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4,(7)
正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乃位于宁波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海拔1081米,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山上资圣禅寺则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丛林,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千余年来,资圣禅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2.
刘晗 《中国宗教》2023,(2):52-53
<正>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始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至明清时已寺院林立,香火之盛,甲于天下,被誉为“东南第一山”。近千年间,九华山高僧辈出,涌现出诸多爱国爱教、德才兼备、慈悲济世的大德典范,推动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  相似文献   

3.
正湖州市地处江浙沪交界之地,烟雨浩渺、波光粼粼的太湖南岸,自古以来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湖州市中心城区外侧南太湖弁山东麓氤氲朦胧和葱郁环绕的山腰间,朦朦胧胧可见一座巍峨寺院坐落其中,不经意间隐约可闻飘溢于太湖南岸上空的晨钟暮鼓。此即名闻江南的千年古刹法华寺,又名为白雀寺,而此弁山亦因寺院又得名白雀山。  相似文献   

4.
碧霞元君信仰与北京的“五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过去有五座最著名的碧霞元君庙,号称“五顶”,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和中顶。庙为何称“顶”?清末震钧《天咫偶闻》解释说:“盖北方多山,庙必在山极顶,因连类而及,谓庙亦曰顶,此土语也。”①这一解释未免牵强。庙不一定“必在山极顶”,有很多庙就建在山脚下和半山腰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8,(12):74-75
九峰禅寺原名“崇福禅林”,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让末山九峰道场名声远播的当属唐代著名的比丘尼了然禅师。她在此领众驻锡,接引十方,一时间遍山驻众,茅棚多达五百,诸多禅人往来参学。在中国禅宗重镇江西省宜春市的上高县末山境内,有一座林深清幽、秀美朴拙的九峰山,山上有一座尼众禅宗祖庭——千年古寺九峰禅寺。  相似文献   

6.
路平 《天风》1997,(11)
举世悼念德蕾莎修女 活出圣爱关怀穷人的榜样 有“贫民窟圣者”美誉的德蕾莎修女于9月5日辞世后,举世成表哀悼。世界各地教会领袖推崇德蕾莎服务穷人、麻风病人、爱滋病患者的一生,实已将基督信仰关怀弱势者的精意深刻表现出来。她于1979年荣获瑞典诺贝尔和平奖殊荣,她谦称“自己是以穷人之名领这个奖”,并拒绝瑞典皇家的盛宴,要求将费用转用在穷人身上。美国  相似文献   

7.
普济寺橹联选[联语]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注解]联语正山门前,丁丑(1997)年香港陈守仁等敬献,郭仲选书。(1)五朝恩赐:五朝,指唐、宋、元、明、清五朝。但查史应指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为妥。盖因为普陀山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留像于洞侧。山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该像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916),建“不肯去观音院”,遂为普陀山寺院之始。兹列五朝“恩赐”之史实  相似文献   

8.
中台风光     
山峦没有到过五台山的人总会以为五台山是高峻而险要的。其实,五台山并没有多少奇峰怪峦,乍看众山,皆如垒土之台,平缓而开阔,俗称“馒头山”。中台就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山峦,它虽然山体旷阔、气势雄豪,却没有奇石磷峋,没有怪岩参差,它以自己独特的态势表现出了山的另一种魅力。  相似文献   

9.
显通寺     
《五台山研究》2007,(1):F0004-F0004
显通寺的五座铜塔,是典型的组合式塔。它们高高屹立于五台山显通寺清凉妙高处,铸造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中秋日,是本寺僧人胜洪所立。因它隐合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象征殊五智,表示五方如来之冠,故又名五方佛塔。西北方的妙观察智塔隐合西台,通高5.33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山西五台山“山名”颇多,但“五台山”之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其名称源于“五座台顶”之地理景观,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五台”和佛教义理名相彼此融合,相得益彰,这离不开历代祖师的诠释。从北魏至唐代,祖师有多种解释,其中,澄观通过对“五”的诠释将这一地理景观赋予佛教意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宋元时期,延一和八思巴进一步引入密教经典和思想,予以重释和新证;明清时期,以镇澄和三世章嘉为代表的祖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历代祖师们将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和五方、五部、五佛、五智、五蕴等一一对应,赋予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将“五台”认定为五方佛的幻化之地和文殊菩萨的智慧圣地,使自然意义上的台顶成为佛教义理和名相的地理表征。祖师们的论证,一方面受到了佛教文化中以“五”组织名相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数字“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阴山深处,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  五当召原名为巴达格尔(藏语,是“白莲”的意思)召。因庙前峡谷名为五当沟(“五当”是蒙语的音译,意为“柳树”),故俗称为五当召。召,寺庙,一般指内蒙古内的寺庙或地名。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年,乾隆赐名广觉寺。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区东北54公里处的吉忽伦图山之阳,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由庙南向北远望,重重殿堂,层层楼阁,依山而建,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观。所有殿堂楼阁都是平顶白色的藏式建筑,又有“东方小布达拉宫”之称。  改革…  相似文献   

