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根基、精神血脉和力量源泉,在宗教的良性存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各宗教生存、传播并发展的过程,也是自觉融入中华文化,积极与中华文化相适应的过程。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需要遵循宗教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在我国宗教领域的要素表达,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宗教中国化行稳致远,不断开辟宗教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洪吉吉(北京大学哲学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学术交流,由台湾21世纪基金会、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两岸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在北大召开。与会者30余人,会议着重探讨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集上述优点于一身的古诗自然成为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质,塑造了毛泽东独特的政治形象,是毛泽东形象的基础元素。毛泽东在国外研究视域被认为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传承者、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实践者、基于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创新者,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外学者视角下的毛泽东形象的深沉底色。国外学者的毛泽东研究呈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对于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推进治国理政实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明华 《法音》2008,(8):30-30
本刊讯7月24日至25日,由对外经贸大学中华文化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香港)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和普陀山佛教协会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中国佛教任务与发展研讨会"在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济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全山寺院方丈戒忍法师、中国宗教理论专家王琰、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李伯淳、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阎雨、中国管理科学院教授林中鹏、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顾问文尔邻、中美易经学会会长吴恒昭、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9日,具有千年历史的房山云居古寺,又写下了新的一页。9时9分9秒,在现场一万多名观礼者的齐声祝福中,出土42年的10O82块辽金石刻佛经,重归地下,得以永久珍藏。当主持人宣布石经回藏完毕时,掌声从期待的人群中响起,与此同时,象征着石经回藏功德圆满的1999只彩色气球,也高高地升上了天空……一、房山石经——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中华文化素以历史悠久,延绵不断而著称。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湘、敦煌石窟……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构成了中华文化浩瀚宝库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最近,以辽金石经回藏为契机,北京房山…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因置身的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而呈现出一体多元格局。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交融,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本文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视野,着眼于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对新疆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宗教文化作粗线条勾勒,以展现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交融共存格局。  相似文献   

11.
吴文新 《孔子研究》2023,(5):85-98+159
天人合一观是一种由内而外、从人到物的同心圆式整体观,从逻辑上内蕴着公道民本的社会历史整体观,强调了“公”与“民”对于国家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深层根基和价值依据。“公道民本”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一脉绵延,成为中华民族理想社会的灵魂而一以贯之,不仅在先秦到隋唐诸子百家中处处可见,更在宋代以降的中华气学、理学、心学、实学等学派思潮中愈益凸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中,实践第一、世界整体性、真理与价值相统一、人民创造历史及人的自由发展等基本原理,都与中华文化的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求真至善、民为邦本、人皆尧舜等基本精神相契相通。如此,“公道民本”作为一种凸显人民性的社会历史价值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遇、结合之后通过复杂的交会而实现融合、贯通及至新生的本体基础,成为中华文明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本体基础。  相似文献   

12.
3月22日,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和研究院大楼(佛光楼)的奠基典礼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总会会长星云长老受聘名誉院长兼客座教授,并应邀在中华文化研究院的首场报告会上开讲。他那充满禅机的妙语令人回味深思,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更令人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13.
孙红忠 《天风》2023,(8):28-29
<正>基督教神学的思考始终离不开神学的处境化。神学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来表达,神学的阐释如果离开特定的文化处境,就很难让人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所以,神学思考必须处境化,基督教的信仰必须在地化,不能脱离当下的社会环境,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中华文化对接,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道家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伟大的中华文化的支柱之一,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道教作为道家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关于文艺与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涉及到"中华文化精神""中国人审美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立足文化的视野与高度来探求如何继承中华美学的精神品质与传统价值,如何再现和重塑中华美学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统一。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当下市场化的时代语境中,复兴中华美学精神就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而不能"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可以真正影响、引领、矫正、提升人民的审美修养与文化品位,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6.
“妙悟”:禅宗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佛教禅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有强烈的影响。禅艺合流作为中华文化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事实,其内在理论基础正是“妙悟”。它使中国艺术最终出现“诗书画禅”一体化的美学格局,呈现出一派幽深清远、平和冲淡的空灵诗境。作为禅宗美学的核心范畴“妙悟”的本意是对神秘佛理的直觉领悟,从美学上看“妙悟”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具有意义追求、非逻辑性、瞬间性和非文字性四重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3月26日,首届"全球杰出华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杰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九龙海逸君绰酒店举行,星云长老荣获"全球杰出华人终生成就奖"。星云长老在典礼上就中国文化与中国梦发表专题讲话。他说,中华文化因为佛教的关系而更加充实,佛教因为中华文化而更加提升。认为中华文化与佛教二者不相违背,如果中华文化与佛教共同努力,对我们国家更加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2011年6月28日,由五台山文联、五台山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文殊祖庭现场书法笔会在五台山殊像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道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也是两岸道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道教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传统宗教。千百年来,道教文化与儒家和佛教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打上了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20.
能仁 《中国宗教》2017,(1):82-83
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蕴含的是关于尊重、宽容、中道。关于慈悲、感恩、分享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这也是中华文化贡献于世界文化的重要美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