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林间涅?,荼毗后获舍利四斛八斗。附近八国闻讯,竞相前来迎请舍利归国供养,几至干戈相向。后经香姓婆罗门劝喻,遂将舍利均分成八份,由八国迎回,各自起塔供养。二千三百年前,孔雀王朝著名的护法名王阿育王统一五天竺,开启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佛舍利盛于八万四千宝箧,建立八万四千宝塔,其塔统称阿育王塔。数百年间,崇佛各国受其影响,蜂起效法。据唐初释法琳《破邪论》记载:佛既去世,弟子等以香木焚身。灵骨粉碎,大小如粒,其色红白,击之不坏,焚之不焦,每有…  相似文献   

2.
正各种极富建筑装饰美感的古塔,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沿岸雄伟挺拔、高标云际的古塔,既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史的真实记载。塔在印度佛教中意为"高显处""功德聚",最初是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建造的建筑物。据《十诵律》的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起塔供养,是为造塔的起源。后来逐渐延伸为供奉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概括而言,印度佛塔主要是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3.
印度最早的佛教纪念性建筑始于阿育王时期。所有圣地中与佛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有四个,也就是佛出生、佛成道、佛转法轮以及涅槃的地方。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前232年)曾在这四个地方起造纪念性建筑。本文在此介绍的不止这四处圣迹。一、比哈尔邦的佛陀伽耶这一圣地是乔答摩获得正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的塔     
塔,本是佛教的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尸体焚化,烧成了许多晶莹的珠子,称为舍利。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佛的舍利,在本国修了高台型建筑物,隆重埋葬。这种高台  相似文献   

5.
凌海成 《法音》2002,(4):20-28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林间涅磐,荼毗后获舍利四斛八斗。附近八国闻讯,竞相前来迎请舍利归国供养,几至干戈相向。后经香姓婆罗门劝喻,遂将舍利均分成八份,由八国迎回,各自起塔供养。  相似文献   

6.
吴越国王钱俶三次刻印《宝箧印经》、三次造塔时间上联系紧密,以往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钱俶所造阿育王塔均用于装藏《宝箧印经》。本文首先引述和辨析了中日学者关于日僧道喜《宝箧印经记》的最新研究进展,提示其背后道喜的撰述立场可能影响了历史记述。继而考察目前存世的钱俶刻印《宝箧印经》的贮存方式、吴越国阿育王塔的内部构造,试图厘清经、塔的真实共存关系,发现两者往往分离贮存。最后将钱俶所刻《宝箧印经》与其所造阿育王塔在东南沿海吴越至宋大塔中共存的仪轨实践和历史背景作一引申推测,认为《宝箧印经》乃是一种"法舍利",吴越国阿育王塔在当时应是作为"法身舍利"和江南佛教圣物加以供奉,而非根据《宝箧印经》所造。钱俶造塔纳经的幕后推动者很可能是力倡印经造塔弘法的吴越高僧永明延寿。  相似文献   

7.
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纪之后犍陀罗、秣菟罗等地相继出现了文殊塔和文殊像,文殊信仰遍及了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8.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吴立民内容提要法门寺地宫,全称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元魏二年(555)肇启塔基,供奉佛指舍利,塔迭经北周武帝、唐武宗毁佛法难及唐贞观、显庆年间重修工程,明万历年间围绕唐代四绷木塔加固砌成十三级砖塔。塔下地宫即为供养舍利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山西多佛塔,闻名久矣。佛教传说,印度阿育王曾造84000座舍利塔,中国有19座,其中山西占其5。它们分别是姚秦河东蒲坂塔、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东古塔、并州净明寺塔和并州榆社塔。而更闻名于世的则是山西应县佛宫寺所存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的木塔。  相似文献   

10.
隋文帝仁寿年间先后向全国一百余州分送舍利并造塔供养的事件在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也是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番州弘教寺分安舍利塔铭》则引出了隋代有无分安舍利这一制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塔铭》中时间、地理、职官、隋代舍利安放制度、铭文内容等方面的考证,并结合《塔铭》在历代金石文献中的著录情况以及清中叶以降金石学极盛的历史背景,确定《塔铭》应是清代中后期碑贾为牟利而伪造。因此,隋代只存在文帝仁寿年间先后三次统一在全国一百余州安放舍利的制度,并无所谓分安舍利之制。  相似文献   

