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咏 《美与时代》2004,(9):65-66
美感与技巧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美感就是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技巧就是音乐表演者展现音乐作品的技术手段.音乐表演的技巧应围绕美感的表达展现,美感的表达又要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音乐表演实践中,要使美感与技巧协调统一,完美地表现作品的美学价值.因此,音乐表演者要从美感的获得、技巧的提高、美感与技巧的统一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与语言相似,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交流媒介。出于交流的目的,作曲家总是有意识地建构音乐,使其结构富有逻辑性,隐含某种涵义。这种涵义可理解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比如,情绪或情感,或对社会的理解与感受等)。在音乐作品乐谱的基础上,表演者通过创造性的诠释,使听众在聆听到音乐作品过程中,领悟音乐作品传递的内涵。由此,作曲家、表演者和听众三者,形成了音乐意义生成与理解的链条(蒋存梅,2002)。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明确语义,这种意义链的实  相似文献   

3.
刘文涛 《美与时代》2004,(10):61-62
音乐欣赏,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心理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既是审美享受的过程,也是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但是,它与音乐作品的创造过程不同,它是在欣赏音乐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受具体作品的制约和限制。由于这种再创造性,欣赏者才能真正获得美感和愉悦;而音乐作品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学科中,艺术,尤其是音乐的创作自由度最高.教师在给学生上好专业技能小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正确地演唱(演奏)作品、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此过程中内心听觉训练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内涵深远,其对宇宙万物的概括,独创艰难的技巧,赋予作品惊人的感染力,向我们传达了各种审美信息.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作品,向欣赏者传达自己的意图、情感和艺术趣味,因此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向我们传达的审美信息主要有三种:意趣、情趣和谐趣、换言之,一部音乐作品也就是在这三方面引导着欣赏者的审美情绪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安徒生这一名字及其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常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充分民主主义的和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将安徒生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主题,一是对上层统治阶级丑恶本质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如《皇帝的新装》;一是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7.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研究或欣赏时了解与之相关的材料尤为重要.这些材料即音乐作品的背景.背景一词在人们印象中是对主体的一种衬托,具有锦上添花的意思.由于音乐作品的特殊审美属性,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活动中表演者通过将作曲家书写的音乐文本以呈现音响的方式予以表达,这些文本则是历代作曲家心中的音乐得以传世的唯一见证.因此对于一个表演者来说乐谱中的所有内容都是音乐表演活动的基础表演者的首要工作就是将这些内容真实无误地呈现给听众.在乐谱上的众多音乐要素中以节奏和音高最为重要它们如同人体的骨骼与血肉一样是音乐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一旦这两个音乐基本构成要素发生了变化.音乐的本质内容及其所呈现的感性样式将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于所有音乐作品来说,从它的出现到被大家认可都要经过两次创造.第一次由作曲家完成,第二次则由表演者完成,要想成功完成二次创造,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和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歌唱技巧,才能将自己心灵的感受用美好的声音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最佳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巴赫的音乐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思想和神学理念,这位音乐家将信仰与音乐融合一处,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手风琴演奏者对音乐的感知是由音乐作品结构中诸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音的性质、旋律、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响感知材料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及乐曲背景.听觉意象来自作品因素感知,是想象的基础和创造力的出发点.而想象则是表现音乐的桥梁,手风琴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只有通过创造性想象等系列心理活动才能较完美地从音乐作品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赵方 《美与时代》2007,(9):44-45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坚持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与精选音乐作品相结合、音乐基本理论学习与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抓好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三个教学环节,是提高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视唱练耳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学会忘却     
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博览会上曾展示出一副名叫“斯万高利”的魔牌。这是一副简单又叫人着迷的牌。表演者可先将牌摊开让你看清楚,让你知晓每一张牌都是不同的。现在让你随便抽出一张,假若你抽到的牌是红心 Q,你没有告诉表演者所抽到的是什么牌,然后把红心 O 放回到整副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当牌  相似文献   

14.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魔术师里的支持者有一批魔术师肯定特异现象的存在性。当然,在其中一些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他们的真实观点。如在表演特异功能过程中,即使表演的魔术师自己并不相信,也常常得说自己表演的是真功夫。有些魔术师在揭露特异功能时,感情上也极为矛盾。这使得一些人怀疑魔术师谈论特异功能的有效性。但是的确有意想不到的一大批人看来的确真心实意地认为存在特异现象。舞台特异功能表演者:这些表演者肯定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音乐表演是指器乐或声乐表演者把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创作出来的曲谱或歌曲,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乐器演奏或声音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形成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以供音乐听众来欣赏.  相似文献   

17.
器乐的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当今社会人们欣赏水平的不同及欣赏要求的多元化,使古典音乐时期器乐单一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听觉的享受,视听一词就是对这一要求最好的表达。适当的肢体表演统一于音乐语言的变化,同整个音乐旋律的变化相相合,对刻画音乐形象来说,起着一定作用。同时在器乐的表演过程中加入肢体语言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加深听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理所当然地将音乐作品视为文本的见解下,是否有人对此怀疑,为何音乐作品能与文本等同?是否有人质问,音乐作品是什么?文本又是什么?如果说,音乐作品是呈现于眼前的曲谱,那么,这种所谓的音乐作品就如同陈列于博物馆中的文物,只承载着过去的那一段历史,却缺失了音乐最重要的特性,"音乐的即时性"。如果说,音乐作品只是在音乐会上那一段段被奏响的旋律,那么这种说法,却又忽视了"音乐的同时性",也就是沉淀于音乐旋律中的历史。这两种认为,前者是混淆了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后者是忽视了音乐作品作为非语言的文本,是如何与音乐家的创作活动之间的关联。本文以这两点作为论述的前提,尝试凭借三个问题,来阐述音乐作品何以成为文本的哲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6-196
音乐的创造离不开作词家的创作,音乐作品的演绎离不开音乐歌唱者,音乐歌唱者在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离不开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和音乐演绎者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两种的完美配合才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完美诠释。钢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器乐和声乐表演之中,作为伴奏,要从视奏能力、角色把握、节奏呼吸、声部平衡、聆听演唱等多方面与演绎者相互配合,注重合作过程的完整性。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歌唱者、歌唱演员等都脱离不开钢琴伴奏进行演出。既然如此,那么钢琴伴奏在音乐演绎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下文,本文将对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演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一一阐述,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希望能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利君 《美与时代》2006,(11):83-84
模糊思维及其特性在音乐作品中有着广泛的表现。音响系统本身具有的模糊现象,音乐形象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使音乐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为抽象。在手风琴教学过程中,认清音乐作品的模糊性特征,用模糊思维原理揭示音乐作品的深刻感情内涵,将使对音乐作品的研究和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