12.
汉章帝建初年间。 四川绵竹武都山,距严仙观一里,有一座小桥。据传:这年桥下有乞丐数人,煮石为食。过路人问道:“石可吃否?”答:“石本地母之骨,煮而食之,强筋健骨。”路人笑而不语,暗思:“痴呆之言,疯癫之徒!”须臾,数乞食尽顽石。  相似文献   

13.
陈星桥 《法音》2002,(8):20-27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中兴已有15个年头,业已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座大刹。“生活禅”夏令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提倡的“生活禅”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同时,人们对柏林寺祖师赵州从谂及其赵州禅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当年赵州和尚于此拈槌竖拂,举扬宗风,以至有“天下赵州”之誉。而今赵州塔下,郁郁葱葱的新生松柏伴随着千年古柏茁壮成长,令人有满目青山之感。跨越千年时空,赵州禅重放异彩;经历十年浩劫,柏林寺枯木逢春,委实令人感到佛法不可思议,赵州禅不可思议。曾听净…  相似文献   

14.
在古城西宁东关大街的路南,屹立着一组宏伟壮观、幽静肃穆的伊斯兰建筑群,这就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1400座清真寺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寺院,在清末已有了“陇上清真寺之冠”的美誉。据考,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北宋。明洪武时,太祖朱元璋允准甘青穆斯林人士之请求,敕令回族名将沐英和穆斯林土司领头,在东关古清真寺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可容纳3000人同时礼拜的清真寺。建成后,朱元璋亲笔御题《百字赞》,希望寺院从此“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此后,历代皇帝多降旨加护寺院,敕赐乌纱帽、乌丝鞭等悬挂于寺…  相似文献   

15.
李振纲 《现代哲学》2004,(4):80-86,96
蕺山学术之最得力处,是在心体中充分凸现“性体”的本质意义。此种性格与阳明学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用力于德性本体之实证,在心性关系中关注的重心在性体的客观超越义和道德意志的定向性;二是更加强调实修实证的功夫论,向意根极微处用力。生当晚明,蕺山对自由表达的权力毫不理解,相反,积极倡导“证人”之学,将已狂驰于现实世界的人心重新收束于理性圣殿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隔膜和理性的误导。阳明“良知”教经蕺山的批判修正虽由显归密,而心学自裁自决的自由精神却在其慎独之学中丧失锋芒。这同样表明蕺山思想于时代精神的滞后。  相似文献   

16.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唐会昌三年(843),九层栖灵塔遭大…  相似文献   

17.
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古刹栉比。距台怀镇正南4公里处,有一座峦回谷抱、依山而建的明月池寺。这里原名观海寺,后因清康熙皇帝巡幸该寺,笑题“明月池”,因此得名。今年初春的一天,我从台怀镇出发专程到这里拜访了50年代的全国林业劳动模范、73岁的能成和尚。能成和尚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甄家峪村,兄弟五个,他是老五,由于家境贫寒、衣食无靠,15岁在五台山明月池寺出家。宁静、清苦的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使他爱上了寺庙的一草一木。每日里除了念佛看  相似文献   

18.
时光的色彩     
正一组图片展现了山的四季色彩变化,那是一座北方的山,山上草木繁多,每个季节都为人们演绎着色彩之美。初春,山是嫩绿的,那种绿似乎还泛着青涩的鹅黄,仿佛身穿青葱衣裙的少女,楚楚动人;盛夏,山依旧是绿色,只是那种绿变成了苍绿,远远望去,一座山浓缩成一枚经年的翡翠;秋天,山的底色变成了黄色,其间又点缀着红、绿、紫等多种颜色,色彩极为绚丽;冬天,山间草木落尽繁华,整座山露出本色,给人枯寂寥落之感。我惊叹于大自然这位善于调弄色彩的画师技艺竟如此高超,几乎每一笔都是神来之笔。我想,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分别供有聪明殊、智慧殊、狮子吼殊、无垢殊、孺童殊等五方殊像。黛螺顶殊殿中,仿照五座台顶的五方殊像合塑于一殿。人们把登上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殊称作“大朝台”,把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殊称作“小朝台”。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西昌市城南4.5公里之泸山。倚泸水得名,主峰海拔2238米,似青蛙昂首雄踞邛海西畔,《水经注》记为蛙巂山。泸山秀丽挺拔,郁郁苍苍。楼台亭阁,巍峨壮观,自古有“川南胜境”之誉。泸山自山麓至山项。苍松翠柏之中,建有佛道庙宇12座。其中属于道教的宫观有7座: 古祖师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历经兴衰,元代道士晏滕英募化新建,后因地震倒塌,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又重修,其规模已不如前。瑶池宫,俗称王母殿。道教崇祀的王母又称蟠桃圣母。居瑶池宫,其庙故名。瑶池宫山门匾额“道化诸山”,前厅匾额“果能此道”,正殿门额“道绍旌阳”,字体遒劲飘逸,系西昌书法名家所写。财神殿,是清代商贾捐资修建,祀奉财神赵公明,欲求财者于此庙祈祷,香火颇旺。后其庙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