11.
话说佛塔     
佛塔,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梵语音译“车堵波”(StuPa)或浮图、浮屠、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家、灵庙、高显处等。早期主要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庄严佛寺。中国原本无塔,故汉语中的“塔”字,是魏晋译经时,按既象形又表意近音的规则新造的。传说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曾问佛陀,怎样做才能表示弟子们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后,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释迎牟尼圆寂后.弟子们按照他的暗示,建了八座塔供养其舍利,并作礼拜之用,以表示自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补释辽天祚朝的两件石碑《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和《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石经云居寺释迦佛舍利塔记》,揭示出辽朝末年,广大僧俗信徒在云居寺供养舍利,实与护法思想及实践息息相关。灯邑邑众在上元日聚集于云居寺燃灯之俗,渊源于佛道激烈角逐而佛教完胜的信仰背景。云居寺供奉的舍利包含佛祖顶骨舍利和高僧感应之舍利。其供养人群体囊括灯邑和供塔邑等邑会成员、云居寺或当地的僧官以及普通僧人。除了镌刻石经以备法灭,在辽朝特定的信仰氛围和社会环境中,供养舍利亦成为护法之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丽心 《法音》2007,(11):50-52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stupa与巴利文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窣堵波"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陀和高僧的舍利,供信徒供奉纪念的,亦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7,(4)
本刊综合报道: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宝塔地宫内发现4牧佛指舍利和一批等级很高的唐代珍贵文物。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处,相传建寺于东汉末年,寺内埋有古印度阿育王分送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4月19日上午,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北门外龙兴塔前,隆重举行龙兴塔重建奠基仪式。典礼由四川省重建彭州市龙兴会利宝塔委员会主办,海山法师主持了典礼,正乘法师介绍了建塔筹备。作情况,清定法师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并为塔基破土洒净。出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的全体理事和专程赶来的海内外善信、各界友人万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龙兴舍利宝塔座落在四川彭州市天彭镇北门外原龙兴寺内,相传其为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供奉佛陀舍利。考诸史籍,此塔初建于晋代,梁武帝大同二年又经志公禅师重建。塔体方型,青砖垒砌,高4…  相似文献   

16.
崔峰 《宗教学研究》2012,(3):114-121
对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迄今为止学界已提出多种学说,但都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多处佛教考古的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北宋初期无论皇家还是寺院僧人以及民众信徒,盛行着建塔修寺崇奉"舍利"之风。寺院间早年积累下来的佛经和佛像在不能丢弃的情况下,被当作"感应舍利"给予埋藏。其目的就是让这些佛法圣物得到永久的"安息"和保存,是一种护佛弘法、做功德的行为。敦煌藏经洞的封闭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所致,大量的旧佛经被作为"舍利"予以封藏,绢画、刺绣、纸画、社会文书、法器等物则作为舍利供养物伴随封闭。这种行为的产生与北宋和敦煌地区的佛教发展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鸿雁传信   1999年的初冬,家乡的红苹果摆满了街头。那天我接到五台山法师来信,言及江苏启东法音寺的“中天塔”,供养着佛之法身舍利及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天塔”筹建于 1987年, 1997年底峻工,历经十年“聚沙成塔”。法师希望我去朝拜,以心得供养佛。   我走过大江南北,可启东市在印象里却名不见经传。打开地图一察,呵,还挺气派呢——长江东去的入海处,仿佛一条巨龙张开大口,吐出一颗玉珠——崇明岛,启东就在龙唇上,与沪市隔海相望。   在地图上看是挺明白,可乘车抵达启东时天已大黑了,法音寺在哪个方向我都说不…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为文殊道场,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为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其中艳丽多彩的塔文化,就是一株光彩耀目的灿烂奇葩。 塔,本来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建筑,而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我国,后逐渐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译经沙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卷六曰: 《妙法莲华经》第一卷云:“‘宝塔,正言(宀八卒)都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或云大聚相, 谓垒石等高以为相也。案,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合切。’” 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据《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亦为梵语,译云骨身,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02,(4):7-7
时惟佛历二五四六年仲春吉日,大陆佛教界佛指舍利迎归团众弟子等,于台湾恭迎佛指舍利驾归法门宝塔,安奉供养,海众云集,诵经祝祷,感佛恩德,敬献芜词:昭昭法界,历历真源。我佛应世,有大因缘。开三乘教法,化河沙世界。本尊法身,独誊中华。白马东来,教法渐备。达摩面壁,渊源独存。真身舍利佛牙佛指,阎浮罕见,中华并存。煌煌慧日,独朗于中天;浩浩慈恩,普资于法界。此次佛指舍利驾临台岛,万众瞻依,法乐和鸣,香花夹道,黎民喜庆,盛况空前。两岸休戚相关,一脉血缘与共。佛祖有灵,运慧光以回二意;法力无边,增愿心以固一体…  相似文献   

20.
略论佛骨舍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佛骨舍利的出土,为我们从新的角度研究佛教的信仰提供了新材料。尽管佛陀在世说法时,反对任何神灵崇拜,然在其涅槃后还是兴起了规模宏大、影响久远的佛舍利崇拜。目前,我们对这一崇拜形式还缺乏足够的注意。本文仅对佛舍利崇拜的流行情况作一简要考察。一舍利,本来指尸骨、遗骨之意。佛陀涅槃后,弟子取其遗骨建塔供养,舍利便成为佛家所专用。起初,舍利还是严格意义上的佛身骨。随着佛教的传播,舍利的含义逐渐呈开放势态。不光可以建塔供奉佛祖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