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定目的,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步骤。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把握设定改革目的的基本方法,明确改革目的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对社会主义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十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就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的目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它同一切问题都发生着联系。三十一年来,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失误,不能说是与社会主义目的的不明确无关。有的同志指出,过去由于社会主义目的不明确,就出现了“九重九轻”的现象,即重国家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重领导干部利益轻人民群众利益;重长远利益轻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都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即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人类本身的延续);另一种是精神生产。这里所说的精神生产,即精神财富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不完全是纯意识的,它也包括意识现象的物质载体,如文化教育设施等。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但是没有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也难以进行。精神生产力萎缩的社会,物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发达。人类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也表现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这两者的互相协调平衡发展及其互相促  相似文献   

5.
关于精神生产问题,目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根据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对这个问题作专门的研究,大约从八十年代开始。近两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明显地前进了一步。表现为由研究精神生产的构成要素来界说精神生产,发展到从各个角度来探讨精神生产的一系列问题。有关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力问题已有文章做过简略的介绍,本文拟对精神产品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7.
由新制度的本质制约的无论是一般的规律,还是特殊的规律,都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所固有的。重要的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它们加以区分,并且揭示它们的辩证法。在区分规律时,经常会发生关于某种规律属于什么类型或形式的非形式主义的问题。在方法论方面,区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个别报刊(有些甚至是发行量很大的期刊)为了扩大发行量,吸引读者,在每期刊物上常常要搞一两篇暴露性的、刺激性的作品,以飨读者,造成了不好的社会效果。例如,有个重点中学的高材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为了练习写作,他接触了一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由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伟大革命改造,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普遍无神论化,因此,在苏联社会生活中,科学无神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以充实和扩大,科学无神论同物质和精神实践的各方面、各领域的联系得以巩固和完善。在信教者中间,虔诚狂热的信徒逐渐减少,这类现象证明,宗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正在减退。  相似文献   

10.
在列宁主义思想里,有关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归结为生产力体系的物质技术方面,而是包含着主要的生产力即人类及其物质精神劳动活动发展的程度。对社会进步标准的这种认识,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社会进步同文化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作为社会机制的文化,对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定向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要学习雷锋精神题词的发表,已经40年了.经过这4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充分说明雷锋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都能显示出巨大的道德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的伦理精神同样体现在那个时代、那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道德观念之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新的历史性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道德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内涵却非常丰富。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广义的、深层的文化,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传统作风、群体意识以及整个企业的素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时代飞轮的琢磨,更为光采夺目;悠久的民族传统,由于历史长河的洗涤,更显出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今天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新的升华。爱国精神、革新精神、坚韧精神、求实精神等等,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理解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任何人只要与自身之外的他物、他人发生关系,就发生对他物、他人的理解问题。因此,理解既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时候,更存在于人与人之;司的各种形式的交往之中。理解意味着正确地认识对象的本质,把握对象的真实面貌,即为“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4页)。理解也意味着对客体作出评价、表达态度。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甚至成了处理人们之间矛盾的一种方式。总之,理解作为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普通存在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它应该是哲学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目的     
《法音》1992,(8)
本分是本分之因,行善是行善之缘,而人生既是为本分,也是为行善。本分和行善并不能以理智来了解。善良的道理本身就很完美而不需要推导。让我们尊重本分,敬仰善良,让我们高歌菩提,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生活的目的,因为群而存,孤则亡。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同自然相协调,并能对自然的呼唤作出正确的反应,他就能生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并不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生命,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存在着生命力,这就好象,如果空气中氧份太少,人们就会终止生命。饮用水和食物的缺乏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向生活要求什么,因为,从广义上说,人离开了自然和环境就不能生存。所谓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根基就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美学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中华美学精神集中表现在它的“美善相乐”,“天人合一”,“和合之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产物,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论体系,它将以美和艺术来塑造人民的灵魂,鼓励人民向上向善,以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斗争和井喷式的救援活动,在地震废墟上奏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强音,让世界为之动容。这次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民族品质;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人道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感动和感悟。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瑛研究员,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天津社科院温克勤研究员撰写这组特稿,将这些感动和感悟记录下来。灾难面前、危机时刻表现出的抗震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9.
孟宪武同志在“死亡之死亡———新世纪医学目的之假设”一文(医学与哲学,1999,(6):45,以下简称孟文)中提出:“现代医学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实际上一直在紧紧围绕着战胜疾患,战胜死亡而进行的。”这使我也联想到与医学目的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即人类是否可以彻底消灭一切疾病,达到人人无疾而终,甚至最终达到永生不死(孟文提到的是长生不死)?本文想就此及新世纪的医学能否把消灭疾病与死亡作为自己直接的现实目标等问题展开讨论。1 什么是死亡,死亡能否死亡11 “死是个体历史的终结”[1]:人的生物学生命的…  相似文献   

20.
圣辉 《福建宗教》2002,(6):11-11
2002年11月8日,我作为中国佛教界的代表有幸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我感到,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要的会议邀请我们佛教徒列席,没有把我们佛教徒当外人,而是当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知心朋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现了党中央与宗教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博大胸怀,使我们倍感亲切,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