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乐震文,1956年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原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现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民建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觉群书画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绘画作品。运用油画造型艺术形式生动表现上海外滩都市生活风情、历史风采、时代新姿,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由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久事集团共同主办的《上海外滩百年交响》大型油画艺术创作活动正在的实施开展。在不乏油画主题创作的今天,上海本地艺术家集体性聚焦上海外滩百年历史风采主题,开展大型油画创作活动,从地域文化性以及艺术创作实践等角度研究分析,显得有必要、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22,(8):34-35
上海宗教历史悠久。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孕育在上海,中国伊斯兰教新型一管理机构上海清真董事会诞生在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在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移民城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在文化方面兼容东方与西方、南派与北派、传统与现代,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宗教作为构成海派文化的要素之一,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性,上海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文化研究拥有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易经学会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哲学研究室主任潘雨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12月24日凌晨零时十分逝世,享年67岁。潘雨廷教授的逝世,是中国易学界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吴平 《法音》2001,(11):30-35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文化也不例外。上海佛教的对外交流始于20世纪初,大多以参访、游学、考察、留学等形式出现。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这种交流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次数愈加频繁,交往的人数逐步扩大。一些去日本学习佛法的留学僧,回国后大多在上海弘法。一些留学日本的学者,回国后常寓居上海译著佛学著作。一些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僧人,也大多是从上海出发的,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的就在上海弘法。此外,国外僧人、佛教学者的来访,也给上海佛教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总之,上海佛教界与各国佛教界的互访、交流…  相似文献   

6.
上海这座城市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有效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能对其城市形象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上海红色文化具有时间上的首创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内容上的政治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特征,能够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促进上海城市形象的建设,在为上海增添红色精神内涵的同时,彰显红色之城的本质。因而,从传承方式、开发深度、融合渠道以及顶层设计四个方面提出上海红色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的应用策略,以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上海城市形象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办的“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各高校及有关科研单位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上海科学思想研究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袁运开教授,上海哲学会会长冯契教授、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胡道静教授、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陈耀庭所长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就“道家、道教对传统科学技术的作用”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对当代科技发展的价值”等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正邱瑞敏, 1944年4月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专部,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同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1986-1990年为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访问学者。1988年被评为一级美术师。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美术学院理事会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陆春涛,1965年生于上海崇明岛。1984年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天地》杂志艺术总监,上海市崇明画院常务副院长。参加主要展览:1987年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综合展览(上海)1988年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上海)1990年第三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上海)1990年'90上海中国画展(上海)1990年上海·上海人画展(上海)1991年纪念建党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上海)2001年2001上海美术作品大展(上海)2002年第十六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北京)2002年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2…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场是国内外啤酒厂商的必争之地,由此形成的共识是:打开了上海市场,就等于拿到了进军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通行证。于是,众企业促销战、广告战搞得不可开交,"有奖销售"、"优惠酬宾"、"回扣"等各种举措此起彼伏,可见啤酒商战的激烈程度。而珠江啤酒进军上海市场的策略颇值得玩味。珠江啤酒首先主动避开上海硝烟弥漫的主战场,把战斗力投放到上海周边的杭州、苏州、湖州、嘉兴等中小城市,以最小的代价,占领了百威啤酒等品牌相对薄弱的周边市场,着力建立良好的口碑,伺机再攻上海。他们拿出自己的王牌--国内第一家成功采用低温过滤…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主办的“全球化趋势下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月17~18日在上海明珠大酒店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宗教文化出版社、新疆社会科学院、江苏省行政学院、温州大学、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上海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宗教学会、上  相似文献   

12.
其他     
上海教友到浙江、福建朝圣 2003年10月5日至13日,上海教友朝圣团一行56人,在上海圣伯多禄堂本堂神父牛树青的带领下,到浙江、福建两省朝圣。朝圣团先后在浙江省台州椒江天主堂、  相似文献   

13.
金鲁贤主教生于1916年,圣名类思。就读于徐汇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教区修院,1945年晋铎,得有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家汇总修院院长,现任上海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院长,1984年12月7日当选为上海教区助理主教。金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今年87岁,一辈子在教会侍奉,一辈子生活在上海,一度担任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在上海的变化。上海是沿海重镇,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基督教进入中国后,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基督教的中心。据1950年统计,各教派的26个主要教会团体,14个总办事处设在上海,重要的文字机关、救济福利机构也多在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吴耀宗等人发起的三自革新(爱国)运动就是在  相似文献   

15.
吴敬  丁峰 《美与时代》2007,(11):116-118
租界的存在,为西方文化比较系统地、迅速地、不受约束地输入上海提供了便利条件.租界文化加快了上海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在这种背景下,民国时期上海女装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这“改革春风吹大地,赓兴华夏展宏图”的沸腾时代,作为世界名城的上海、又是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龙头和中共一大会址的圣地,传来了一则令人欣喜的佳音——上海教区光启社将出版一部详细介绍上海天主教史诗的大型画卷《今日上海之  相似文献   

17.
郭朝华 《中国道教》2003,(3):43-43,48
笔者有幸曾于上世纪50年代时亲眼目睹上海城隍庙大出会,记得出巡的队伍中就有“四司”。后来作为上海黄浦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一员,对文史资料频繁接触,曾在美国《世界日报》发表《上海城隍庙四司考》(1996.3.26),现仅就此“四司”再作论述。据史载,过去每逢上元、中元、下元三节出现时,“四司”均由大轿抬着随上海城隍出巡,可见其地位的特殊。各地城隍庙内所供冥界管理系统,城隍上属有东岳大帝、阎王、玉皇大帝;下属有判官、拘魂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皂隶、土地等。“四司”似乎仅属上海城隍庙内特有的地方神,笔者发现它带有鲜明有上海色…  相似文献   

18.
应上海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邀请,我于2006年10月25日出席了上海城隍庙二期工程竣工神像开光暨上海城隍庙陈莲笙慈善基金成立庆祝典礼。晚上在东方艺术中心歌舞厅,观摩了《钧天玉音》音乐会演出。强大的创作组合和庞大的演出阵容,使整场演出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一些尚未被宗教学术界注意的资料,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地方政府和各教会的关系,勾勒了变化的趋势。上海地方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几个教会的政策比外埠宽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各国、各地、各教力量汇集上海,促使上海宗教的地位在近、现代得到较大提高。文章还分析了上海实行宽容政策的原因、上海地方政府与教会关系演变的历史给今人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隍庙,像那历久弥香的老茶。如果你来上海,别忘了去上海城隍庙。上海固然有洋场文化,但也许这里才是上海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