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欺骗行为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室构建模拟场景是研究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但是模拟真实的场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难以有效地操控。最近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欺骗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低成本、生态化、可量化和实时操控的实验场景。本文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欺骗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领导心理与行为实证研究二十年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特质研究、行为和风格研究、权变研究与新领导理论研究四个方面。该文提出,重视在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组织情境中分析领导的机制,把焦点由领导者个体转移到互动的领导过程,强化中国文化下的本土化研究,加强实验室方法、追踪研究和质性研究,是今后领导心理与行为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合作与利己是利益冲突情境中个体的基本行为模式。在理性假设所主导的框架下,利己行为被看作是人类的本能反应。然而,近期的观点指出,人类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反应。无意识、认知能力、自我损耗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支持像合作这样复杂的社会行为可以自动地激活。未来研究除了需要继续揭示行为自动化的结果是利己还是利他之外,还需要确定社会合作自动化产生的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Development ISSBD)是国际上著名的多学科研究人类行为发展的学术团体,有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近千名学者所组成,会员遍布48个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5.
利他惩罚是指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 并不惜花费个人代价去惩罚不合作者以维护群体规范的一种利他行为。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利他特征, 可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行为模式, 是人类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已有研究, 总结了可用于研究利他惩罚的主要范式, 回顾了利他惩罚的进化背景, 从大量实证性文献中提炼出 “不公平厌恶”及“心理理论和共情”两个维度来阐释引起利他惩罚行为的认知-情绪加工机制, 并整合了与其相关的脑神经证据, 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490-496
行为决策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该学科希望能在描述决策的过程中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其研究的使命是促进和改善我们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理解。在过去的1年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课题组在社会与经济决策领域中已开展的研究包括:行为决策与脑、社会互动与决策、决策的文化差异、消费与投资的行为决策、效用最大化与幸福感。该文着重报告并讨论了我们在行为决策及其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的主要发现  相似文献   

7.
小学儿童谦虚行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谦虚行为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亲社会行为,在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对311名7、9、11岁小学儿童的谦虚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发现,儿童的谦虚行为不仅与年龄因素有关,而且还会受到社会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弱智儿童识图特点的研究徐凡,李文馥,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类行为与发展实验室)1问题提出识图是一种根据来自图中的二维信息对三维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作判断的能力。在对6—12岁儿童识图能力的发展作了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图的旋转对儿童的识图有明显的影...  相似文献   

9.
物理秩序是人类对周围事物有序性的整体感知,空间物理秩序是其中一类,是指事物与该空间(二维或三维)内其他物体的位置根据一定模式或规律决定。空间物理秩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揭示了其对刻板印象及个体决策的影响,还包括对道德规范行为、违法行为以及其它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了空间物理秩序对人类认知及行为影响的理论,并对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未来应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验证并丰富物理秩序对认知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扩展影响后果的研究范围,从而拓宽其在实务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李宏利  张雷 《心理学报》2010,42(5):618-624
基于风险行为的性选择理论, 通过内隐启动的方法探讨了求偶线索与奖赏线索对两性风险行为报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接触求偶线索, 与接触奖赏线索相比, 更有可能进行娱乐领域、健康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 而女性接触奖赏线索后, 与求偶线索相比, 更有可能会从事社会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 两性接触求偶线索与奖赏线索后都较少可能从事经济领域的风险行为活动。这些结果符合性选择理论, 说明与求偶有关的信息线索能够诱导男性进行高风险活动, 因为在进化过程中冒险行为可以作为好基因的标志增加男性获得配偶的机会。这些结果还揭示了, 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诱发作用远胜于外部动机(如金钱奖赏), 因为求偶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需求。  相似文献   

11.
归因研究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凯莱是该领域主要开创者之一。他提出的方差分析归因模式阐述了普通人从特定行为的感知到作出原因判断的一般过程,突出强调了信息在归因过程中的作用。该模式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归因及其它社会认知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同时为我们控制与改变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手段。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它将人类归因过程理想化了。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哲学与法学所科学方法论研究室主任O.S.拉朱莫夫斯基,于1991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就“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和优化问题”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和优化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它涉及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拉朱莫夫斯基认为所谓优化,在经济领域,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最少的投  相似文献   

13.
刘扬  王灿  孙彦 《心理科学》2015,(4):933-938
分解效应是人类主观判断中的一种较稳固的行为偏差,并且判断结果会对随后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理论中的分解效应,总结梳理了概率判断与时间判断中分解效应的研究,综述了其他社会判断中的分解效应研究成果,展望了决策与判断中的分解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希望能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面临深渊的prion(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氏及其实验室的同事以及同一领域(这个领域正在日趋广泛)的其他研究工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能与prion有关,而其中有些疾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的特征。在人类疾病中家族性致命性失眠症(FSS)是一种家族性疾病,几乎肯...  相似文献   

15.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科学地研究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这一领域强调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增长关于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原因和行为方式的理解;二是应用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来更好地满足雇员和雇主的需要。工业心理学由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领域综合而成。第一是个别差异的研究。对人类能力素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把他们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各种工作中去,并致力于使工作要求与人的技能和能力相匹配。通过细致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工作中人的工作绩效可以有大的改进。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心理学家把有关人类能力的知识应用于军事中的人事问题,这  相似文献   

16.
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就开始步入了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的生活,研究人类的生活,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人类行为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文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引起众多学科领域关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从行为的基因关联出发,系统研究了行为的遗传因素及其基因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文系统总结了八种人类重要行为的基因基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从基因与人性的关系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发展行为遗传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旨在探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如何产生影响, 以及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问题。该学科与行为遗传学在研究对象、设计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 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拓宽和深化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性的考察, 并着力探析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廖嘉俊  李红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607-1621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主要的雄性激素之一。在神经科学与神经内分泌学领域中, 早期研究发现睾酮会对人类的攻击性、社会交往、冲动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后来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睾酮与决策之间的关系, 包括社会性决策的信任、合作、利他与竞争方面以及经济性决策的风险决策。多项研究显示, 睾酮的水平与经济性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在社会性决策领域中, 高睾酮水平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支配性和公平性行为, 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人际信任。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存在难以重复验证的现象, 需要更多的研究探寻可能影响睾酮与决策的其他因素。未来对睾酮与决策的研究可以关注睾酮与消费决策领域、探寻青少年睾酮水平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Shu-Chen Li  Martin L 《心理学报》2009,41(11):1102-1122
Paul B. Baltes于1981年在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成立的毕生发展心理研究中心已经使毕生发展心理学成为了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分支。2004年以来,中心已经将研究项目扩展到了发展行为神经科学。中心主要在三个主题上开展研究工作: (1) 研究作为成熟、学习和衰老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毕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人类行为变化的规律: (2) 发展能够整合来自于自身机能、时间序列、以及行为和神经层面分析等领域实证证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 通过探索不同年龄可塑性上的差异寻找发展的机制。中心继续重点关注成人晚期和老年期, 这为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同时, 中心加强了对包括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在内的个体发展早期阶段的研究。本文报告了来自四项从行为和神经层面分析感觉和认知发展的研究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