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天在中国,谈论宗教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只是谈论作为信仰的宗教,更多地开始谈论作为伦理道德的宗教或宗教道德(丁光训,1989,1994-1998;何光沪,1994),谈论作为文化的宗教或宗教文化(何光沪,1994)。根据本人理解,这些关于宗教的讨论不只是关于宗教的目前形态和功能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启动被试的宗教信仰状态, 进而探讨宗教对个体道德的影响作用, 这是近年来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是围绕此问题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有研究发现, 宗教启动可以增强个体的道德。但也有研究表明宗教启动会使个体更不道德。宗教启动对道德的影响是通过宗教信念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被试的信仰类型、性别、实验启动的方式及内容、以及被试的人格倾向则会因为影响中介信念的激活而调节宗教启动与道德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创新启动实验研究方法, 探索影响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的调节变量, 结合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更深入地挖掘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丁光 《伦理学研究》2005,(6):107-107
在当代社会里,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市场经济又使人类得到了充分的物欲满足,多元化则使人类实现了心灵的解放。在此条件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必定会大行其道,并对具有普遍性、崇高性的道德提出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和道德权威的失落,明智的人们殚精竭虑地寻求拯救道德以提高人类素质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良方。针对人们普遍认为建立道德规范是当前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的观点的偏失,任建东同志撰写了学术专《道德信仰论》(该书已于2004年由宗教化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从确立道德信仰来重建道德的新思路。该书另辟蹊径,对新形势下的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是一部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重大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不能只停留在对道德的认知层面上 ,而应该通过培养和教育 ,使人们形成对高尚道德的忠诚信仰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即 :需要的体认机制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需要的体认机制涉及到对人性、人生的价值、人的使命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体基础 ;伦理义务的内化机制涉及到人的社会伦理关系、社会规定性和制约性、社会价值、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教化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客观条件 ;道德心理的整合机制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人格等问题 ,它是道德信仰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信仰是时代的强烈呼唤。道德信仰的本质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它具有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形上性和价值整合性,具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和道德秩序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长期忽视道德信仰的培育和倡导直接相关。道德信仰是人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持的极度信赖和遵从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具有整合道德品质的功能。道德治理是道德信仰养成的现实前提;道德信仰是道德治理的精神基础。道德信仰培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其极端重要性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人对于道德的尊重和敬畏感,把创新道德教育和厉行道德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信仰及其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 ,具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功能、道德人格的塑造功能、道德行为的动力功能、道德信仰的价值定向功能、凝聚功能等 ,对道德的信仰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度 ,走向狂热、迷信和盲从 ,就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为了避免其负面效应 ,应注意对道德信仰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在实践中检验和校正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0.
与宗教信仰相对立,康德试图要在主体自身理性的基础上确立起对道德的信仰.主体自身"纯粹的实践理性"是康德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但是,"纯粹的实践理性"存在着现代性道德困境,如果不能化解这一悖论,那么"道德"就难以成为理性存在者的普遍信仰.为此,康德试图以制度公正作为现实中的上帝来确保建立"善恶因果联系"的理性法则.因此,康德的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包括个体的道德理性和制度的道德理性两个方面.尽管由于康德的矛盾心态和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他的政治与道德一体的实践哲学最终是不彻底的.但康德的意义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把对道德信仰的思考从"纯粹的实践理性"导向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实践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All sides in the recent debates over the Quine-Putnam Indispensability thesis presuppose Quine's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what a discourse is ontologically committed to. I subject the criterion to scrutiny,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the available competitor-criteria, asking what means of evaluation there are for comparing alternative criteria against each other. Finding non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ontological questions, in a certain sense , are philosophically indeterminate.  相似文献   

12.
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学海》2006,2(4):104-112
本文采用“思想史”的方式来追溯“话语”作为概念的内涵,分别考察了福科、巴赫金、哈贝马斯、海登·怀特、费尔克拉夫等人关于“话语”的观点及其理论基础。“话语研究”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与“本体论”和“认识论”学术范式相比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咸卦考     
随着理学的兴盛,中国古老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为"所以阴阳者乃道"的思想取替,与此相应,对"咸"卦解释的历史,亦成为一部对其"祛身化"、"祛性化"的历史,一部对其实施道德"阉割"而使其成为"理学"传声筒的历史,源自"无心之感"的生命的"对话"哲学不可避免地滑入了"执一贼道"的意识的"独白"哲学.惟有重拾大易"咸"卦所蕴含的男女间的身体元语言,我们才能勘破"以理杀人"的后专制社会统治以及今日福柯所谓的"自体看管技术"的内在隐秘,进而重返人的身体、人的生命及其尊严,最终回到由体感而生情、情深而文明这一中华古老文明的主旨上.  相似文献   

15.
16.
17.
江向东 《学海》2006,(2):154-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论"伦理世界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道德作为实践理性,当以“意识—意志”的复合为研究对象,因而现象学意义上的意识和法哲学意义上的意志,就是合理的伦理体系和伦理精神的两个理想要素,由此伦理学的研究必须实现现象学与法哲学的璧合。“伦理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伦理与自然(包括客观自然与主观自然)的关系问题。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在伦理精神中原初的对峙与对立——绝对义务意识对伦理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统一——透过伦理行为达致的伦理与自然的现实统一,是伦理世界观的辩证结构,及其生长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Switch Him 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somber scenes that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Brazilian reality. Some of the elements that compose these scenes have been analyzed as to their relation with contemporaneity and psychoanalytic topics of interest: perversion, helplessness, pain, life instinct, death instinct, humor and indif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