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治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是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于本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个精神分析派别。其方法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哲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拉康打着“回归弗洛伊德”的旗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包括伊斯兰学在内的东方学堪称俄国文科领域最成熟、最严谨的学科之一,诞生了一批接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术华章,是俄国学术多元性最突出的表征,并在世界学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俄国伊斯兰学研究已经在研究世界伊斯兰教和俄国伊斯兰教的基础上开始向专题性和地域性的方向发展,前者主要有伊斯兰与俄罗斯的交往史研究,后者则以莫斯科伊斯兰学研究为代表.这些研究成果中包含着一系列闪光的学术睿智和启人心扉的历史认识.因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后者进行评述. 一、探索莫斯科历史面貌中的东方质素 从俄国历史学家卡尔穆津撰写《久远的故事》①开始,莫斯科的东方——亚洲特征被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新挖掘出的档案资料使这一结论获得了学理上的证据支撑,也就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总结、概括与升华)开辟了道路.早在1926年,著名的俄国思想家、时政评论员费多托夫就写到:"事实上,莫斯科的亚洲因素早就能够感觉倒.无论是第一次来到莫斯科的欧洲人,还是参访过西方的俄罗斯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莫斯科的亚洲风格."②莫斯科的亚洲风彩是数以百计的历史学家、民族宗教学者和文化学家重点研究的视域.莫斯科伊斯兰学不仅关乎莫斯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性,也直接反映着俄国文明的深刻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化史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哲学学说之间的思想联系,曾经具有、而现在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在性质上是独特和独创的、在内容上是多样而丰富的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的进步的俄国哲学派别,就是在与西方进步哲学的密切联系中、在西方进步哲学的最优秀的学说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十九世纪的俄国的传播以及俄国哲学思想的进步派别与反动派别  相似文献   

4.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和他的《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N.1874~1948)是本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被许多现代哲学史著作称为“20世纪俄国的黑格尔”,“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预言家之一”。 别尔嘉耶夫出身于一个俄国贵族一军官家庭,从小受到封建贵族传统的影响和良好的西方文化教育,正如他自己曾回忆:“我一生始终存在着两重性:既有革命性,又保有贵族的天性。”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时髦”哲学以后,一个时期也激起了台湾哲学界的巨大反响。这集中表现在六十年代后期以及此后一个时期台湾哲学界的两大派别的竞相研究上。近期台湾哲学界有三大派别:一是以吴康、任卓宣、崔载阳、周世辅等台湾官方御用学人为代表的、以台湾哲学会、国父遗教研究会、政治作战学校、政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等为基地的官方哲学派。这一派的研究工作是以“心物合一  相似文献   

6.
一,穆斯林在当代俄罗斯的数量 伊斯兰教在俄罗斯的北高加索、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乌德穆尔特、楚瓦什、西伯利亚、乌里扬诺夫斯克、阿斯特拉罕、彼尔姆、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娜州、莫斯科和彼得堡广泛传播。在当代俄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很多,约有40个。根据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在1989年在苏联居住着1200万穆斯株,  相似文献   

7.
85年以前工人阶级在历史上第一次夺取了政权。马克思和恩格思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1871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产生,是19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事件。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8日成立到5月28日失败,仅仅存在72天。虽然它存在的时间极短,但是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却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巴黎公社成为世界工人运动伟大的范例。巴黎公社对于俄国的无产阶级运动具有巨大的意义。巴黎公社失败四年以后,1875年在敖德萨出现了“南俄工人协会”,又经过三年,1878在彼得堡产生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在俄国传播的历史几乎和东正教在俄国的历史一样长。基辅罗斯时期就有西方天主教徒来到俄国,主要是商人,其数量极少。蒙古人入侵和统治时期,一些天主教修会的修士来到位于俄国领土上的金帐汗国传教,但收效不大。莫斯科时期,有外国商人和技术专家在俄国工作,其中有天主教徒。但俄国人禁止他们在莫斯科建造天主教堂,更禁止他们在俄罗斯人中间传教。这个“禁教”时期一直持续到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彼得大帝的开放政策,西方天主教徒开始涌入俄国,其中有耶稣会士,他们在这里建造教堂,甚至开始传教。不过,彼得大帝对天主教徒在俄国的活动还是…  相似文献   

