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卡尔纳普发展了归纳逻辑,他把概率看作一种证据对假设对"确证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罗门诺夫用通用归纳方法进行预测。为了增强归纳逻辑的归纳预测能力以及扩展所罗门诺夫通用归纳方法的表达力,本文整合二者。本文首先将所罗门诺夫先验概率的思想引入归纳逻辑中,在这个框架下,证明一阶逻辑版本的所罗门诺夫完全性定理,然后比较二者的优略。在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中,不管正面证据有多少,对像"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种全称句的支持度最终都为零,而在用所罗门诺夫先验改造的归纳逻辑中,可以证明,在任何可计算的世界中,"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可以得到确证,只要在那些世界上真的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在所罗门诺夫的模型中,要证明完全性定理需要记录所有的过去信息,在修改后的归纳逻辑中,我们可以只关注某种具体的模式而忽略其它无关信息并证明类似的收敛定理。我们甚至可以不用记录所有的相关信息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合理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存在着科学发现的机器吗?公认的答案是“否”。在科学哲学界,如果说还有少数象卡尔纳普这样的归纳逻辑学家在某个局部场合承认评价机器的存在,那么包括最激进的发现之友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一致否认发现机器的存在。事实上依据归纳论证或归纳推理的定义,如果存在发现的方法,那么它的逻辑特性必然是归纳的,而实现上述方法的机械地可操作的程序就是所谓的归纳发现机器。归纳发现机器的存在性证明:首先反驳否定归纳机器IM_2存在的主要论据,从启发  相似文献   

3.
前期西方科学哲学是作为传统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一概否定“形而上学”,强调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唯一正确性。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基本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则企图构建一个永恒的科学知识模型,以便把“形而上学”从科学中彻底驱逐出去。但不久就发现这类静态模型很难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身的性质相一致。卡尔纳普也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在马赫、罗素和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科学逻辑的研究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认为科学逻辑的研究要涉及以下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现的逻辑、检验的逻辑和发展的逻辑。本文认为那种断言发现范围是非理性的,不存在合理性的意见是分析不足和结论过早的。对于研究确证的合理性问题,作者认为比较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向,应当是对证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者的结合,同时,还应当把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统一起来。本文还对证伪问题作了分析,认为理论是由多层次构成的,而且又是多元的,证伪问题必须放在不同理论系列的历史竞争中来考察。本文还提出,对于研究科学发展的合理性问题,比较切实有效的方向和途径,应当把批判传统与继承传统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意见收敛定理是主观主义概率论的一条重要定理,它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所代替。意见收敛定理被看作主观概率的动态合理性原则,因而被用来解决休谟问题,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然而,哈金有说服力地表明,意见收敛定理证明的是条件概率Pr(h/e)的收敛,而不是验后概率Pre(h)的收敛。主观主义概率论暗中接受的一个等式是:Pre(h)=Pr(h/e),通常称之为“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合理性原则,即“最少初始概率原则”,将它同“局部合理性”观念结合起来便可为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加以辩护。  相似文献   

6.
自凯恩斯创立了第一个概率逻辑系统以来,概率归纳逻辑获得了迅速发展.迄今为止,在确定基本概率的归纳原则的过程中出现了逻辑的、主观主义的、频率的、性向的与主体交互的(intersujective)等五种主要解释.吉利斯(D.Gillies)把概率概念划分为概率的认识论解释和客观解释.他认为概率的认识论概念(主观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而客观概念适用于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7.
非精确概率逻辑是经典命题逻辑的扩张,因为它的元性质都是由命题逻辑的元性质推广而来的。自然扩张推广了命题逻辑的演绎过程;融贯性推广了命题逻辑的演绎封闭且一致。但是如何把谓词逻辑同非精确概率结合起来,以形成非精确谓词逻辑?为了让IP概率逻辑能够表达谓词,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在状态描述上引入非精确概率,然后把非精确概率扩展到QFSL,进而通过IP推理的自然扩张扩展到SL上。这样就实现了非精确概率同谓词逻辑的结合,得出了非精确概率谓词逻辑推理。换言之,通过把主观主义嫁接在卡尔纳普的逻辑主义之上,可以实现这一步。  相似文献   

8.
归纳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我国,长期以来,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进入80年代,归纳逻辑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83年4月,北京市逻辑学会举行了讨论归纳逻辑问题的首届年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归纳逻辑》。此后,1984年和1988年,在大连和扬州分别召开了“全国归纳与概率逻辑讨论会”和“归纳逻辑与人工智能研讨会”据初步统计,10年内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归纳逻辑的文章有40余篇,还出版了江天骥的《归纳逻辑导论》这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科学假说、理论必须接受观察、实验的检验,科学检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逻辑经验主义开始的西方科学哲学,企图从逻辑的、定量的角度探索解决科学检验问题,并给科学检验以逻辑表征。本文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种检验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模式以及遇到的逻辑困难。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罗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论思想,正式提出了经验证实原则,他们把这个原则概括为一句名言“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那么,科学假说、理论是怎样被证实的呢?也就是说,对假说、理论进行检验的活动其过程如何?一般说来,在检验一个假说、理论时,首先必须应用演绎法,从科学假说、理论推导出结果即经验陈述,然后把这种经验陈述与通过归纳法从观察、实验中得出的结果加以对照,看是否一致。如果用H表示假说、理论(一般为全称命题),E是由H导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实验结果,S为被考察对象系列,则其  相似文献   

