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词不受副词修饰限制,这通常被认为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区别所在。实际上,客观地存在着一种比较特殊的名词短语,它虽然也以名词为主体,但其首却有一副词对作为主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它在组合运用过程中较之于一般的名词短语有条件限制。这类名词短语在语言实践中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且能起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一般语法著作对此很少谈到,《中学教学语法  相似文献   

2.
双宾语三题     
一、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间互不发生结构关系。形不成语言单位,这是一般双宾语的特征。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近宾指人,远宾指物;二是近宾、远宾都指物;三是近宾、远宾都指人。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在两个宾语都指人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结构关系,这就突破了“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要求,值得注意。如: ①大家叫她祥林嫂。②职工们都称他好管家。③我从小就唤她“芳妹子”。“她祥林嫂”、“他好管家”、“她芳妹子”都近似名词性主谓短语,“她”“与”“祥林嫂”、“他”与“好管家”、“她”与“芳妹子”可以分别发生直接陈述关系,主谓之间可以加逗号,也可以加“为”、“是”之类动词,构成主谓句。如果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里“N+上”是一个常用的方位词短语。其中N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为单纯方位词。这种“N+上”的短语有三种类型。例如: 一组:楼上住的都是些有钱的人家。窗台上放着几盆花。二组:他谈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几点体会。在教学实习中他很努力,思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量的思想问题也反映在学习上。三组:他十八岁上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节骨眼上他又打退堂鼓了。从以上三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方位词“上”在不同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所表示的语义不同。第一组:N+上表示具体的处所。第二组:N+上表示范围、方面等。  相似文献   

4.
李哲 《宗教学研究》2012,(3):183-190
"X-■"结构,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个固定短语结构,它由■,即"女儿"(daugh-ter)一词与其它名词(多为专有名词)或复合名词叠加而构成。对于这一希伯文短语的语法分析,学界的观点从最初的"从属关系",到"同位结构关系",再到"性质描述关系",前后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从而,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圣经》对该结构的翻译也存在很大差别。本文将从该希伯来文短语的语法结构着手,详细分析该短语在整个语句中的含义,试阐发其语法关系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学特征及其神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1.引言倘使我们能够确认存现句是主谓句的话,那末,这样的主谓句就可以确认为是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主谓短语,我们给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以二个特称,叫做“存现短语”。存现短语的结构为: P_(存现)→N_处+V+N (注:P表示短语;N表示名词;V表示动词。)  相似文献   

6.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7.
Ⅰ.关于“M_1+(D+M_2)”现代汉语的主谓结构最常见的格式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用M_1代表充当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用(D+M_2)代表充当谓语的动词性短语,便得到一个主谓结构的语法表达式:M_1+(D+M_2) 其中“+”表  相似文献   

8.
目前,语言产生领域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口语词语产生方面,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的语言系统的特色,对功能词进行了大量跨语言的研究。汉语量词是汉藏语系独有的功能词,本研究采用词图干扰范式,以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两种不同的图片命名任务,探讨了汉语量词的产生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在名词短语命名任务下,存在量词的一致性效应;在名词命名的任务下,则不存在这种一致性效应。研究还发现语义干扰效应在两种不同命名任务下出现了分离。语义干扰效应只在命名名词的任务下出现,在命名名词短语的任务下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10.
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相似文献   

