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巍 《哲学动态》2012,(11):83-88
当我们提到法国哲学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生命哲学或萨特(Jean Paul Sartre)的存在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我们比较熟知的也往往是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或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实验室研究。但是法国科学哲学也有很强的分析传统,并能很  相似文献   

2.
夏莹 《现代哲学》2012,(2):42-50
本文以《科耶夫给唐.迪克陶的信》为解读文本,着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耶夫的哲学要义。其一,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曲解是科耶夫为构造现象学人类学而"有意为之"的误读;其二,科耶夫影响深远的"欲望着他者的欲望"理论构造;其三,科耶夫为凸显对人的哲学研究的独特性而强调的二元论思想。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诠释了科耶夫哲学的立脚点、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科耶夫哲学建立在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意"误读"的基础之上。这种"误读"对于当代法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帮助德国哲学进入到当代法国学界,并直接引发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其二,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消解提供了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是德国汉学的内容之一,但在德国哲学界它却并不被承认."中国哲学"是否存在,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就是争论的问题.汉学界在作肯定答复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上.汉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涉及哲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围绕儒学与现代化的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传统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德(西)之间的哲学交流和比较也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21~23日,来自中、德两国的十余位哲学学者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以"通向自我之路"为主题,对中西方的自我问题进行了哲学审视,以在中国哲学与德国哲学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系克里斯坦·克里金(Christian Krijnen)教授从黑格尔论伦理生活的"确实性"概念入手,论述了康德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现实性"问题: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5.
费希特评传     
由康德创始到黑格尔而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德国的思想反映。康德反映的是法国革命前的德国进步思想,他的哲学流露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黑格尔在早期著作里表现了鲜明的革命倾向,晚年却与普鲁士君主制妥协,成了官方哲学家。唯独费希特代表德国资产阶级的最激进分子,用他含有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体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费孝通等29位中国一流西学专家分类选目,定为10类100种。全部影印权威出版社的英文善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学基本经典 总目哲 学 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诗学亚里士多德诗艺贺拉斯论崇高朗吉奴斯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人性论休谟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判断力批判康德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小逻辑黑格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纯粹现象学导论胡塞尔逻辑哲学论(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诗·语言·…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1月18—19日,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了以"黑格尔、费希特哲学翻译与研究"为主题的德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学者与会,并就文本翻译、基础研究和前沿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德国哲  相似文献   

8.
(198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乡质疑林今柱 《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哲 学—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美学 观点在唯物史观中的作用〔苏〕IO· 口·弗洛贝《文摘》198。年第3期人类认识史上的空前大革命—浅谈马、 恩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何玉德 《实践》1980年第5期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辩证法思想 房良钧《学术研究》1980年第3期辩证法也有它保守的方面—学习恩格斯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 书笔记冒从虎《天津师院学报》 1980年第…  相似文献   

9.
《世界哲学》2006,(6):112-113
《世界哲学》新年献辞编辑部(1)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德〕M.海德格尔(1)H.博德尔及其思想(专栏)何卫平(1)在场的特权?〔德〕H.博德尔(1)争论〔德〕H.博德尔(1)罗素《哲学问题》序言〔英〕J.斯科罗夫斯基(1)分析哲学和向黑格尔的回归〔美〕T.洛克莫尔(1)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  相似文献   

10.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峰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峰黑格尔在一八三一年和枯树倒下一般地结束了他的丰富多采的一生。这实际上可以说就是思想史上唯心论时代的终结。恰当这个时候,在西欧,以产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背景,连续发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事件。例如自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就开始了资产阶级在混战中逐渐加强领导权的斗争。在黑格尔逝世的前一年即一八三○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在七月革命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期,当现象学在德国诞生时,美国哲学界盛行的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20世纪30年代前后,现象学在德国达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传播到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现象学(以及在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诠释学)已经逐步被美国哲学界接受,并成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史中,费希特是一位民主主义者和重要哲学家。在政治方面,他批判过封建专制主义,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哲学方面,他把康德的二元论改变为主观唯心论,把康德曾经视为谬误逻辑的辩证法发展为合理的认识方法,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恩格斯写道,“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9页)当我们用历史的观点考察费希特的思  相似文献   

14.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时指出:"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 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 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页)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哲 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立场。 首先,哲学作为"批判",指向的是批判者"自身的物质环境"以及批判者自己的哲 学。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派来说,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即当时的"德国现 实",他们的哲学即当时的"德国哲学"本身。他们应当既批判当时的德国现实,又把自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现在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关系,人们一般会想到黑格尔,但如果不追溯到康德,很难说会对马克思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能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讨论马克思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至少得理清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脉络.在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康德传统和黑格尔传统之争.本文将从这一问题切入马克思和德国古典传统关系这一主题,首先结合历史背景和解释者的实践倾向对这两种解读传统做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梳理,藉此说明这两种传统的相对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前马克思解读中的康德和黑格尔之争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一) 如何评价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以下简称同一论),目前,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艾思奇、王若水等同志坚持如下的论点: 恩格斯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  相似文献   

17.
1988年3月29日,法国哲学协会主席董特(D'Hondt)教授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这是来访该所的第一位法国哲学家。哲学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主持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座谈会。董特教授介绍了目前法国哲学界的一般状况。他说,目前法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流派,如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等,都用它们的历史哲学理论来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因此,在现代思想意识斗争中,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显得十分必要。 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应以弗赖堡学派的观点为代表。弗赖堡学派以德国弗赖堡大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是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并在价值评判上与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了分歧。他通过对康德哲学真理观的批判,反对认识主体与道德主体的分裂;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伦理观,反对国家伦理对个体价值的压制。他肯定了儒家伦理中的整体性与超越性,在后启蒙的视野中对儒家伦理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和追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