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原书风"是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为依托,以雄强拙厚的书风为共同旨趣的地域书风。文章主要从"中原书风"概念的提出和形成缘由、"中原书风"在当代发展的优缺点以及"中原书风"在当代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中原书风"在当代书法艺术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玄"是魏晋书坛中以葛洪、杨羲、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道徒书家为代表人物所引领的一种书法风格。此时的道教向上层化发展,帝王、士族多有道教信仰或崇道倾向,因此,魏晋时期的道徒书家在书坛中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书家创作风格的群体。对这类书家的研究必须要注意到道教信仰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他们书法中所呈现出的崇尚自然、超然仙趣、注重人格修养、主张存思之气的运用和"恬淡无欲"的"清玄"书风,实则是对"至道-至美"的道教美学在书法中的具体实践。这种"清玄"风格在自然美的追求、书法品鉴的标准、书法创作的心态,以及道教写经书法的传承等方面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举国上下的"书法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然而,它也给当代书坛带来某些困惑和危机.要摆脱这些困惑和危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从加强书家自身修养入手,认真解决"三个缺失"问题,即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文化修养的缺失,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二、从提高创作的内在质量入手,重点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不适应;三、从研究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流书风与非主流书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书法、书家著称的王春南先生继《书圣王羲之》之后 ,最近又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新著《二王书法》(以下简称《二王》)。《二王》一书 ,融书家、书法、书论于一体 ,集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 ,是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最新成果。全书观点鲜明、考论有据、笔锋犀利、文字流畅。围绕主题 ,内容完整。全书共分 1 1章 ,内容涉及二王所处的时代 ,二王的生平、功业、书迹、书论、传人 ,以及如何学习二王书法。正文前有精彩前言 ,正文后附录有二王年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92种。著者根据自己的探究 ,对广为人们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一一作了…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艺术史上特有的现象,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文化内涵。书家不仅仅可以借助书法表达情感,而且可以借助书法实践超越现实,达到真正的"书为心画"。因为书法技法和情感的转换受到理性和世俗的羁绊,所以书家只有突破传统理性、世俗的束缚,才能达到书法艺术心意说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明清易代后,异族文化的入侵与本土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明遗民们埋身于自己的世界,借学术研究、诗文著述和书法绘画来保持自己的气节,痛祖国之沦亡,哀异族之宰割。通过探析冒襄的书法风格,思索和挖掘"明遗民书家群体"的源流、艺术思想、书风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傅山是生活在明由衰而亡、清由暴至治的鼎革时期的一名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在儒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也占有崇高地位,历来为学者和书家称道,其人、其书、其理论颇有传奇色彩。傅山书法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崇尚古法"和"以人论书观",他在当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宁四毋"的书学观,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对于"四宁四毋"的理解却引起了争鸣,以至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表现出书法美学认识方面的不同。文章就傅山"四宁四毋"说及其当代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美术(包括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之硕果。文章通过对中国美术史料的分析得出,"中原画风"源自唐宋时期"南北二宗"(1)中的"北方画派",是中原画派或北宗画派的主要创作风格,认为"中原画派"即"北宗画派"的传承,"中原画风"即"北宗画风"的发展。重塑中原画派、创新中原画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书法创作是书家有意的自觉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很多"无意"的非自觉的因素。书法作品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书家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与调整决定的。但除了书家"有意"对古法融会贯通之外,有时候还需要一种与当时的书法创作非常契合的情绪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往往作为书家的灵感出现。在书法创作中,过于有意和完全无意都会对书作产生副作用。