9.
评“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哲学,这是本世纪西方哲学最值得注意的时尚之一。这一点尤以英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为甚。英美哲学家把研究哲学的方式和风格的这一重大转变称为哲学中的“语言转向”,这似乎来自于罗蒂(R.Rorty)编辑的“The Linguistic Turn”一书的书名。采用这个称呼,细究之下会涉及到“语言学哲学”(Iinguistic Philosophy)和“语言哲学”(philo-  相似文献   

10.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1.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2.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这种理论以它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研究方法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冲击着语言学领域本身,而且对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简略地介绍和评述,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1894年在彼得堡用胶版以当时为非法的手段印刷了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这篇著作以自己方法论的概括力量而著称,在年轻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同自由主义民粹派分子的思想斗争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事件。在以后的列宁著作中,特别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中,发展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心理学根本问题的基本原理。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在我国科学中确立了:能动反映的原则,把实践不仅理解为检验的手段,而且理解为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等等。  相似文献   

15.
美学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其方法是借自相近的诸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似可为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信息论美学是因借信息论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的,正如哲学美学是因借哲学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一样。信息论美学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法国和德国先后兴起,法国人A.A.英里斯(A.A.Moles)和德国人M.本泽(M.Benhs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1958)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信息论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可视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言分析美学—符号学美学的继续和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只要分析艺术的形式,就可得其应得的东西。这种从形式去规定艺术、从形式分析可得艺术真谛的思  相似文献   

16.
1961年2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实证主义”为题的全俄科学会议,有三百多个哲学工作者和数学、物理学、语言学的工作者参加。今年,莫斯科大学出版社把此次会上所作的报告和发言搜集起来,编成这本论文集。在编辑过程中,许多报告和发言都作了修改和补充。这本论文集共收入了二十七篇论文,И.Г.彼特罗夫斯基院士为该书写了代序言。其  相似文献   

17.
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哲学和文化全貌的概念 ,但是 ,在哲学的语境中 ,“道”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从历史上看 ,以韩非、《淮南子》、王充等为代表 ,主要从唯物主义角度诠释老子之“道” ,以庄子、何晏、王弼等为代表则主要从唯心主义角度理解老子的“道”。 2 0世纪 50年代末 ,围绕老子之“道” ,出现了唯物、唯心的论战。但是 ,在论战中无论是以范文澜、杨兴顺等人为代表的主张老子是唯物主义的派别 ,还是以吕振羽、杨荣国等人为代表的主张老子是唯心主义的派别 ,都只是彼此“将”上一军 ,最终都没有把对方‘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并没有写出系统的伦理学专著,但作为道德思想家和实践家的托尔斯泰,在他的生活历程和不朽的文学作品中,却体现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通过对托尔斯泰道德生活的研究可见一斑;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显露出他的“纯洁崇高的道德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他的道德伦理思想不仅给当时的俄国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今日世界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本世纪以来的八十多年,列夫·托尔斯泰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尊敬和热爱。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一、历 史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中国人在主动寻求中从原产地西欧引进的, 但这种引进却主要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特点之一是在 20世纪 20、30年代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 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 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这种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第一代中国革命者, 也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喜爱哲学的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20.
修女院是俄国东正教修道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基辅罗斯时期修女院的建立、莫斯科公国时期修道院的发展及圣主教公会时期(1721-1917年)的修女院等方面阐述俄国修女院的发展历程。同时,由于修女院的特殊状况,使得男女修士共有修道院在俄国长期存在。修女院在教育和慈善救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