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传进 《学海》2007,(1):42-48
在环保领域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漏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一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英性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官办NGO:和而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诗扬 《学海》2003,(1):91-97
通过个案研究发现 :中国官办NGO的扶贫行为在扶贫动机、扶贫在机构中的地位、主要资源来源以及组织方式四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正是“资源供需状况”、“政府影响”、“NGO自身逻辑”这三个变量的综合作用 ,导致了中国官办NGO的行为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当代社会的"私人化",使基督教不仅作为一种信仰传统、也作为一种文化叙事引起诸多学科的关注,进而在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形成了新的论说模式。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神学是否存在着可能交合的问题领域?这应该对中国目前的宗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作者就此归纳为六个方面,并提出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研究领域.本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是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般注重的则是同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本文主张,只有把这两个研究领域综合成一个研究领域,才有可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这两个主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追求现代性这一普遍性价值的实现时,也必须充分兼顾到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尤其表现在传统的亚细亚牛产方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错位和启蒙的缺失上.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努力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才能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发展,并使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死亡往往给人们带来心理的恐惧,与死亡相伴随的就是丧葬。传统的丧葬礼俗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特殊的社会功能。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俗心理层面的考察,揭示其如何从注意的转移、利用情绪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精神依托以及满足人们归属感的需要这四个方面来帮助人们克服死亡所带来的恐惧,以实现其自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老化研究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是基于老化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理论。总结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框架,并对目前有关此理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概括,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老问题、新视野:信访研究回顾与再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2):125-142
信访问题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信访研究因此也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学术领域。本文是一个关于信访研究的研究。它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信访问题作为一个学术议程而兴起的历史过程、内在逻辑及其形成的信访行动、信访工作和信访改革等三大研究主题。本文认为,信访问题之所以复杂难解,原因在于它涉及中国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秩序化。据此,必须开创新的研究议程,即把信访问题置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治秩序"这一宏大的理论和历史主题中去思考。该议程能够很好地整合以往信访研究的成果,拓展信访研究的视野,扩大信访研究的格局,同时切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考察社会生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以认知为目的而进行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称之为科学认知的考察方式;一是以价值评价为目的而进行的规范建构和辩护,本文称之为规范理论的考察方式。它们代表着社会理论的两种不同进路,而一种蕴含丰富的社会理论往往需要在二者的交叉融贯中阐释问题。规范性的考察进路以规范性问题为核心,但规范性问题牵涉到对作为其条件的事实的考察,因而不可能脱离认知性考察;认知性的考察进路以事实性问题为核心,但任何事实总是属人的事实,因而不可能与价值立场相隔离。唯物史观关注的核心是历史必然性,它同时又建立…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文化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文化的进步在其核心价值取向上必然是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现时代人类对文化的反思,除了对文化的社会整体性价值(如民族传统的现代转换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等)进行分析考察之外,更应对文化发展的个体性价值予以特别的关注。这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所以,研究探讨个体的文化发展与价值实现问题,对于我们面对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的真正自觉,无疑具有一种前提性的意义。一、个…  相似文献   

10.
国内诚信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它不仅是商界和社会生活中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也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我国理论界就诚信的内涵、诚信的当代价值、诚信危机、诚信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发表并出版了许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为当前我国诚信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经验。一、关于诚信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领域 ,对诚信有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