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黎公社只存在了几十天就被镇压下去了,然而它给旧势力带来的惊恐却是巨大的。有人担心巴黎公社的幽灵复活,于是建了圣心大教堂。在欣赏教堂雄伟壮丽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会关心它的来历。但有人关心,并且写下了他们的感受。这就是本期转载的、两篇已经刊载于《人民日报》上的杂文。文中把圣心教堂和中国的雷峰塔相比较,而可比较的还有如来佛用手指化成用于镇压孙悟空的五行山。虽然有神话和现实的区别,但中外某些人的用心,却是颇为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提到宗教,人们自然会提出问题——宗教作为一种虚幻的世界观,为什么会在人类各民族的历史中长期存在?为什么会激动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灵?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还有一定的市场?为什么有些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科学家们也不得不作出这种无可奈何的结论:科学提供证明的力量,宗教提供道德的力量。西方历史上不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人的归宿是基督教的重要内容 ,而讲到人的归宿就自然引出灵魂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人兽之别就在灵魂。由于在中世纪没有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单独哲学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这样 ,在经院哲学的灵魂学说中就既有神学内容亦有哲学内容。正因为这样 ,入华传教士们在介绍灵魂论时 ,在其神学的内容中也包含了不少西方哲学的思想。但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以毕方济的《灵言蠡勺》为中心 ,分析了传教士所介绍的灵魂论的基本内容 ,并揭示出这种宗教灵魂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一、讲灵魂之学以合晚明心学灵魂论一直是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4.
瑞斯·戴维思(Rhys Davids在论述佛陀在古代印度宗教及哲学主要流派中的地位时曾作如下论述:  乔答摩佛陀土生土长在印度,一生过着一个典型的印度人的生活。在他那个时代印度教还没有出现,他与当时存在的并占主要地位的宗教也没有诤议。他的目的是要把这种宗教建立起来,并使它发展,而不是要它毁灭。诚然,对当时人们所信奉的那种理论——即在人身当中存在着一微妙(微细)的叫灵魂的东西——他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这种理论对宗教而言是不究竟的教义。他用来取代这种“灵魂”实体理论的教义是多种精神因素之组合的理论,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宗教文化形态在建筑造型艺术、宗教礼仪等各方面都各有特点,而基督教因以“颂赞"为祭,以歌唱来抒发宗教感情,表达宗教信念,从而使它的文化形态独具一种审美的魅力。  每当教堂的礼拜开始,钢琴、管风琴奏起,唱诗班唱起了赞美神的诗歌,众信徒也同声歌唱,那虔诚、庄严、优美的歌声响彻教堂的拱宇,回响萦绕在人们的耳际,飘向茫茫云天。人们走过教堂,往往被这歌声吸引,每每驻足侧耳倾听这不同凡响、仿佛来自天上的“福音”;或引颈翘首眺望,试图透过教堂那显得有些神秘的高墙尖顶和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穿过一重重拱型的门廊去…  相似文献   

6.
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却在不断增加的美国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已经突破了人们所熟知的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传统。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一百万人是东方宗教(如佛教或印度教)的追随者。将近一千万美国人更多地是在实践来自印度教、包括瑜伽派或超然静默的信条。宗教思想家们把这种外来宗教信仰的增长归结为下列原因:第一,为了逃避社会的压力。第二,为了超脱世俗世界去体验宗教团体内部的亲密。第三,为了寻求一种内  相似文献   

7.
《天风》1994,(6)
这一时期信徒们很关心教堂和聚会点(下称堂点)向政府登记的问题。登记一事同我国基督教确是关系重大。本刊记者特访问全国两会主席、会长丁光训主教,请他谈谈他的看法。丁主教表示,他愿意谈谈他细心研究了国务院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之后所获得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就中国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就是在走完过去的农业社会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变,还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的影响太深,传统气息太浓厚,于是有些人不愿意将它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因为现代化本身似乎是一场革命,它对传统的东西破坏太多,宗教因现代化而受到的冲击太大,其中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了。而有的人认为,宗教本来是代表着“传统”的,现代化使宗教减…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宗教的信徒中都有不少妇女.同男人与宗教的关系相比,似乎妇女与宗教的关系更为亲密.综观当今世界,在各个地区的教堂、清真寺、寺庙以及其它崇拜各种神的地方举行跪拜烧香活动的大部分人,都是妇女,便证明了这一点.这或许是因为数千年来在许许多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集团里,妇女的地位一直低于男人,所以妇女更渴望得到高于人自身的、超自然力量的佑护和支持,于是便转向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妇女在教会里的地位如何?这一宗教的妇女观是怎样的?教会当局过去和现在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女信徒的?在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思考和探讨这些问题或许是  相似文献   

10.
论哥特式教堂所营造的独特道德教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 ,宗教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教育首先是宗教信仰教育 ,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宗教信仰与宗教倡导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在这种内化 ,即促使道德规范自律的过程中 ,作为宗教教育重要场所的教堂 ,通过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教堂营造出独特道德教育环境的做法中 ,可以梳理出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因素 ,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