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文简要分析了台湾主要宗教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四大特点,从中华文化的统一性角度,着力探讨台湾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结合作者本职工作实践,研究高校台湾工作和两岸学术交流中的宗教问题和有关法规,并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瞿海源是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研究领域极多样,宗教社会学是其中最为重要一项.其宗教社会学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从台湾的宗教变迁、政教关系、新兴宗教到宗教教育,掌握台湾社会脉动.在台湾发生重要宗教争议时刻,其所提供的见解和批判,往往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经营机制,由之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佛教应社会市场之需求变化决策信仰的生产和营销.但现代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并非已然无别,实是传统之寺院经济的改造与衍伸.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为大陆乃至台湾学界所较少涉及.本文的努力,旨在为当代台湾社会及宗教文化形态的把握提供某种分析路径,同时试图资作大陆佛教当代发展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4.
创价学会是日本当代最大的宗教文化团体,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创价学会在台湾展开了布教活动并得到迅速发展.台湾当局曾对创价学会进行查禁和取缔,但创价学会的布教活动并未因此而停止.本文主要以六十年代台湾省秘密警务档案资料为依据,对创价学会在台湾的布教活动及遭查禁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在设省之前属福建管辖。台湾历代移民多半来自福建,民间的各种宗教大多从福建传人。台湾天主教会在历史上同福建天主教会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态,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传播、衍变的整体历史过程,大约迟至中古以后才经由南方的福建传入台湾.明代以后,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增多,移民人数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大,仅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之内,道教的传播就迅速扩及台湾全岛.当今的台湾道教,信众广泛,庙堂林立,约有社会各阶层的信众数百万,宫观庙堂数千座,形成台湾规模最大的宗教形态,对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民间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乃至经济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台湾道教在长期衍变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诸多特征对于台湾道教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皆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学研究是大陆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于1949年以后,港台形成并活跃着现代新儒家,而现代新儒家注重阐发孔孟和宋明理学;在1980年代以后,现代新儒家又成为大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台湾学术界最关注大陆的孔孟、理学和新儒学的研究。同时,在一般层面的儒学研究上,港台新儒家着意阐发儒学的宗教意蕴和现代意义,因而对大陆有关儒教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传统的争论也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8.
五大宗教在台湾的传播与大陆关系密切,两岸宗教关系源远流长。现按各个宗教分别介绍如下。 一、佛教 台湾佛教源自大陆,主要来自福建。大陆(特别是福建)佛教与台湾佛教的往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着移民热潮,往台湾定居的福建人中有许多是佛教徒,他们在台湾建寺并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第二个阶段是清初至近代,当时许多僧人因在台湾受戒有困难,纷纷赴福建鼓山涌泉寺等大丛林受戒,许多闽地僧人也纷纷应邀赴台讲经弘法;第三阶段是台湾光复后的1945年到50年代初,这一时期大陆的一批僧人入台定居,…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台湾基督教学者与教会历史撰述者身处两难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台湾基督教内部撰述与研究和台湾宗教学术脉络中的基督教研究两大层面,来处理台湾基督教历史与神学两者间的交互辩证史.  相似文献   

10.
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时期由李友邦将军于1939年组建的一支台胞抗日队伍,主要成员是当时居住于闽、浙两省的台湾同胞.从台湾义勇队在大陆设立的医院概况、在医院外的医疗活动及在大陆制造药品等三个方面,介绍其抗战时期开展的医疗工作,这些医疗活动是台湾义勇队抗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据7月10日台湾《基督教论坛》1475期报道:台湾大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个“大陆地区宗教人士来台从事宗教活动许可办法”草案,说要放宽大陆宗教人士去台湾的资格及活动项目,但具有党政军职位者均被限制门外。如丁光训主教,“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13,(1):66-67
本刊讯2012年12月28日下午,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对去年《智慧华严——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的回访展出。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曲萌,北京文物局副局长郝东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台湾灵鹫山开山主持心道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北辰在有关台湾宗教的文献资料中,常会遇到"斋教"一词,它专指以持斋和在家信仰为特征的三个民间教派或教派宗教─-龙华教、金幢教和先天教,又因它们强调在家修行,一面持戒,一面营生,主要受到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影响,也受到佛教禅宗和...  相似文献   

14.
郑志明教授谈台湾当代民间宗教1996年9月6日,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教授郑志明先生在四川联大宗教学研究所作学术报告时,谈了一些他对台湾当代民间宗教的看法。郑教授指出:当今台湾是一个众多宗教滋生的地方,除传统的佛教道教之外,民间宗教极为活跃。台湾民间宗教信奉的神明有同有异、其宗教仪式有繁有简、徒众有多有少、影响面有大有小,对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郑教授对台湾民间宗教的多重至上神崇拜现象作出了“多元多统”和“多体多中心”两种诠释…  相似文献   

15.
《天风》1994,(9)
据7月10日台湾《基督教论坛》1475期报道:台湾大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个“大陆地区宗教人士来台从事宗教活动许可办法”草案,说要放宽大陆宗教人士去台湾的资格及活动项目,但具有党政军职位者均被限制门外。如丁光训主教,“因其具中共人大常委的职  相似文献   

16.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环境问题,宗教领袖选择对宗教经典进行重新诠释,认为宗教在处理这些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则越过宗教教义,直接考察华人社会宗教团体的环保参与,并得出一些初步的认识:第一、宗教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宗教可以成为环保运动的同路人,并对处理环境危机做出贡献.许多宗教参与环保并非源自其教义,而是因为世俗的环保运动如火如荼.第二,有组织的宗教(如台湾的佛教)比那些没有组织的宗教(如儒教)在进行资源动员保护环境方面更有效率.第三,强调自利与个人主义的民间宗教更多地推动地方上的环境保护,而强调利他和集体主义取向的宗教团体则更具心系苍生、环保天下的气质.  相似文献   

17.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朋友们:请让我介绍一下有关"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立法和当前实行的情况。分四点: 一、立法文件 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并经国家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个规定的依据是《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参见。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解严之前,民间信仰往往被视为俗民的迷信文化,只有少数的民俗学者与人类学者,延续着西方的学术传承进行田野调查.解严以后,在政治开放的格局下逐渐形成蓬勃发展的学术领域,在神明、寺庙、祭祀、通神、教义等宗教面向都有丰硕的成果,建构出民间信仰足与其它宗教相媲美的宗教体系.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观主要研究者及学术与出版机构的贡献,由于篇幅的关系,无法进行全面性与微观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蕾  裴超 《中国宗教》2012,(6):20-22
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重要基地、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基础。黄浦江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6月4日至5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各全国性宗教团体以及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会聚一堂,聚焦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