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01,(10)
本刊讯苏州西园寺创办的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的集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佛学研究机构。为培养高层次僧才以适应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开始第二届招生。研究所分预科两年和研究生三年两个学习阶段。预科班课程包括:1、佛学基础类:佛法概论、菩提道次第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中观今论、因明入正理论等;2、佛典导读类:净土经论、阿含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解深密经、禅典导读等;3、佛教概论类:汉传佛教概论、印度佛教概论、南传佛教概论、藏传佛教概论;4、文化基础类:古代汉语、中国哲学史、西…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3,(7):49-49
本刊讯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的集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佛学研究机构。目前开设有预科(本科)和研究生(硕士)两个班。现在开始第三届招生,计划招收预科生25名,研究生10名。一、课程设置:预科班:1、佛教概论:印度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2、佛学基础:佛法概论、菩提道次第论、戒律学纲要、瑜伽菩萨戒、因明学;3、佛法正见:阿含经、金刚经、中观今论、解深密经、六祖坛经、净土经论;4、专题讲座:菩提心、高僧传、禅修指导等;5、文化课:古代汉语、中西方哲学史及宗教法律等;6、外语:英语、日语。研究…  相似文献   

3.
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儒家"崇德广业"的价值观念,阐发"触事而真""即物顺通"的解脱观,有利于佛教今天关注及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僧肇佛学缘起论对于探讨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道家"道物"关系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论世界观,有助于形成生态整体论世界观;僧肇《般若...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2,(1):67
本刊讯河南佛教学院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河南省宗教事务局批准,由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一所四年制本科佛教教育院校,旨在培养爱国爱教、德才兼备、学修并重、立志弘扬佛法的优秀佛教人才,现面向全国招收佛学专业30人(男众)。一、课程设置:1、佛教专业课程:以重视基本经论原典学习为主旨,内容包括戒律学、阿含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8,(3):45-45
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以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为宗旨的汉语系佛教院校。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等的重要佛教典籍;2、文化学科: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0,(4):56-56
<正>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以修学并重为基础的汉语系佛教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学制:预科二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今年招收名额为本科班40人,预科班40人。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  相似文献   

