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人。在劳动中人在体力上与精神上得到发展。但是在划分为对抗性阶级的社会中,一些人劳动过度,而另一些人却游手好闲,过着寄生虫似的生活。自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起,普遍的义务劳动就为消灭一部分人游手好闲而另一部分人劳动过度的情况创造了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这就成为共产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之一。这种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成为多方面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智能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研究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心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对创造性活动研究的深入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开展对创造  相似文献   

3.
论创造性思维的自组织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海波 《心理科学》2000,23(2):250-251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创造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尽管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不尽相同 ,但认为创造性思维带有非逻辑特点的自发性 ,而使人们在科学活动中难以操作和把握却是共同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创造性思维的自发性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弄清它自发形成的机制条件 ,从而为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创造性思维提供可循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1 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描述  所谓创造性思维的自发性形成过程 ,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自组织过程 ,人类的科学思维活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人类的科学思维活动按照自组织理论可以作如下描述 :在…  相似文献   

4.
思维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运用斯腾伯格编制的思维风格问卷与威廉斯编制王木荣等修订的创造性倾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量 ,比较了不同思维风格创造性倾向的高低 ,以及思维风格对创造性倾向的预测。发现可以从思维风格这种认知方式的角度对创造力作定性、定量的阐述 ,高创造性倾向者在某些风格上显著高于低创造性倾向者。本研究还探讨了大学生思维风格的特点 ,比较了不同专业及性别在思维风格上的差异 ,为了解我国大学生思维风格特点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创造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工人和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者,思想战线和教育战线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创造性思维在当代已成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对象,实质上它是与整个认知过程相关的重要环节之一。苏联研究创造性思维的新趋势包括:研究个体交往和相互作用条件下(合作、冲突、控制)的思维;研究集体气氛下的创造性思维;个体的创造性与集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个体之间的协调性与集体创造效率的关系等等。本文着重介绍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创造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性学习、工作的心理基础,更是创造发明家的心理基础。为了我国四化大业的实现,民族的振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作为一项教育任务去完成,各科教学应根据各门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了以下尝试: 一、在直接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与国家昌盛、民族繁荣休戚相关的大问题,也引起了当今世界的高度关注。但是,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却是一些极其复杂而尚在探索中的课题。本人就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及其培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创造”一词已在各门科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创造学”,后逐步传到世界各国。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对于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近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学、人才学、管理学以及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已成为与国家昌盛,民族繁荣休戚相关的大问题,引起了当今世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本市有几所小学已开始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那么,这种训练有无必要?是否可行?在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培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研究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薛涛 《美与时代》2004,(10):65-66
教育是治国之本,有了教育人类才能得到净化,人的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对具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处在大教育背景之中的音乐教育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标志.主体性创造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和培养,人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教育者必须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去实施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富于创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与创造的社会主体.由此看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着重阐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造,是一种崇高的智慧美,人的创造智慧孕育着辉煌的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的最高生命本质。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意识的本质属性,创造力乃是人的最高本质力量。 人类社会在创造中发展。惟有创造,才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惟有创造,才有日臻完善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惟有火炬接力般生生不息的发明创造,人类才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走向钟鸣鼎食电灯电话,又从飞机轮船火箭卫星奔向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络。劳动创造了人,而人的智慧则创造了光芒四射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联系。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自信感等都是理智感的不同表现形式。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产生理智感,同时理智惑对科学创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定量角度探讨创造性思维与理智惑(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惑、自信感)的相互关系,即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与理智感发展水平的相关(青年时代、中年时  相似文献   

13.
赵希武 《美与时代》2007,(12):92-94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具有个别中见普遍,透过物体的表面看到物体基本形式的才能。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通过创造性思维多方面的探微分析,从崭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觉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来传承和延伸固有的创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中学阶段将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需要认真地进行修养;中学生加强思想修养主要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学生要自觉学好《青少年修养》,按照《中学生守则》的要求,不断学习和实践,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发明的动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6.
过去,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理学家对大脑的右半球曾有过某些偏见。由于大脑右半球没有语言和逻辑功能,曾把它看作是“劣势脑”、“沉默脑”,认为它只具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功能。然而,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今天我们知道,右半球有着不同寻常的功能,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中心。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注意开发自己的右脑。  相似文献   

17.
林青  朱珊 《学海》2014,(6):173-177
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与科技加以整合,它的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的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泛指在学习认识和工作实践中有新意的思维,如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点子等;狭义的创造性思维,专指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如科技发明、理论突破和创造性的文艺作品等.本文只论述狭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创作)和发明等活动中发生进行的,其标志是取得创造性的成果.一般说来,创造性思维是艰苦曲折的思维历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经过准备、酝酿提出创造(创作)发明对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公社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改革,它是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它必然迅速地在全国农村发展起来。人民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估计:它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而将更加迅速地推进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引出新的更高的生产高潮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高潮;另一方面,它具有许多共产主义的因素,这种因素必然在人民公社内部逐渐大量增长,也就是说,它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使人们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新成果。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有赖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培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学前阶段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的创造思维正在萌芽,如果教育者重视并积极引导,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