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妮·莎维尔(jenny-saville)是英国当代极具创新精神的新锐女性艺术家。她是后现代艺术时期英国绘画新精神思想的女性艺术家代表。叶妮·莎维尔的绘画是关于艺术家自身的本体行为,是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对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的挑战和全面构建。通过对叶妮·莎维尔绘画作品的解读,分析其绘画思想的自我行为痕迹以及影响其绘画思想本体行为产生的各种内在因素,对理解后现代艺术和探索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是很有现实意味的。  相似文献   

2.
在图像时代,架上绘画受机器复制的画面与照片的影响使架上绘画自有的再现和记录现实的传统特征受到冲击,通过借鉴照片、影像、电脑软件处理等手段,架上绘画的目的性、功能性和技术性都受到极大的改变,面临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但中国架上绘画不会消亡,只有结合中国文化元素以及艺术的"技术性"和"手触性",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架上绘画。  相似文献   

3.
毛焰是中国当代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用极具辨识度的绘画风格刻画着当代人类共性的精神世界。毛焰凭借着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观念,在众多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其绘画作品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以毛焰的艺术经历为客观依据,从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观念角度出发,通过对毛焰在不同时期艺术环境下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绘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屏风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符号之一,它在绘画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构图、景深、隔断、氛围等方面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屏风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元素,不仅在绘画中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观者的观看体验和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和了解屏风在空间营造、情感表现、意义传达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屏风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及发展为切入点,从空间塑造和视线引导、景深表现、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对比与平衡、象征等方面探讨中国绘画中屏风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多苓作为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风格充满着文人气息的士意。结合何多苓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同时通过自述与他述,了解其绘画内容与形式,解读其绘画作品中的情绪,并探究其情绪的传递途径。由此得出何多苓的绘画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并运用色彩、构图、笔触的形式进行情绪的传达。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三个部分对克里斯托弗·内文森与奥托·迪克斯的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立足二者艺术背景,研究其艺术历程;第二部分对二者绘画中的战后生活作品内容进行剖析,着重阐释其艺术特色并试图探索绘画技艺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第三部分通过二者作品的比较,更深入了解在战后生活题材上两者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通过对二者及其绘画作品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对战后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的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绘画中,人体艺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18世纪以来,西方绘画开始具有前卫特征及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分道扬镳的近代派思潮。西方近代绘画中人体艺术的表现是当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一种真实式写照,西方国家经过近代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家们的心态也变得错综复杂,他们想通过绘画来表现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景象。西方近代绘画通过对人体艺术的表现,来对其本身进行探索,进而创造了抽象的艺术作品,西方近代绘画中的人体艺术作品不再追求视觉真实效果,更注重的是心灵的真实反映,通过抽象的艺术表现反映出当时西方社会的景象。文章首先对西方近代绘画以及人体艺术分别进行简述,然后通过文艺复兴至18世纪西方人体绘画艺术的考察,进而梳理出具有宗教价值的审美观发展历程,最后表达其中的人文趣味。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每一样文化活动都与人的思想情感等的内在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作为一种典型的文艺活动,自然也出自于画家的心理活动.绘画和作文有相似之处,即讲究艺术性、思想性、功能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懂得了这一点就能绘画,因为绘画需要用直观的形象来说话,绘画形象的表达本身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技巧,要有对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的本事,所以绘画本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文化活动,而能够用绘画作品反映画家的心理的作品更加弥足珍贵,所以中国画史上具有画家个人真性情、真感受的绘画作品就会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就是因为包含他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而彰显出独特的绘画风格,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自然就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牛文娟的作品以宁静典雅的美学意境重新诠释晋唐山水的绘画传统,她对形色的绘画表现生发出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的山水新样式。笔者通过对牛文娟作品中绘画笔法、色法以及样态特征的分析,结合其艺术理念与诗文情感,阐述其工笔山水画的语言特色与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今大学绘画教育已沦为教育的鸡肋,表面看来报考人数与就业率的双向压力是其走向颓势的重要因素,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在顶层设计上出现了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的社会现实与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则更应该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给予更为深切的关注与研究,从而探究绘画教育的本体行为特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绘画课程大多与传统绘画工具直接联系,而通过电子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描摹绘画造型与绘画样本,在有一定绘画造型技法的基础上,重新对人体素描进行解析,以新的视角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在人体艺术中,人体解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通过解构人体所形成的二次主观意识也很重要。人们关注自我,不断探寻精神世界,艺术家则将“美”的维度极大地拓宽,使其不再局限于描绘客观世界表象。  相似文献   

13.
傅抱石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画家,并且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颇多建树。文章在以往对于傅抱石绘画技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绘画实例,重点分析了傅抱石山水画章法布局中的美学内涵,论述他在构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傅抱石美学思想的品读,进一步阐述了其绘画构图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精通绘画十分重要。绘画是对画家个人意识的映射和观念的书写,兼做画家的建筑师通常通过绘画寻求建筑设计灵感,并将其艺术意念和设计诉求同时传递到绘画创作和建筑设计中。柯布西耶就是如此,在他的整个建筑设计生涯中,其作品的建筑形态风格也随着其绘画风格从传统写生,到纯粹主义,再到自然之物的描绘,乃至后期的粗野主义绘画和雕塑,以及最终的回归而相应地改变,在这五个阶段中,其设计手法判若两人,带给人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身世背景以及绘画生涯进行叙述,从而对其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从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中寻找艺术美学,从他的绘画手法找寻生命真谛,借助他人的赏析评论对其绘画艺术进行概括,为今后的绘画艺术作品赏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绘画表现形态,尤其在山水画发展方面,涌现出主盟画坛的流派、引导潮流和影响后世的名家。这些名家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境通过绘画来展现出来。文学与绘画是两种相互区别、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两者于特定的条件下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甚至在碰撞与融合中共同推动着文化发展。以明代山水画为例,浅析这一时期在文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下,绘画对于文学作品的视觉再现。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8.
薄雯 《美与时代》2023,(5):94-96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其技法精妙,能如镜般再现世俗生活场景,并且在秉承北方艺术以物寓意传统的基础上,使画中各物象几乎都笼罩上隐喻的面纱,成为待解之谜。《绘画艺术》是维米尔最为珍视的作品之一,其凝聚着画家对绘画作品本质的思考与自身艺术信仰的注解,因此,可以通过探究《绘画艺术》的观看问题,对艺术品展开细致描述、分析与阐释,进一步揭示维米尔绘画的别具一格之处与其令人心醉神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少儿的绘画行为作为一种原始的行为,相比较理性思考来说,绘画是人智慧和天赋的集中表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儿美术绘画教育开始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素。不恰当的少儿美术教育不仅不能提升少儿的审美能力,反而是天赋的一种磨灭。单一的绘画材料和绘画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少儿美术教育的需求。如果将综合材料绘画引入少儿美术教育当中,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艺术绘画方面的创作,会提升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以这种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从新的角度审视美术绘画。根据少儿美术活动教学的特点,结合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要求,讨论如何利用综合材料绘画来实现对少儿美术的教育,让少儿能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绘画创作规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讲的构成形式与内容,另一部分是隐藏在构成形式与内容背后的创作情感。构成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一幅画作,这主要是体现画者绘画功底的层次。但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在于画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指就是画者在无形中感受生活,并主观地提取生活,将其精髓表现在画面上,给人以震撼、平静、激动等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