价值,品味作者在画作当中渗透的思想情感。为推动水彩静物创作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快速发展,将自然和静物之美展现出来,需要加强对创作要点的分析,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创作实践策略,以便将水彩静物画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来,推动当代美术艺术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8.
莫兰迪曾说过:“我觉得表达在自然中的,即可见的世界,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我认为,尤其在当下,具象艺术的教育任务,可能是实现我们内心被可见世界唤醒的情感和图像之间的交流;我认为每当艺术家能够克服一些障碍时,就是一种创作,一种创造。”通过深入研究乔治·莫兰迪风景作品的绘画语言,探索其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构思,多元化、多角度记录创作过程,并基于灰色调和互补色调的特征分析创作的色彩语言,强调平面化语言的绘画形式在创作中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描绘简单事物的元素,捕捉熟悉的自然风景,创作出令人感到真诚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9.
纯粹即是一种单一而非单调,是一种不复杂、不掺杂任何利害的无瑕的最本质的东西。创作需要真实,生活亦不能虚假。莫兰迪通过他钟情一生的瓶子告诉世人原本的模样,朴实的绘画语言和禅意的心境将带有几何意味的美的作品赋予人们视觉的享受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水彩静物画是水彩画分支,追求水色交融,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宁静又活泼,把水彩静物画的韵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我国的水彩画家在选用艺术表现手法时也各不相同,但是不论如何一直都包含着中国传统意象,显现出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这是中国水彩静物画的独特魅力,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化色彩,将我国的美术艺术和艺术成就展现无遗。文章着重就我国水彩静物画的意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论述了作者的基础性绘画观念,从素描说起,谈到黑白灰、构图、主次关系、形体和画面整体,一一举例说明,谈到素描和速写的重要性以及相似性。其次谈到创作的想法与源头,所受其他画家的影响。这里着重描写了对作者影响很深的两位画家,分析倪瓒的精神气质到画面上独有笔墨、语言、氛围以及他作品中所表达的时间停滞,分析临摹莫兰迪作品所受到的构图、形体、颜色方面的感悟以及在创作上的运用。最后总结自我的感受和绘画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不断增强,黑龙江水彩画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来,黑龙江水彩艺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经过几代黑龙江水彩画家的努力,黑龙江水彩画已经进入了繁荣的时期,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黑龙江水彩画立足于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在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绘画技法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和地域性的代表。黑龙江水彩在保持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强调了水彩画的绘画性和表现性,具有极强的笔墨韵味。黑龙江水彩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国文艺理论中去学习和理解我国本民族内在的本质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将中西方水彩画的思想理念和绘画技法相结合,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以极大的包容性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水彩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莫兰迪一直被看作20世纪一位形而上画派的画家,对他作品的关注更多是其表现出现代性因素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他画面中对传统因素的传承。在20世纪初那个反传统的时代洪流里,莫兰迪其实是一位不盲目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远离一切轻浮与造作,并借鉴吸收了传统艺术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走出自己独特艺术风格道路的画家。通过对莫兰迪绘画中的古典元素加以分析,为欣赏他的艺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滕龙  刘虎 《美与时代》2014,(2):123-123
材料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材料语言和水彩的本体语言在水彩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在当代艺术和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水彩艺术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材料学家合成水彩材料的方法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水彩颜料,随着艺术家们对多功能材料和技法的渴望,丙烯颜料应运而生。他们汲取传统水彩材料之长,补其短,丙烯颜料被大量地运用到水彩艺术创作之中,并与多种综合媒介相结合,这不仅拓宽了水彩画创作的思路,而且能运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绘画创作,促进丙烯颜料创作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彩静物画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在高等院校水彩静物画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的不同,故而,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采用不同学习内容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工业社会的喧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震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笼罩着梦呓、和令人不安的气氛,他们绘画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和表达个性自由。自我个性的泛滥,普遍性的不被关注,使得人们的内心对画作失去了最初的崇敬感。莫兰迪寻找着这个时代正在失去的东西,他努力创造深远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物体。文章旨在结合色彩、形式等元素,分析莫兰迪在画作中对简化和丰富手法的运用,深入探究他的艺术思想,寻找他绘画表象之下的永恒形式。  相似文献   

17.
冯书芬 《美与时代》2016,(10):108-109
围绕如何在水彩画中加入装饰性元素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探讨了装饰性的构图、造型、色彩、肌理在水彩绘画中的运用方法,为丰富水彩画的创作语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起源于西方的水彩艺术历经传播,不断与各地的独有文化相互补足,共同成长。而作为外来画种的一支,水彩因其特性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在笔墨情愫与人文关怀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西方传统水彩的中国水彩艺术。然而,水彩画要成为符合东方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继续在中国本土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探索与研究,分析水彩从其中汲取营养和启示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中西文明之所长,在交汇融合中为水彩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意境"作为东方美学艺术表现当中最具特殊性的审美准则,从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当中得到了更为全面而且深刻的诠释,越来越多的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者开始根据不同的表现技巧、风格手法对自己所想要展现出来的"意境"进行体现,并对这一方面进行潜心研究发展。而作为中国水彩风景画表现当中的学习者的我们,更应当对这一特殊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追求,并将这一特点有效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进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莫兰迪的大部分作品形象是来自废品店里的瓶瓶罐罐,对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描绘持续到他生命的结束。莫兰迪的作品与他的言行融二为一,对事物单纯性的视觉追问,将把我们导向一个单纯高雅、清新美妙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