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点子”被炒得火热,一个好点子确实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使之绝路逢生.“点子”成为一种智力型商品.点子分为金点子、馊点子、歪点子.金点子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优秀创意.体现了正直与智慧.馊点子是好心人出的笨主意,属于失误之类.馊点子不但徒劳无功,而且还会损害企业形象.那么,馊点子产生的原因何在?其一,闭门造车,跟着感觉走在美国,有一位名叫艾迪的人,脑子里常有新点子涌出.1977年夏天,他到了南美洲的圭亚那,发现了一种杀人蜂.杀人蜂极其好战,如果蜇人可置人死地,但是它生产的蜂蜜却很甜.艾迪品尝了杀人蜂的蜂蜜,喜出望外,顿发奇想,他要建立杀人蜂蜂蜜公司.艾迪为了生产和推销杀人蜂蜂蜜,使用了浑身解数,终于制成几千瓶杀人蜂蜂蜜.他满以为人们会抢购这种“神奇之物”,他向顾客分赠涂有这种蜂蜜的饼干,但人们不屑一顾.没有几个人注意这种产品,艾迪的事业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艾迪失败的原因很明显,他的点子单纯靠灵感,靠新奇的构想,他没有做任何市场需求的调查.只是跟着感觉走,他认为自己感到新奇的事物,别人也会感到新奇,其实未必.  相似文献   

2.
巨人毛泽东有他独到的为人处事艺术,对我们富于智慧启迪。风物长宜放眼量世道变化起伏,人生曲折坎坷。为人处事首先是你如何对待人生曲折。毛泽东一生大起大落,他曾回顾说:“我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只有发言权,没有选举权。”“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试想,你千辛万苦、出生入死,打下一片根据地,粉碎敌人无数次“围剿”,这时你的领导、同志却出来说你对抗上级、说你不懂马克思主义、说你的战略战术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同学聚会上我遇到了尴尬事。 大家在一起聊起了同窗数载的往事,不由得痛感年华的流失,纷纷唏嘘不已,不知道谁突然发出了一声感叹:“往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1998,(11)
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众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力,还在众生:或...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智慧泰国寓言说,老虎看到农民使唤牛耕地,十分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牵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于是,趁农夫不在,老虎私下请教牛。牛回答说:“虽然人的个头比我小,但他有智慧,比我聪明,有本事,所以我只得为他工作。”  老虎听罢,非常想知道智慧是什么玩艺儿。老虎找到农夫:“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我只想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农夫听罢,心生一计:“哦,亲爱的,我把智慧忘在家里了。”  “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行不?”老虎哀求说。…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军功赫赫,声名远播。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的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中国人有3个,一是毛泽东,二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既为智慧名人,那他的智慧何在?  相似文献   

7.
专院内、夜色正浓。老禅师给年轻的徒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曾经有一个小小的孩子,漫不经,心5七点燃一盏小小的灯。他双肘夫在桌上,两手托着下巴,盯着黄灿灿。的灯花,眼睛闪烁出青幽幽的微光出神。忽地,孩子眼睛一亮,略带沮丧而又惊奇地问:“为什么我的灯总跟着一个黑黑的影子?”大人笑笑地看看孩子,又引燃了周围的几盏灯。周围顿时亮了起来,那盏孤独的灯也浸润在金灿灿的温柔之中。“影子躲走了,爸爸”孩子活泼起来,闪烁着金灿灿的微笑。“为什么呢?”“因为它引燃了别人!“是呵,因为它引燃了别人。”讲究这个故事.老件师…  相似文献   

8.
13.添加出新品杯子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用品,其最普遍的用途就是用来盛水饮水。生产杯子的广家众多,家庭或个人也都拥有足够的林子,只是偶尔才会增购。显然,这类商品要想成为市场上的俏货是很不容易的,除非你悟出了“金点子”。有人的确用金点子使杯子在市场上风光了一阵子,这个金点子就是让杯子具有磁化水的功能。结果,一种叫作磁化杯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抢滩夺地,给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看看磁化杯,发现它与保温杯并无多大区别,都是由杯体、杯胆和杯盖组成。然而它的标新立异之处在于,林益和杯体底部联流有磁块,能在杯四空间形成磁场…  相似文献   

9.
超脱羁绊     
《空战在朝鲜》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掌故:东北老航校毕业生组成的志愿军空军第四师10团28大队召开誓师大会,队长李汉对着队员喊:“有决心没有?”“有!”队员的回答气势如排山倒海。李汉接着吼道:“有孬种没有?”“有!”声音洪亮整齐,礼堂内轰地爆发出笑声。其实,这完全是思维定势在作祟!一旦你“着”了思维定势的“道儿”,任你是多么有学问的人也要栽跟头。若谓不信,请看: 即便智慧如苏东坡也难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苏东坡一“叹郦元之简”,一“笑李渤之陋”,进而提出关于石钟山得名的新说,但并…  相似文献   