7.
惟善 《中国宗教》2006,(7):62-62
惟善在2006年第2期《世界宗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佛教留学僧运动——以斯里兰卡国留学僧为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僧人出国留学潮。斯里兰卡是亚洲的佛教留学中心,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佛教优秀人才。作者是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当代在斯里兰卡的中国学僧的留学情况。主要包括7个方面:留学僧的类别、学校的选择、留学生活、所学的课程、留学僧的数目和名单、留学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留学僧的去向和留学僧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9,(12)
本刊讯河南省首期僧伽培训班开学典礼于11月1日在省佛教协会举行。省宗教事务局及省佛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河南是佛教大省,开放寺院多,但僧才缺乏、素质偏低。举办僧伽培训班旨在提高僧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增强他们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佛学修养及寺院的管理能力,为佛教事业培养爱国爱教的高素质跨世纪僧才。首期参加培训班学习的70余名学僧,来自河南省各开放寺院,大都是各寺院的执事和骨干。河南省佛协举办首期僧伽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5,(2):51
<正>本刊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是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两年制中级佛学院。现开始招收预科班学生45名。一、学制课程:预科班为全日制两年。开设戒律学、丛林知识、遗教三经、二课合解、童蒙止观、佛典选读、唯识二十论、佛学概论、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三论宗纲要、梵呗、时政、宗教法规、语文、哲学简史、历史、地理、英语、书法、写作等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5,(1):26-26
创立于1998年的杭州佛学院.是经浙江省暨杭州市主管部门批准.由杭州市佛教协会创办的一所汉语系佛教专业学校。经过几年的办学,目前课程设置全面,师资稳定,设专科、研究二级教学。专门培养爱国爱教、学修并重、热爱佛教事业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佛学理论研究人才。现拟招收新一届专科班男众学僧30名。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3月6日至7日,苏州西园寺隆重举行佛教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佛教界的法师居士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上,西园寺住持普仁法师、苏州市宗教事务局席学明局长分别致欢迎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赖永海教授分别代表学术界。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导师致词。在随后的五场研讨中,与会的20多位法师居士、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共同探讨21世纪的佛教教育。 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济群法师作了《我理想中的僧教育》的基调发言。他指出,佛教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2):43
<正>本刊讯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的,"旨在培养高级佛学专门人才"的高级佛教院校,成立于1996年,现招收本科班学生35人、研究生班学生10人。一、学制课程本科班,学制4年,开设佛学理论、宗教实践、人文通识等课程;研究生班,学制3年,设有阿含、戒律、唯识、中观、禅宗、天台、净土、佛教文献学、佛教制度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正>赖永海,福建漳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撰有《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等数十部专著,主编了《中国佛教通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禅学丛书》、《禅学研究》等书刊。研究专长为中国哲学、佛学、宗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佛学     
《法音》1989,(7)
概念的厘定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开启的关于人们如何通过一定途径,以脱离生死苦海,求得解脱的言行教法。佛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它包括教主、教义、教规和教团组织,以及有关行持实践方法和仪轨制度等各项内容。佛学,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总体的分析。一般所说的佛学,以经、律、论三藏为核心,及历代学人对三藏经典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佛学的内容涵盖着教、理、行、果四个层面,通俗地讲即学理和实践两个方面。本文所说的佛学,特指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有关这些内容的文字遗产和相应的文字研究,且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人间论"对话思想是具有当代日本新佛教特色的文明间对话理论。此理论的提出与其大乘佛教《法华经》信仰、日本传统佛教日莲思想、创价学会的"创价"精神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说,大乘佛教的法华理念为"池田对话"提供了佛理根基,日莲佛教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为其提供了行动依据,创价学会以"人"为本的"创价"精神是其不断拓展对话的直接动因。"池田对话"的开展让创价学会作为现代佛教团体更具开放精神,池田大作提出的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宗教与社会融合发展的"人间论"现代佛学对话理论,亦具有深入探讨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2)
六十年代在美国佛教是一种时髦,佛学应时而兴。威州大学率先开设跨学科的佛学研究生班,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府相继设置佛学课程,纽约大学也于宗教学系设佛学课。一九七四年秋我从佛州迈阿密踬顿徙纽大近东系,一九七六年春适逢原教授退休,接掌佛课,始获专任,直至去年退休后,仍兼这一门。佛学在纽大成为热门课程,学生由二十多人迅增至数倍。他们主修的学科五花八门,包括心理学、哲学、宗教、美术、电影、舞蹈、舞疗、医学预科、新闻传播、计算机科学、商管等等;一般都是未经世面的佳予弗,尊师力学,不信宗教;大都家境优越,却依传统自立习惯,半工半读,自食其力,虽执贱役,也不在乎;美国富强,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18.
何:陈兵兄,近些年以来,您在佛学领域成就颇丰,不论是以一人之力独纂的《新编佛教辞典》,还是《生与死》、《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等,都颇为引人瞩目。但包括我在内,广大读者对您研究佛学的因缘,却还不甚了了。记得您原来在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在宋元明清道教和内丹学研究多所拓荒,调到川大宗教所后才“由道归佛”,成了独树一帜的佛学专家。请您谈谈自己研究佛教的缘起,如何?陈:以佛教研究者的身份与读者见面,在我来说虽然只有十年历史,但就研习佛教而言,我大概算得上国内同年龄段的一代人中起步最早者之一。在童年、少年…  相似文献   

19.
杨文会被视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开创者,原因之一是他开启了近代佛教新式僧教育的序幕,这与他参与其中的近代东亚佛教现代化运动有着很大关系。出访欧洲的经历以及与南条文雄、达摩波罗等人的交流,使得杨文会的僧材培养理念与实践不同于传统佛教的僧材培养模式。他强调对现代佛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构建了以新式教育制度为框架的僧教育体系,创办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弘法能力、能够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材为目的的祇洹精舍,从中走出了欧阳竟无与太虚两位民国时期居士与僧伽的代表人物。杨文会的僧教育理念与实践开创了近代佛教僧教育的新局面,为民国的佛教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佛学论争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助力。钟惺通过撰著《楞严经如说》参与佛学论争,表达了他复兴义学、重整戒律、推尊净土、宣扬华严的四大佛学主张。钟惺凭借文官身份和文坛巨擘的影响力兴办佛教事业,助力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他以难能可贵的论战勇气和鲜明的佛学宗趣,打破晚明佛学界圆融思潮泛滥的局面,推动佛教理论深化完善。不同于晚明僧人着重发扬佛教的宗教属性及社会属性,钟惺重点发扬佛教哲学及佛教学术,探索复兴佛教的新方向、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