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业难──本刊顾问赵守正先生印象记陈书仪我是1986年10月认识赵守正先生的,交往虽不足10年,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长我10岁多,我自认是他的私淑弟子。在相识之前,久闻先生的大名,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管子》研究专家。在198...  相似文献   

2.
许广明 《管子学刊》2005,(2):127-128
兴斌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知道他长期以来在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史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对于他的勤奋和执着,我一向非常钦佩。去年初,他将自己多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辑汇成集,勒编出版,并惠赠一册与我,让我分享他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先生魂归道山,已然一年。后学不才,有幸忝列卿门近十载,诸多往事,历历在目,不能忘却。草成短文,遥寄哀思,以谢师恩。一、初识卿老润物无声第一次听闻卿先生大名是读博士之后。2005年9月我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读博士,当时报的是中国哲学专业,进校后受教于盖建民先生门下,才知道要从事道教方向的研究。因为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硕士跟随罗炽先生学习中国哲学,根本不知道教为何物,更不知从  相似文献   

4.
首次访日交流印象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96年11月,应日本朋友柴野外治先生和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哲学系教授野本和幸先生的邀请,我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在日期间,我访问了东京都立大学、京都大学和香川大学;出席了第12届京都大奖学...  相似文献   

5.
惟善 《法音》2012,(1):40-44
2011年6月27日,梁建楼先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送给我一套六卷本的《法舫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令我大开眼界,使我对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法舫法师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在学习近现代佛教史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法舫法师的名字,知道他是太虚大师的高足;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对法舫法师的了解实在很有限。其实不惟是我,即使就现在整个大陆佛教  相似文献   

6.
任继愈先生是一代宗师。我在青年时期就久闻其大名。任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是文史哲专业的大学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真正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任先生,却是在先生90高龄之后的岁月里。如杜继文老师所说,任先生在89岁辞去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后,集中精力做两件大事。一是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启动《中华大藏经续编》的工作:一是推动科学无神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你好!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快要找工作了,可是我很没有信心,因为我既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也没有傲人的成绩单,我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正在自学高级口译,但也不知道能不能考得出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落得这地步!我的人生目标不是大名大利,仅仅是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并且希望在某一方面成为一个专家,能够给别人提供帮助,就像你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可  相似文献   

8.
虽然知道是我的投射,但是别人的有些行为真的让我很难受。虽然知道与我无关,但是别人的言语真的触痛了我。虽然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还是一直逃避着去面对它。虽然知道愤怒、悲伤没有用,但我还是无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我们是如此地身不由己,主要还是因为惯性的情绪在操控。深沉的行为和情绪模式,就像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在操控我们。我们之所以会让情绪操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情绪后面代表的痛苦。也许是因为不被尊重  相似文献   

9.
王恩洋先生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佛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关于对他的研究和介绍,因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出现较为满意的结果。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他的学术成果还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笔者将近年来调查所得的有关王恩洋先生的著作出版目录予以介绍,由中可以看出王恩洋先生的学术成果,以及大致了解他的学术走向和重心,为全面了解其人其事作一铺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泽民先生也许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着基督教神学教育与研究,为着金陵协和神学院。1952年,34岁的陈先生来该校任教,半个世纪过去了,82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这里勤耕不辍,这不仅仅是因为出于对上帝的忠实信仰,更是出自对事业的追求与挚爱。我读过一些他写的文章,知道在中...  相似文献   

11.
人淡如菊     
正多年前见到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实属三生有幸。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可谓"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年轻求学期间,研读《红楼梦》是必修的课目,周汝昌先生的大名和学术观点早已烂熟于心,但身为无名后学无缘面见周先生真容,也一直不敢有此奢望,渐至成为多年夙愿。就在我几乎断了此念的时候,天遂人愿,机会来了,我任教职的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红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京都大学哲学教授酒井修应贺麟先生邀请于1986年9月上旬来华进行学术访问,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和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作了学术讲演,就黑格尔哲学谈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日本黑格尔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船山信一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日本哲学家吧。我觉得这是船山先生的荣誉。我在立命馆大学曾与船山先生共事过一段时间,先生一点也没有前辈教授的架子,他在学问上的谦虚态度,也体现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上。我非常崇敬先生的高尚品德,现在得以在贵刊发表拙稿,讨论先生的“人与思想”,我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来说,我不能算是佛学研究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写过一些和佛教学术相关内容的普及性质的文章与小册子的“票友”罢了。 佛学与佛教圈子里的行家里手大都知道,我的本师是周绍良先生。我是怎么从学于周先生的,学的又是些什么,就得听我从头道来。 1973-1974年之际,“长沙不久留才子”,中华书局诸公自湖北咸宁干校北返。再不久,他们的头脑就热起来,提出种种庞大计划。其中一项是编一大套以文学史为纲的通俗类型小丛书,由褚斌杰大学长(现任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主事。他立即召开一次以二三十个中年人为主的会议,会上散发…  相似文献   

15.
杨笑天 《法音》2000,(5):41-41
本刊讯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水谷幸正先生一行二人于4月11至13日访问北京。到达北京的当天,水谷幸正先生一行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副秘书长张琳等中国佛协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宾主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亲切会谈。当晚刀述仁副会长在西苑饭店宴请水谷先生一行。12日中午,赵朴初会长夫人陈邦织女士在西苑饭店会见了水谷先生。 水谷幸正先生这次来访,主要是作为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讲演。水谷先生长期担任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并曾任佛教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日中友好和佛教学术交…  相似文献   

16.
正岁月不禁过,一晃,似乎与刘心武先生有十年没见了。在我这儿,一直读他的书和文章,不陌生;但在他那儿,就很难说他是否还记得平凡的我了。谁知一见面,他就十分亲切地说:"咱俩真有十年没见了?你可别吓唬我啊!"我笑,心说心武先生没变,还是那位不摆名人架子的"平民作家"——这年头,"平民作家"不多了,无论是著作等身的大名家,还是刚刚出道的小名家,个个都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17.
正卿希泰先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1991)。在四川大学读书期间,我曾上过卿先生开设的"道教思想史"课程,并在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此后的研究历程中,我曾拜读了卿先生的所有作品,对先生的学术贡献及研究方法等有所了解。适值学界为纪念卿希泰先生而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愿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与各位分享,以此缅怀我敬爱的老师。有关卿希泰先生的学术贡献,詹石窗教授曾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周易学会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台湾大学哲学系与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协办.到会正式代表106人,大会收到论文67篇,专著30部.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任继愈先生、罗国杰先生、方克立先生及台湾学者朱高正先生等参加了大会.日本学者组成以高岛成龙为团长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日本观光助兴团”专程由日本前来参加大会开幕式.从到会代表的层次、提交的论文及代表的发言等情况看,本次研讨会可以说是一次高水准的学术讨论会,基本代表了两岸易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最早知道蒙顶山上茶,是因为我爱的人,他的家乡在蒙顶山脚下。据说那个山上的茶以前是贡茶,不仅给朝廷定期上贡,也是康藏路上最重要的通货物品。  相似文献   

20.
看到答振益先生主编的《湖北回族古籍资料辑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出版,作为晚辈,心中感慨万千。我与答先生素昧平生,但在20年前已闻他的大名,可以说与他神交已久。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甘肃民族研究》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