10.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开辟一块市场。一时间里,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想。 举“牛仔裤”的走红和“可口可乐”的旺销,似乎是最好的佐证。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初始时期,“点石成金”──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使许多人跃跃欲试!更有几多人望眼欲穿! 但是,去掉浮躁,挤出泡沫,只需稍作思考就会发现,点子,不是“点”。 “火烧赤壁”,是个绝好的“点子”。但是,那不是孔明与周瑜“拍脑壳”拍出来的。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艰苦的调研,哪有料事如神和决胜千里的本事?“宝剑锋自磨砺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会提出不少疑问:诸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是很谦虚谨慎的,是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崇拜的,为什么到了晚年又提倡和欣赏个人崇拜了呢?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批评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是肯定的,并表示要吸取斯大林的教训。为什么时隔不久,毛泽东也重复了与斯大林相类似的错误,不仅没吸取教训,相反越来越厉害的搞起个人崇拜来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直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持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如何解释他晚年的主张“搞一点个人崇拜”的心理?这些问题与矛盾,存在于毛…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历史长河,《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流传着多少令人拍案叫绝的神计奇谋。人们不禁追索:如此高招智谋从何而来?有没有聪明智慧的一般规律——智慧术?面对复杂纷繁、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能产生妙计的“锦囊”。“曾冲称象”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小秤称大象?当朝文武都想不出办法,似乎是个解决不了的问题。/J小曹冲却有高招:把大象“变换”成石头,分别称这些石头,石头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什么是智慧?可以说,能够解决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就是智慧。别人解决不了,你能解决,…  相似文献   

13.
广告创意,是创意人员运用知识军智慧,依据广告主题,经过思维后创适出新的意境,使商品个性达到具有情感作用的艺术表现,是符合广告策略的创适性点子.美国广告专大卫·奥格威说:“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商品,非要有很好的点子不可,不然它就像快被黑夜吞没的船只”。在商业广告中,广告创意其实质是寻找一个说服目标消费者的点子,通过视听表现去影响目标消费者的观念,使其从广告中认知广告商品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从而促进销售。广告创意既需要形象思维,只需要抽象思维,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本文主要谈…  相似文献   

14.
寓言四题     
光与雾 光向雾问道:“朋友,你为何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团迷雾呢?”雾回答道:“我想把整个世界的眼睛都蒙住,让全世界的生灵都感觉到‘这个世界是我的’。”光问道:“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知识给人的印象是抽象枯燥,逻辑刻板,似乎与灵活多变的智慧聪明有一定的距离。确实,一般说来知识较为专门、刻板,智慧较为广泛、灵活。但知识是智慧的结晶,透过知识还补刻板的外表,其深处是蕴藏着智慧的。这里,我们来发拙、欣赏数字知识背后的智慧。先看“记数法”,无穷无尽的数七。何表示?数学中只用0、1、2……9这十个符号就都能表示。大教学家拉普拉斯感叹道:“难以想象,用十个符号来表达数,它会简单到什么样的高专程度”。其奥妙在于这十个数字以不同的数位来排列表示。如用62表示3X10’+8X10’+6X10O+2X10-1。每…  相似文献   

16.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18.
广告大战实际上是创意的竞争,怎样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商业广告中脱颖而出?从反面着手如何?“悖反”策略就是与大多数广告创意手法相“悖”,从而取得一种卓然超群的效果的策略。在广告中运用“悖反”思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意。一、妙用揭短策略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别人揭你的短处,你可能因此而恶名远扬,而若你自己揭自己的短处,他人反而容易谅解,认为你诚实可信,值得信赖。因此,在众多广告纷纷自卖自夸时,运用“悖反”思维,来个自卖自贬,有时也是一种上策。例如,日本有则手表广告语:“本表尚不完美,一年还有24…  相似文献   

19.
男孩富有同情心,又爱打抱不平。开学第一季,他便为一个女孩大打出手。 那是一个失去双手的女孩。向大家介绍情况时,提到那个女孩,老师特别叮嘱:“娟是个残疾人,大家以后一定要多多帮助她。”但等老师离开,同学们却将猎奇的眼光纷纷刺向了她。譬如:“你没有手,是怎么写字的呀?”“吃饭时,得有人喂饭,才行吗?”  相似文献   

20.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报道:1987年1月,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个故事给笔者深刻的启示: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好习惯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