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康定斯基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30岁才开始学习绘画艺术,45岁组建"青骑士",56岁被包豪斯聘为教授,从此开始了其辉煌的艺术教育之路;康定斯基的作品从早期的"抒情抽象"到包豪斯时期的"几何抽象",此后又大胆尝试用最非物质的音乐去通感色彩和点、线和面,真正体现纯精神的艺术形式,到了晚年康定斯基的作品又回归到意象浪漫的童趣境界中寻找其心灵的艺术;康定斯基坚信只要艺术精神存在,形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相似文献   

2.
音乐与赞美     
徐牧 《天风》2006,(6X):36-3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她是没有形象的文字,又是没有字的诗词;她是没有色彩的画卷, 又是没有摄拍的影视。她充满在宇宙的空间和时间里,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但当你用心灵去感受体悟时,你便既能看见又能摸着了, 音乐是神奇奥秘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赞美     
徐牧 《天风》2006,(12):36-3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她是没有形象的文字,又是没有字的诗词;她是没有色彩的画卷, 又是没有摄拍的影视。她充满在宇宙的空间和时间里,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但当你用心灵去感受体悟时,你便既能看见又能摸着了, 音乐是神奇奥秘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推出了以朱之文等为代表的一批"草根"歌手,他们的出现激起了一批音乐爱好者歌唱的热潮。现在"草根"们展现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专家认可,虽然他们无法用专业的语言描述,但是"草根"们的歌唱思维对于专业和非专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草根"歌唱思维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控制。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北 《佛教文化》2011,(6):76-79
十六岁出道,以一首<双叉路口>红遍台湾大街小巷……黄思婷凭借她略带伤感的声音,迅速在演艺圈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出道二十余年,从闽南歌曲到佛教心灵音乐,从当年的"玉女歌手",到现在的"梵音天后",黄思婷完成了一次心灵和艺术的涅粲.  相似文献   

6.
现代美育——心灵诗化的体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在谈到音乐艺术对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时曾指出: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  相似文献   

7.
<正>艺术是相通的。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更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核心素养。对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深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语数外等学科,影响的也许是他们考试;但艺术却影响的是他们一生。而美育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是他们的美育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以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为例,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喜爱音乐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前提,对音乐感兴趣是终身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只有保持学习的愉悦心情,学习才能够持之以恒。音乐教学要增强对学生信心和意志的磨练,用美妙的音乐激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孔子、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在途径上,孔子选择的是音乐.他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是要从音乐(艺术)中汲取人格力量,感悟人生价值,从而达到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庄子无心于具体的艺术门类,但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文章,他的所观所思所行,却处处充盈着艺术美的韵致:旷达无羁,逍遥自在,汪洋恣肆,诗意智慧.孔子、庄子的人生是艺术化了的人生,他们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他们所追求和最终达到的是艺术人生的至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笔者深深热爱着教育这个职业,所以也会关心,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心里想着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那失去学习自信的心灵,帮助他们逐步找到自信和尊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学生家长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美的峰颠。因为它以旋律和节奏直接冲击人的心灵、情感和情绪。因而音乐教育要着重培养感觉力、感知力,提高其审美辨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莹 《美与时代》2013,(11):120-120
音乐是一门启发人心灵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渠道。通过聆听音乐,让我们为其中的美好意境而沉醉,逐渐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寻,在探索的路上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程中,应注重将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和音乐的教程结合在一起,因材施教,充分地有效地来发挥同学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歌唱者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其自我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想通过歌唱学习来唤起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使其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首先就必须使孩子们真正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树立其音乐形象,使其与音乐元素相结合,赋予音乐元素以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为此,可以多采用欣赏法、范唱法,让美的旋律反复出现,不断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还要注意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以及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节奏与歌曲的意境相结合,将音乐的旋律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将音乐力度与歌曲的表现相结合,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搞好。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兴趣为动力,诱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谐氛围增加活力,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以个性化发展为驱动力,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斯特和李白是中西两种文化特定时代的颠峰,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无穷生命力展开了追求.他们两个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阐释对生命的体验,即李白用诗歌,李斯特用音乐.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时间维度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 对音乐时间维度的加工受制于许多方面, 一方面, 音乐构成要素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对音乐时间的加工; 另一方面, 听者的年龄、注意、工作记忆、音乐训练以及对音乐的熟悉性等因素也影响着他们对音乐时间加工的深度和广度。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确定音乐时间加工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 并对音乐时间加工中基因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的敏感期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舞蹈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逐渐走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幼儿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学习舞蹈,不仅可以作为他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与完善,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升学手段,而从事专门的舞蹈表演或教学;中老年人学习舞蹈,不但可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他们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刘永清 《天风》2004,(5):36-37
基督教是一个注重音乐和歌唱的宗教。虽然世界上许多宗教都与音乐有关,但是基督教在所有的宗教中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漫长的两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音乐是一种神圣的表达方式,是人性终极的真实。 一、音乐的圣与俗 从人类开始有音乐(心灵的叹息)以来,它就和宗教(心灵的渴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在形式上似乎很简单,但却蕴藏着无限内涵,其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永远是最伟大的。在大提琴演奏家及指挥家朱亦兵看来,莫扎特是一位永远的音乐家和天才教育家,他的音乐是近乎完美的,这完美体现在他是音乐天才,不是依靠坐在屋子里学作曲学出来的,不是动脑子动出来的,完全出于一种感觉,是心灵激荡的形态。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及指挥家,朱亦兵曾长期在欧洲旅居学习、演奏大提琴,指挥过多个甲级交响乐团。回国后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音乐教育和各种音乐活动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表演美学观点以及音乐教育理念,教导学生"技术不是杂技、艺术不同算术、动脑不比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