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期开始发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伴随着时代和思想的变迁,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魅力。观中国山水画,感叹水墨色彩展现的宁静淡雅之美,同样感叹山水画作的构图所展现的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体现的是画者对于山水画的艺术加工,体现的是对于山水之美的整体把握。观中国山水画作,开境一般用分疆三叠两段的方式,追求自然之美。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作的构图技巧与方法,寻求山水画作的形式之美的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构图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家在文化异域所进行的“风景图式”的修正,是具有文化参照意义的学术命题。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种“风景画”。不过,中国画中的“风景”,已不是纯自然的“山水”。当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时,作为审美客体的“风景”,已被中国文化的山水“对象化”。中国文化的山水,很少成为西方风景绘画的焦点再现,山水画的主旨是把纯自然的山水和主观的“我性”、“我情”合而为一,那些山水很少人文景观,那些山水的自然性恰恰是“我”借题发挥的载体和符号。更深刻地说,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非人文景观)抒写“我”之“心”、“性”而形…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远"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不懈追求,就是对"远"之意境之美的追求,尤其是山水画中的"平远",更是他们的至爱.这主要是因为山水画中的"平远"之意境,与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老庄哲学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的成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地域环境以及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局部特写、边角构图、大幅空白是"边角之景"的最主要特点。在主要代表画家中,李唐完成了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的转变,刘松年将山水发展成为小景山水,马远、夏圭将"边角之景"推至南宋时期的主流风格,使山水画完全成熟,达到了南宋山水史上的又一高峰。四位画家在构图样式、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皆有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体现了"边角之景"的发展过程。"边角之景"所呈现的形式美和诗意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远播东瀛。  相似文献   

7.
杨泉煜 《美与时代》2023,(7):123-125
中国山水画与书法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分析书法技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可以发现书法技法不仅在山水画构图、线条和墨色运用上产生影响,还在山水画情感表达与艺术意境的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简要概述书法技法与中国山水画,从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表现、字体的选用、笔画的变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山水画笔墨中书法技法的体现,并从山水画崇尚书法之美、丰富山水画表现形式、传达山水画情感与意境等方面重点分析书法技法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目标,它诞生于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留白"正起到这样的作用;空白处虽无笔墨,但与画面中的物象相交融,从而完成虚实相生的绘画意蕴,构筑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意境之美。以中国画"留白"这一特有表现语言在画面意境营造中所起重要作用为契机,展开对意境的生成、"留白"之作用的追溯探源,以及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留白样式的深入分析,试图为读者解析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在借助"留白"之形式完成意境营造的同时,进而达成其"可游可居"的"志道"之愿。  相似文献   

9.
构图是构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谓"画也,真道也",构图可以构成艺术语言使画中的意境更好的表达出来,从而使观者产生共鸣。山水画如果不注重构图,画面就会变得非常混乱,不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这幅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以关山月山水画为例,研究岭南画派山水画构图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其山水画的构图位置、构图走势、构图气场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是由构图与笔墨这两种基本要素组成的,艺术家在意境表达的同时还要关注创作与鉴赏之间的关系,即要考虑到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审美需要以及审美的积极性,又要在画面中充分展现山水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着手,从山水油画的发展探究山水情结对当代山水画家的重要影响,并探究出中国油画风景中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油画风景作品。  相似文献   

12.
郝丹 《美与时代》2023,(8):18-20
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向往的幻境,运用有限的笔墨在无尽虚空中打造广袤空间。空白在山水画中起关键作用,与笔墨相衬,营造意境。虚之空白和实之笔墨共同构筑梦幻领域,引发观者遐想。学习和创作山水画时,空白不可或缺,与笔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因为空白源自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方式,留白的功效恰到好处,甚至在没有笔墨的情况下,空白与画面中的形象融为一体,营造了虚实映衬的绘画效果,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通过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它在表达意境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追溯了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典的表现手法,探索艺术家如何借助空白营造意境,实现人们寻求心灵栖息之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享有"绘事为当代第一"之美誉。沈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重视师古,也注重师法造化,这赋予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图式经营、意境抒发,抑或设色点景,沈周的山水画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朴实苍润的笔法墨韵、不拘一格的构图造型、随类赋彩的设色渲染三个方面,探讨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传统中国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油画与国画用不同的材质表现对象。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景,在中国风景油画发展的历程中,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但各有特点,不尽相同。通过对造型、笔墨、空间、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蕴含着山水国画的意蕴,而又不失油画特质。在接纳、研究西方油画的同时,我们应汲取中国山水画的营养,对其进行借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中国风景油画。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继李成、范宽之后北宋中期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山水画大家,郭熙的雪景山水与寒林系列山水经常会引领我们进入一种清寂、幽凉的画境之中。特别是其雪景名作《幽谷图》,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画面所彰显出的不仅仅是纯熟的山水画技法、完备的山水画构图、创新的笔墨风格和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深的艺术特征,还有那种令人震撼的,以心灵映射万象,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自然与畅快,以及由此而营造出的清远、高旷、荒寒的山水画意境。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当代艺术表现为对艺术的汲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形势。中国画的写意山水艺术作品绘画主导理念为表现论和表现性,强调笔墨、意境以及线条。印象派风景油画将西方国家绘画中的表现论和表现性绘画带向一个巅峰,在西方绘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和印象派风景油画不论是从绘画观念还是表现形式上来看,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