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2,25(6):757-758,724
1 前言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个人终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入 90年代以来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了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课题 ,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往众多的单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个探讨其中的某一个影响因素 ,所得的结论难以比较和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将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SchellDF对自我效能感、归因和阅读写作成绩作过研究 ;而Zim…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考察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期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期望量表和网络学习投入量表,对湖北和福建两所中学高一至高二的477名高中生(高一274人,高二2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期望与网络学习投入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网络学习投入产生影响,即网络学习自我效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学业期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业期望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对网络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这为提升其线上学习投入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891名河北省衡水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对小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影响小学生情感幸福感,与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一致相比,当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高于自我教育期望时,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水平更低而消极情感水平更高;(2)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这一差异方向与积极情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与消极情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可直接影响积极情感,还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积极情感;同时,“感知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可通过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绩的独立中介作用影响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4.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文辉  姜枫 《心理科学》2023,(2):347-354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本研究收集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成绩的数据。结果发现:(1)小学生学业成绩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学习压力的单独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男生群体呈现完全中介作用,只有两条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学能力实体观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消极学业情绪量表(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量表,对10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数学能力实体观、学业自我效能感、羞愧、厌倦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在数学能力实体观和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这表明,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实体观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也可分别经由学业自我效能感、厌倦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调控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业投入问卷,对唐山市32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相关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与其学业投入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投入呈高度正相关.(2)初二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成绩接近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之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对其学业投入产生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9名师范生进行施测,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目标定向、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存在显著差异;(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分别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师范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边玉芳 《心理科学》2006,29(5):1275-1277,1253
自我效能感的一般与特殊问题直接关系到对自我效能感本质的理解,是自我效能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运用自编和他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各层次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领域各层次的行为表现间的关联进行了考察,试图对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般的还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层次的学习自我效能都会对学习成绩产生预测作用;越特殊的自我效能对相应学习领域影响越大。这既说明针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对具体行为有更大的预测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般学习自我效能的存在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测验法对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起因果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成就状况。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佐斌  谭亚莉 《应用心理学》2002,8(4):24-27,46
本研究使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性别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源 ,其中以学业自我效能的效应最为明显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组织学习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协调博弈原理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组织学习中微观个体层面和宏观组织层面的学习动力性质和相互关系,尝试提出了刻画宏观组织层面学习动力状态的理论和方法,并据此建立了协调组织学习动力的三维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的关系,分析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大学生未来取向、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间存在中介效用,即未来取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莫闲 《心理科学》2008,31(6):1517-1520
动机整合理论为研究学习动机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参照动机整合理论,建立学习动机整合的概念.学习动机整合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调节,逐步内化外部控制因素、增强学习自主性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整合状态是最理想的学习动机状态.学习动机整合水平评定工具的修订、学习动机整合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促进学习动机整合的策略研究是研究学习动机整合问题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ed two studies investigat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elf-schema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their self-congruent learning engagement patterns. Using cluster analyses, Study 1 located two contrasting groups of students hol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f-schema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mong Chinese participants. MANOVA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se two groups of Chinese schematic student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use of achievement goal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expected levels of performance. These findings were validated and extended in Study 2 using a culturally different sample, Australian students. Again, cluster analyses successfully classified Australian participants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schematic cluster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se two groups of schematic students approache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a self-congruent manner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Study 1. The converging results in both studies lent empirical support to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chematic students and the validity of using the self-schema concept to investigate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learning engagement pattern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tudents’ different academic self-schema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7.
试析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是指 ,其发生是自动的 ,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积累 ;内隐学习的效果是抗干扰的 ,但是其进程仍然是动态发展的。长时功效的提出 ,促使人们在理论上反思内隐学习的特性、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乃至整体的知识表征问题 ;在实践上则为内隐学习的合理诱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汪玲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5):829-833
对于元认知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无论是相关还是回归都不能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即是运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路径分析表明,动机变量对元认知活动具有“供能”的作用;动机变量对元认知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发生的,如考试焦虑、目标定向,有的则是以其它变量为中介而间接发生的,如动机强度、学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revious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nomy and learning outcomes (such as improved task performance) only holds up until a certain optimum level of autonomy has been reached. This assump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where 95 participants had to learn a computer task. During the learning phase, we manipulated autonomy, distinguishing among no, moderate, and full autonom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hen learning a task, having autonomy is preferred to having no autonomy. However, increases in autonomy beyond a certain level (i.e., full versus moderate autonomy) will not yield additional advantages regard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learning outcomes, and may have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learn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丁桂凤 《心理科学》2005,28(5):1077-1081
通过问卷研究法,研究了影响企业员工自我调节学习的个体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我效能、成就动机、成败归因、目标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特征。先通过对6家企业的208名被试的研究,确立了研究所使用的相关问卷的项目和信度、效度。然后再通过对11家企业所搜集的60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的性质、行业、地域及员工的年龄、工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效能、对员工的自我调节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