11.
反身代词“自己’、别称代词“人家”和总称代词“大家”跟指人名词组合所受限制要比第一、二、三人称代词跟指人名词组合所受限制更多。而且三个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组合的范围、语法结构、语义关系也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就其组合的分布情况和可能组合构成的结构关系以及语义变化进行考察。我们把单说与在句中加“的”与不加“的”作为考察的基本条件,另外,为节省篇幅,对名词不再单独分类,分析中附以交代。 1、“自己、人家、大家”+专名单说:※自己蔡国庆/王处长/周老/铁柱(※表示不成立,下同) 自己的铁柱/解晓东/“独眼龙”(偏正) 人家老王/李局长/小三(同位、偏正) 人家的小三/张科长/老王(偏正) ※大家蔡国庆/小虎子/李局长大家的老周/王处长/铁柱(偏正)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要明确表示指人、物、事的名词是个单独个体,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A)在这个名词前边用上数词“一”和适合的量词,如:一个运动员、一瓶酒、一种行为。 (B)在这个名词后边用上“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卫君  刘梦  张政华  邓娜丽  邢钰珊 《心理学报》2018,50(12):1323-1335
韵律边界是口语韵律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吃作为一种言语节律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音节经常性的重复、拖长或停顿等。本研究采用ERP, 考察口吃者完成词汇判断和结构判断两种任务时, 加工歧义短语(动宾/偏正歧义结构)内部韵律边界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在加工汉语歧义短语过程中, 所诱发的反映韵律切分的脑电成分CPS (closure positive shift)不存在显著差异。在0~300 ms, 不论中线还是两侧, 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加工两类短语时, 动宾短语韵律边界诱发正效应的头皮分布范围小于偏正短语。在300~600 ms, 中线上, 口吃和言语流畅者在完成两种任务时, 两类短语的韵律边界均稳定诱发了正效应; 在两侧, 结构判断任务中两类短语的韵律边界都诱发了正效应, 但词汇判断任务中只有偏正短语稳定诱发该效应。综上, 口吃者和言语流畅者一样对口语韵律边界敏感, 并且他们加工歧义短语内部韵律边界时, 诱发的脑电效应受到实验任务和短语结构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辩博弈与不一致性意见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论辩是一种言语博弈论辩是一个言语现象,它是指同一论题上持有不同观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展开辩护和反驳的过程。论辩往往是在两个人(或两群人)之间进行的,当然这不是必然的,因为在同一个论题上人们可能拥有两个以上的观点。博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性人之间的一个互动;博弈论作为一个学科,研究互动中的理性人———即参与人(player)———如何进行策略或行动选择以最大化各自的利益。论辩虽是言语现象,但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论辩同样是一个博弈(game):参与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他们有各自的目标:战胜对方赢得胜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视觉呈现干扰词的图片一词干扰实验范式,探讨产生不同语法结构时言语产生汉语词类信息的加工进程.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以单字词、名词短语和简单陈述句命名图片时词类信息的加工,结果发现:三个实验中都存在不同词类干扰的不一致,名词干扰比非名词干扰更强烈;语义加工与语法特征加工存在重叠的时间窗,研究结果支持言语产生的交互激活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论证有两种类型:论证1是指作为一种话语或交际行为的论证,它被看作是由主张(结论)及其理由(前提)所组成的;论证2是一种特殊交互作用,指的是一个论争或就特定主张做出一个论证的过程。(O’Keefe,pp.121-128)前者是指作为结果的论证(argument-as-product),后者则是指作为过程的论证(argument-as-process)。哈贝马斯把前者称为“论证”(argument),后者称为“论辩”(argumentation)。广义的论证包含上述两种类型,狭义的论证则仅指上述第一种类型。然而,20世纪上半叶论证结构被理想化了:数学证明被人们当作成功论证的范式,论证完全被从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7.
在大卫像与大理石以及心与身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传统观点不是陷入同一论,就是沦落为某种形式的二元论。物质构成范畴作为一种"非同一的统一"关系,有望走出一条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路线。一方面,根据模态论证,被构成的事物不是必然地同一于构成它的事物,在被构成的事物的本质上,构成观坚持了外在主义。另一方面,具有构成关系的两个事物,通过"双向"借入或派生,能够彼此共享模态属性以外的绝大部分属性,故不是二元分离而是相互统一的。物质构成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畴有重要的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积家  刘红艳 《心理学报》2009,41(7):580-593
个体量词是汉语的特色词类,是名词的限定词。关于个体量词的通达,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直接选择假说和间接选择假说。实验1和实验2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考察了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产生中个体量词的通达。实验3采用启动范式考察了言语理解中个体量词的通达。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言语产生中,还是在言语理解中,都存在量词一致性效应:当启动词和目标词量词一致时反应时短,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个体量词的通达涉及个体名词系统和个体量词系统,涉及双向选择的组合网络。个体量词的通达是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有机结合。个体量词在名词短语产生的早期就得到了通达。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汉语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定型定义、言简意赅的短语。成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高、应用广,并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不断地产生和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成语也跟词一样,在长期的运用中,它的语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其语义转化类型大体有如下八种: 一、古义转化为今义。如: “水落石出”古义:指写景,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今义:指事情真象大白。例如:“周大勇想问个明白,又不敢问,可是不能不问个水落石出。”杜鹏程《保卫延安》  相似文献   

20.
言语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所学的词都尽可能多地理解它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儿童来讲更重要,因为在儿童看来,两个物体间的主题关系(Thematic Relation)比分类关系(Taxonomic Relation)更突出。所谓主题关系是指物体间的因果的、特殊的、暂时的联系。这种关系强调的是结果,如:蜘蛛和蜘蛛网的关系。所谓分类关系是指类型上相似的关系,比如同一范畴的物体;如猪和牛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强调性质,儿童是如何按照类型学习词汇呢?实验者(E.M.Markma和J.E.Hutchinson)认为,在分类关系中儿童只限于学习名词的潜在意义。这个假说在下面的四个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儿童学习的这种局限性,使言语学习的问题大大简化了,同时也使他们在开始获得言语时面临一个把词义的潜在数量变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