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米特认为实在论是一种语义学说,语义是形而上学的基础,语义先于形而上学。达维特则持有相反的立场。本文认为实在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不存在独特的实在论语义,形而上学和语义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普物南的实在论立场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从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从内在实在论转向自然实在论。这是普特南追问"哲学大问题"时作出的哲学选择。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为了推翻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内在实在论是因果指称理论发展的产物。自然实在论是试图铲除横在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无法填平的认识论"鸿沟",认为心灵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身体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具有的能力,心灵与世界是相互构筑的,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因此,主张通过"二次天真"重返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然种类实在论的辩护涉及哲学语义学、本质主义及必然性问题的探讨,需要一种认识论的补充。但是,对于相关认识论问题的反思,不仅促成关于自然种类的弱实在论和多元实在论,也催生出关于自然种类的"消去主义"。自然种类实在论和"消去主义"都诉诸性质"揭示"解释自然种类作为类的同一性,二者都关注属于同一个自然种类的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及其关系,但是对这些性质与其他性质之间的组合关系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人们应用自然种类的实际。从分析的形而上学对于性质的研究来看,从性质"揭示"的角度解释自然种类,需要区分性质的"揭示"与"显现"。着眼于性质的"显现"解释自然种类,需要一种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的本体论视角,在本体论实践的舞台上深化关于自然种类的形而上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指称实在论及其基本原则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realism)与反实在论(antirealism)的争论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此课题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与实在的关系。简要地说,科学实在论主张,科学理论依据其所陈述的事实必定有真假可言,而正确的理论词项必定指称真实存在的实体。反实在论则主张,科学理论是解释和预测经验现象的有用工具,但未必有真假可言,而理论词项未必指称真实存在的实体。按牛顿一史密斯(W.H.Newton-Smith)的分析,科学实在论实际上涉及科学理性中的三种成分:()本体成分(ontologicalingred…  相似文献   

5.
面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与神学双重主题设定,阿维森纳在亚历山大和法拉比的提示下将形而上学的主题确定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在他看来,神学是形而上学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通过普遍存在论分析达到的。阿维罗伊从亚里士多德文本出发对阿维森纳的形而上学进路提出批评,认为神作为最核心意义上的存在者属于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从物理学中接受神的存在,并通过对可感事物的存在本性的探究而获得关于神的知识。阿维森纳与阿维罗伊之于形而上学主题的对立性理解,基本划定了中世纪后期西方哲学家们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范围,进而预示了形而上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最近二十年来,有一批道德实在论者声称,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外部的挑战,尤其是形而上学挑战。这一立场可称为元伦理学中的"寂静主义实在论"。虽然这个立场已经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它尚未得到清晰界定。这一立场可以归到"非自然主义的道德实在论"阵营,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认为实在论的主张只能在一阶的道德视角中得到阐明和辩护。寂静主义实在论背后蕴含着对"方法论的自然主义"的抵制。  相似文献   

7.
意义概念的解释决定着逻辑形式和逻辑理论的形而上学,以David Smith为代表的西岸解释通过对胡塞尔的意义理论的解释提出了一种柏拉图主义意义概念,哥德尔对胡塞尔的研究也加强了这种对意义的实在论理解。相反,John Drummond则反对意义与对象的本体论差异和意义实在论,但东岸解释缺乏对逻辑有效性的具体说明。本文认为,胡塞尔在其逻辑研究中初步刻画的部分论与意义理论存在关联。运用部分论的分析,本文将反驳柏拉图主义意义概念,并通过部分论来说明意义、逻辑形式和对象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科学实在论者试图赋予科学过多的信誉,却忘记批判其工具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成分。毫无疑问,自诩一种科学观念,比达到一种正确的实在观念要容易,所以,科学实在论者,当他谈论科学时,比他谈论实在更受激励。对科学实在论的大部分理解来自这样的意见:对科学的性质所作的详细研究,一般地说不是与深刻思考实在同时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证把科学实在论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或把前者引向后者。  相似文献   

9.
卡茨认为,20世纪哲学已经经历了两次语言学转向.在第一次转向中,语言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在第二次转向中,语言学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卡茨企图发起以语言学之基础为关注中心的第三次语言学转向.他认为,只有建立在实在论基础之上的语言学才能成为自主的学科,而为语言学奠定实在论基础就是构建意义的形而上学.卡茨提出的意义形而上学代表着20世纪后半叶西方语言哲学家重新确立形而上学之基础地位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目的是以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课题为线索,试图对当前心灵哲学的研究状况作一个总体的介绍和讨论。文章将围绕意识、心灵内容、心灵形而上学和认知科学这四个主题来展开,对于每一个主题,我在评介各种重要课题的同时,也注意给出这一方面的主要哲学家的代表性著作的文献出处,以便对具体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专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