10.
归纳接受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立文 《现代哲学》2006,3(2):120-125
归纳推理的结论进入知识集合的时候有一个“跳跃”的过程。根据什么规则接受归纳结论是归纳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率接受规则与知识集合应当满足的一致性条件和演绎封闭条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性导致了抽彩悖论。该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归纳接受理论,指出归纳接受问题对归纳逻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如果要对维也纳学派的两种实证主义的问题进行一次讨论,那就必须先把起码的术语搞清楚。因为,只要翻开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的著作,我们立刻就会发现,“实证主义”一词的含意远不是单一的。“实证主义”有时指的是一种学说,它否定物质的真实性,而只承认由感性经验提供的素材的真实性;有时(尤其在卡尔纳普的著作中),却几乎成了现象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Ⅱ.许多年以前,事实上是1954年,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科学的目的》,最初用英文和德文发表于1957年12月。该文有一部分是对象牛顿和 M.玻恩等伟大人物所持的这一观点的驳斥:牛顿的理论可以用归纳或演绎的推理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着重驳斥牛顿理论是归纳的结果这种历史神话,因为我认为二十年以前我就已经摧毁了归纳理论,当时我充分乐观地相信,捍卫归纳的人仍然在进行的所有抵抗不久都会失败。(不过我比较详细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卡尔纳普的归纳概率理论,结果是他放弃了这一理论;他为捍卫归纳而最后采取的形式,同他在《概率的逻辑基础》这本大部头但我认  相似文献   

13.
《逻辑哲学论》虽然注家甚多,此书对于概率和归纳问题的零星讨论却一直没有受到后人的重视,而本文则试图对这些讨论进行尝试性的重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双重的。首先,本人试图揭示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与他的整个逻辑原子论架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他是如何通过“真值根据”这个概念而将日常语言中的概率表述全部还原为真值函项理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说明为何他的这种概率理论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本文将讨论维氏将归纳问题和概率问题相互分离的“分离策略”,并尝试重构出他提出该策略的隐蔽动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站在认知科学的立场上为这个策略本身提供一些辩护和批评。笔者认为,早期维氏虽然正确地看到了“思维经济原则”对于归纳推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并看到了该原则本身是无法被还原为逻辑真理的,却并没有意识到该原则本身可能是一切具有一定智能水准的问题解决系统所必须依赖的问题解决策略。令人遗憾的是,他对“心理学”和“逻辑”所作的简单的二分法阻止了他更为深入地对智能系统的普遍问题解决逻辑作出探究,尽管这种研究的确是可以相容于他的前述“分离策略”的。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早期维氏的概率理论的科学价值相当有限;与之相比较,他的归纳观却可能已指出了如何揭示智能系统的普遍认知机制的正确道路,尽管他在《逻辑哲学论》阶段还缺乏对于这条道路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科学逻辑”的先验范畤如果把康德的作为一种科学逻辑的《纯粹理性批判》与现代“科学逻辑”作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意识分析”,后者则是一种“语言分析”。康德力图阐明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为此他实际上是用先验逻辑取代了由洛克和休谟发展出来的知识心理学,但是他的探究方法仍然与作为意识之“极点”的“意识的综合统一”相关联。而且根据这一先行概念,康德提出了他的先天综合法则,即关于诸如直观、想象、知性和理性等心理能办的功能法则,以取代休谟的心理学联想法则。这与现代“科学逻辑”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科学逻辑”不仅对心理能力不置一词。而且连  相似文献   

15.
一、何谓“分析性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搞清问题的意思。我们想首先思考究竟什么是“分析性的问题”。“分析的”(analytical)或者“分析性”(逻辑的真理性)这个概念本身乃是语义学的概念。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论,卡尔纳普和奎因都是同意的。但  相似文献   

16.
解决休谟问题的一个尝试——论归纳的局部辩护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讨论了解决休谟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文章首先讨论了局部辩护的思想,然后应用局部辩护方法对归纳概率逻辑两大类型七个流派的归纳概率推理作了局部辩护,同时界定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从而说明运用基于实践的局部辩护可以证明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这样就以新的思路解决了休谟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以下简称《构造》)一书把全部经验都归结为那原初被给予的单个知觉时,它往往被理解为经验论的认识论纲领。而按施太格谬勒的观点,经验论的认识论的典型范式,因而现象主义的范式,都是通过如下命题(P)来表示的:(P)一切实在物和过程都是出自感性材料的逻辑建构。①根据这一命题,我们认为,卡尔纳普的《构造》恰好是这样一种范式的反例。事实上,在卡尔纳普的整个建构体系中,尤其是在《构造》一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康德的、约定论的和唯理论的影子。所以,《构造》不应当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  相似文献   

18.
一近来论述道义逻辑(规范概念的逻辑)的许多著作都依据于这样的看法:道义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且基本的规范概念“义务的”、“许可的”和“禁止的”可被认为类似于“真理(alethie)”模态概念“必然的”、“可能的”和“不可能的”。在本文中,我把这种看法称为道义逻辑的标准模态观点。这种观点似乎至少要回溯到中世纪后期哲学。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非充分决定性论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据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逻辑经验主义的证据对理论的证实原则,以及波普尔的证据对理论的证伪原则,分别基于两种极端的逻辑方式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随着整体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普遍渗透,证据与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在后实证论者(postpositivist)阵营中,“非充分决定性论题”(the thesis of underdetermination)是他们使用最广泛、也是最频繁  相似文献   

20.
以培根和穆勒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者宣称,归纳逻辑既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也是科学验证的方法;并且归纳推理的结论可望达到必然性。不过,他们的归纳逻辑仅仅是一些定性的和不成系统的推理模式。与之比较,现代归纳逻辑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把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和验证过程严格区别开来。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被看作想象和猜测,是一种有关直觉和灵感的心理过程,因而它不属于逻辑学研究的范围。只有科学理论的验证过程才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归纳逻辑所要研究的仅仅是科学验证的逻辑,而不是科学发现的“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