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血脉。书法作为思想意识和传统文化载体,被历代教育界所重视和推崇。据《礼记》记载,西周即设有"国学",要学习"六艺",书法就是其中之一;汉朝设有"书馆";唐代有"国子监";明清更有"馆阁体"等等。近年来,书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有识之士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加强书法基础教育。2013年1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这份《指导纲要》对《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做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闫倩 《美与时代》2016,(10):86-87
书法基础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的文化教育传统,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2013年1月18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抽样选取的部分教学管理者、学校教师、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了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关于书法在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中的现状调查研究,总结与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解决的办法,为纲要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行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下,学校装配了数字书法教室,三至五年级每班开设了一节毛笔书法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探索总结了小学毛笔书法教学的几点策略。一、从习惯入手习惯是保证书法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有效开展的第一步。没有良好的习惯,书法学习就是空谈,就是无根之木。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记得带好书法用品。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主要存在师资力量短缺,书法教学硬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地域性,核心目标便是使小学教师能胜任小学多门主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不仅要具有广博、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具备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更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美术素养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特长"是培养其美术素养的主要目标定位,以期培养出能够具有美术、书法综合素质,在小学(尤其是山村小学)开展美术、书法课程教学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6.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得到广泛的共识和高度的重视。从书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入手,结合许昌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情况,来分析师资建设的现状,从而根据项目组的实践调研进一步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更好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隆化县存瑞小学,坐落于冀北山区隆化县的县城中心,原名隆化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62年,2002年改名为隆化县存瑞小学。全校现有教职工130人,在校生2151人。学校所在地隆化县是全国的书法之乡,全民研习书法曾是一时的风尚。2015年7月学校被确立为河北省书法教育"烛光计划"教学实践基地,在这一荣誉的激励下,学校秉承地域文化优势,构建了书法特色教育的多元策略体系,打造了独有的书法特色教育文化,学校里的学生把写好字,练好书法当成一种普遍追求,练习书法也成了存小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书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传承至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书法教育形式都不一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明代蒙学书法教育。文章概述明代书法的时代特征及意义,在分析目前我国书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阐明明代书法教育对当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核心和宗旨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自觉心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艺术素质。中小学书法教学并不是要培养书法家,5G信息化时代,我国社会是不需要过多的书法艺术家的,这一点作为书法教师或书法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心里必须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1.
巩绪发 《管子学刊》2009,(3):97-100
从先齐的东夷族到春秋战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下相对发达的社会经济催生了相对先进的传统齐鲁文化,它影响了齐鲁书家的文化选择和书法实践,促使古代山东属地成为中国书法的重镇,也促使古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它超时空的丰厚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也同样影响了建国后当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它凝聚着几千年来累积下的民族力量,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奇迹。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书法也在不断进步,这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积极作用。书法教育在当代素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小学正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书法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于今后他们的自我修养、培养人的各种优良品质和宣扬爱国主义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1]  相似文献   

13.
"学院派"书法与江湖书法作为两种当代书法现象,一直存在于书法界中,但鲜被比较区分探究。文章将通过对两种书法现象的阐述、渊源和不同点的区分说明,来探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汉字是中国书法教育的载体,写好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在专业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擅长书法的家长之外,语文教师、美术教师、书法教师成为了书法教育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各界人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大力弘扬,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当前抓起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发现客观存在社会领域的书法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力量鱼龙混杂、培训目的比较功利,以及学校领域的书法教育保障力度不充分、推进质态不均衡、实施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书法教育和起点环节的低年级写字教学,唯有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题壁书法是构成宋代书法史的一个重要分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能从仅有的文献资料中了解而无从见到古代题壁书法的实物,故此对题壁书法的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整个书法领域在实践上的探索和研究上的深化,书壁这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形式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一具有审美和社会双重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有可能为我们当代书法探索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书法,这门"中国特有的艺术[1].历来为美学家们所热爱.所关注,然而,像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那样对书法艺术一往情深且见解独到的,却为数不多.在他的美学论著中,涉及了大量的书法史,书法理论(如书法创作、书法审美等)问题,有很多文章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书法美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问题.本文尝试对宗白华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点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1)
<正>赵朴初先生(1907-2000)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取得重要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是宗教领袖,"虽然平素以弘扬佛学为大事业,但‘文字立禅,翰墨结缘’,自古也是禅门精舍的一段慧业,故朴老总以诗书双楫苇渡艺海。"[1]其毕生书法创作难于计数,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他的书学观,正如他为《书法》杂志创刊10周年所作的题辞:"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他的书法源于传统,得法古代碑帖,碑帖  相似文献   

18.
赵琳 《思维与智慧》2023,(24):32-33
<正>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审定制度,给予了地方教育部门自主选择或编选教科书的权限。清末时期的小学书法习字帖大部分是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编写,由当时书法家手书,直接选用古代名家碑帖的情况较少。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初等小学堂习字帖》,由当时书法家张元济、唐驼、汪洵、纽家鲁、何维朴、严复等书写习字帖。民国成立至壬戌学制大都延续使用清末小学习字帖。总体来说,民国时期小学书法字帖编选是以古代名家碑帖作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们时代历史的发展,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古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现代的隶书作品欣赏和创作来说,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而是从古代书法的发展阶段中获取精华,在书体、风格、书法的品类、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上等方面的丰富变化和独特追求让当代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当代我们所写的隶书创作有什么特点,与古代隶书对现代隶书技法的创作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我们的不断临摹和实践来认真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正常春,陕西西安人,书法专业博士,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美术学书法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刘守安先生。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首届"陕西百名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等。荣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等。出版著作:《中国古代女性书法文化史》《中国古代书法观念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厅级项目三项。书法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书法展中获奖、入选五十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