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现有课程的观念变化幅度大、内容更新范围广,从而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研究其特点,积极应对,进一步改进高学历美术教师的培养工作,真正使美术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些年政策的推动,乡村改造设计不断发展的同时却良莠不齐,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和造价不菲的景观小品充斥着许多改造后的乡村环境,这些设计与乡村质朴传统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了解乡土、减少干预的设计原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乡村背后的历史承载,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贴近乡村、触摸乡土、了解乡村设计的本真。通过对当下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分析,探讨"少干预原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优势,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我国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大多缺乏地域特色的现状,文章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与规划要点,通过优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地域性,核心目标便是使小学教师能胜任小学多门主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不仅要具有广博、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具备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更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美术素养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特长"是培养其美术素养的主要目标定位,以期培养出能够具有美术、书法综合素质,在小学(尤其是山村小学)开展美术、书法课程教学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5.
2001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美术课程贯穿以人本的理念,突破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教师由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塑造他们。文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美术教师角色定位为基本视角,阐述了美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和在教学实施中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6.
"因借体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我国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文章着重研究其中"借"的思想,探索国内乡村民宿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湖北省阳新县妹思湖乡村民宿整体规划设计,探索民宿建筑空间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从借地、借光和借物三个方面以及人文艺术隐喻的角度,分析乡村民宿的建筑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儿童美术教育既是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在儿童阶段性的成长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目标融合、内容全面、形式多样、过程有效地进行儿童美术教学实践,才能满足"凸出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的美术教育原则。而美术自身是不断发展的,何样的美术观就有何样的美术教育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拓展美术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有多学科修养的儿童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边兰村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推进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边兰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边兰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有关边兰村的景观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边兰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边兰村的分区景观设计、旅游产业转型、村容村貌整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处于艺术表现媒介单一、班容量大无法兼顾每一个体、课时数难以满足课程的连贯性等短期较难改善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调整乡村基础美术教育发展战略?对当地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便成为了一种更为本质与高效的探索路径。结合实践经历分析雄安三县美术教师的自身素养,从而推演出乡村基础美育师资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促进教师自身思维的转变,这可成为师资培养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泰山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深入实践,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不仅带动了泰山文化旅游、经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更优化了产业资源组合,拓展了产业链条和覆盖面,而且提升了城乡环境形象和文明度,提高了市民、村民的思想意识,增强了城市内凝聚力、向心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一项系统、科学的设计工程,如果没有充分的认知和调研,合理、严谨的构想和计划,科学、专业的步骤和方法,项目实施过程就十分艰难和复杂,最终成果也十分一般。在政策和目标的推动下,我们更应理性、科学地按照设计规律和准则开展具体工作,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完善,与时俱进,实现当代乡村环境形象、文化、精神综合层面的素质提升。文章通过新泰市西白沙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景观改造设计方案分析,探讨在具体规划实践中的理念、定位和原则问题,着重分析规划设计的实际内容、方法和对策,以期为今后泰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提供可参照的理论资料和可借鉴的设计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来推动,现代教育应该多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潜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段,高师美术教育有责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指导小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借鉴了建构主义课程观,有其独特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相应的教师核心素养。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重视个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社会文化互动性、思维情境性",以及"整合个体原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等,对于美术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对美术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型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建构自己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营建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继承和发扬优秀乡土营建文化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鼓励自组织施工传统的技术帮扶是新时期乡土民居建造范式之一,考虑到乡村基础设施缺乏以及实践地点与设计人员相隔遥远交通不便的现状,"自组织改造帮扶"的方法是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农居综合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归原小镇改造设计为例,总结乡村农宅帮扶式改造设计策略,延续乡村风貌与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了全国的热点事件,这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乡村在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依旧存在,其中就包括农村环境的问题,虽有改善但仍然不美,乡村景观的设计仍要改善。文章依据乡村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结合国家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及政策,通过对乡村景观的研究阐述了乡村景观在地方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大设计"理念指导下对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适宜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政府大力推动旅游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一度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旅游区""郊区""城市边缘化地带"是它们新的名字。因此,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应当探讨如何在保护现有乡村人居相处模式的前提下,发展乡村,建立人与城市之间的新的"共同生活"模式,打破固有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的生活壁垒,使我们的新农村,不再被一味地"同质化",变得更具有包容性。基于此,文章尝试从共享空间着手,进一步研究乡村振兴保护型设计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时期。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时期"核心素养"时期,教育目标由此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目标。在核心素养时期影响下的美术课程,无论是从理念上的革新、角色上的转换都不可避免会对美术教授者——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美术教师要及时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对"三农"问题的整体布局,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进行初步设定,同时,结合区域自身的特点,以示例地域既定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营造理念为基础,从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等方面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美丽乡村项目被纳"十三五"规划整体布局,而建设好美丽中国,必须从建设好美丽农村这一方面开始。本文以实体项目武汉市西奓畈村的改造设计为对象,分析和展现了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项目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融合以及最后所呈现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旅游环境的打造也更加追求高品质性。文章以苏州市望亭镇"稻香小镇"民宿空间环境设计为例,针对当地现有旅游环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特色民宿空间设计方法,探索符合现代需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环境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民俗产品是乡村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民俗产品开发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文化、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缺失,这些缺失也暴露了民俗产品开发中伦理导向的阙如。因此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伦理导向,辅之于以"用"为中心的技术伦理导向、以"和"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导向和以"适"为中心的经济伦理导向,规范引导民俗产品开发,均衡和稳定民俗产品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兼顾并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