只有"凝神静思"的有意与"忘我"的无意状态相结合时,书法创作才可达到"无意而皆有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道家学说深刻全面地影响了中国书法创作。其道法自然的思想,指导书家师法自然,倡导真情流露;其辩证法思想成为书家创作的指南;心斋、坐忘说成为书家的修身之道;大美思想指导着书家创作走向至境;浪漫主义书风始于唐宋,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以傅山、王铎为主流的代表书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北宋之后书法发展又一重要变革的高峰,这一时期的书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和时代特征,并以强烈的个性抒发,创造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巨制佳作,而王铎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是明末清初书坛革新派的中坚,书法风格多样,变化万千,楷、行、草、隶无所不能,形式以横幅、竖幅、立轴居多,其立轴形式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从王铎立轴书法的线条形态与笔墨、空间构成与异体杂书、结构章法及书写节奏入手,探究其渊源,并运用形式美分析的手段,把握当代书法发展的脉搏,对王铎书法立轴的临古与创新进行整体性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书者在书法临古与创新中锐意创新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是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书法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从黄庭坚书法被后世所接受的具体过程来看,自南宋直到元明清,却是或扬或抑,演绎变化的。文章对黄庭坚书法在明代不同时期的接受状况作现象分析,重点分析黄庭坚书法在晚明被重新接受的原因。一方面为我们认识黄庭坚书法的历史影响提供一个比较新的观察角度,另一方面分析明代书家在所处时代独特的背景之下对前人书法扬弃的成因,从多方面描画书法演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米芾,其书风融晋代书风的"萧散简远"与唐代书风的"沉着厚重"于一身,影响深远。米芾一生所书作品颇多,就他的行书作品而言,较为著名的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研山铭》《多景楼帖》等。其中《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作品的代表作,米芾"入古出新"的书法审美观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另外,米芾将古人的优秀之处集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状态,为其今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书法的不断发展中,一代代学人不断尝试,在书法创作领域不断发展,目前国内书坛各色书风林立,不断推广并提高了书法的接受度和技术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诸如孙过庭等著作等身的书家,书法批评与书法创作并不一致的。在当代,书法批评体系的建构,一方面需要从传统批评格式中寻找格式依据,另一方面还要从新时代新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当代书法艺术批评的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6.
<正>虞世南作为“初唐四家”之一,其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立足于历代关于虞世南书法的评论,从虞世南书法的取法渊源、虞世南与唐其他书家的对比、取法虞世南书家的风格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从而揭示虞世南书法审美的特性。一、虞世南书法的取法渊源虞世南书法取法智永。  相似文献   

17.
汉唐书法创作论中关于书法美心理成因的探讨在汉末蔡邕就已开始,至唐张怀瓘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的观点。本文认为这四个方面中"虑以图之"讲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意象的酝酿,对于模糊意象的加工、提炼、整合;"势以生之"讲书法创作中心理动态趋势对"笔势"、"字势"和"局势"的决定;"气以和之"讲书家个性气质对书家书风形成的决定作用,以及即时生命情态对于单件作品中各种形式因素的统一、和谐的决定作用;"神以肃之"讲精神的精审对书法基本审美品格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权利意识的萌生,使女性有了更多接受艺术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女书家逐渐崛起,其中尤以擅长碑派隶书的冯文凤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碑派书法在民族危亡时以雄强崇高的风格呼唤民族的振兴,碑学的崇高风格与民国女书家特有的时代心境有一种潜在的呼应关系。以冯文凤为代表的女书家揭示了民国女性如何借助书法实现权利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罗佳 《美与时代》2016,(10):128-130
米芾(公元1051-1107年),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其沉着痛快的代表性力作《蜀素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影响。在"尚意"书风思潮为主导的宋代书坛下,米芾以其独特的个性抒发着其书学主张,从而成为宋四家中最具特色的书家。从其生平力作《蜀素帖》的艺术风格、笔墨态势、美学价值和米字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主要赏析以期让人们更深入了解米氏书风。  相似文献   

20.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作品是楷书风格的典范。颜书是中国书法审美研究的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古今书论中对崇高书风的研究一直语焉不详。因此,引入"崇高"这一西方美学范畴,尝试对崇高的书风进行新的阐释。颜真卿的书法不仅雍容方正,而且体现了崇高的书风与人格。颜书有雄浑之气、正大之象,书风的"尽美"与人格的"尽善"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