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WISC—R 和临床记忆量表的部分测题,考察了小学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短时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7—9岁年龄段是迅速发展时期;(2)凡运用记忆策略识记材料,其效果总比机械识记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效果均优于低年级;(3)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均优于抽象词,但这种差别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相似文献   

2.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再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分别以3×3类的两级层次水平类概念刺激物让4—6岁儿童作自由分类。结果表明,即使4岁儿童大部分也能按基本概念标准分类并能作词概括,能正确按上级类概念标准独立分类的被试人数随年龄而增多。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依存于主体抽象概括的思惟发展水平;对类概念标志词的掌握,其它概念组织的竞争,以及刺激物的数量和性质等也是影响分类作业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龚少英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5,28(5):1108-1111
本研究采用翻译识别任务探查了不同熟练程度的汉英双语儿童的词汇和概念表征的特点。被试为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三、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儿童共50名,结果发现.各组被试在进行翻译识别时.反应错误率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降低,且各组被试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字法干扰效应和语义干扰效应。这一结果表明,不熟练的汉英双语儿童可以通过词汇联系和概念联系加工第二语言中的词。  相似文献   

4.
干扰对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实验用汉字常用词为材料。每两个词组成一个无关词时,让被试在学习阶段形成联系,并用干扰词对对这种联系进行干扰,来检验干扰效应对以两种测验方式为指标的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实验表明:1.汉字无关词对经过意义加工后可以出现启动效应;2.干扰因素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作用。实验者认为,两种方式的测验实际上要求了不同的操作过程,并且它们所代表的记忆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少年在记忆发展方面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在研究智力超常儿童记忆特点的同时,对3—14岁常态儿童的记忆发展情况作了探索。主要了解他们在记忆广度、识记速度、记忆的精确性、保持的持久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测试项目:①数跟读,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广度;②按形填数(3—6岁儿童用“按图填色”),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识记速度;③图片再认,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精确性。以上三项基本上属于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6.
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实验就我国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进行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我国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共96名.每年级32人.实验材料:方块汉字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各两套,每套十个双字词.实验方法和程序:1、测定方块汉字的识记曲线:主试把一套方块汉字,用自动幻灯机按每秒1张的速度(间隔1秒)逐张呈现一遍。呈现毕,即要求被试在记录纸上默写。重复以上程序,共五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FOK判断及其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FOK(Feeling—of—knowing)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是FOK在记忆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其背后的产生机制问题。关于其产生机制问题,目前已提出两种假说:即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和线索熟悉性假说。本实验的目的是揭露影响FOK判断的因素及FOK的产生机制。实验的另一个目的是探讨学前(大班)儿童被试是否有FOK判断的能力。实验被试是24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并使用了中文字词做学习材料,要求被试完成词对学习、FOK判断、迫选再认等一系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学前大班儿童有进行FOK判断的能力;本实验中影响FOK判断的因素主要是词对间有无意义联系,倾向于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  相似文献   

8.
FOK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凯  施晓斌 《心理科学》1997,20(6):485-489
通过以初中生和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探讨了FOK(Feeling-of-Knowing即“熟知感”)的产生机制,是线索熟悉性还是靶项目的可提取性(或记忆强度)决定FOK判断的等级。识记材料为90对中文词对.分前后两部分让被试识记,前后两部分词对之间安排三种关系:①完全相同;②仅线索词相同,③完全不同,这三种关系可选成不同的靶项目记忆强度和不同的线索熟悉性.两组实验结果一致表明,FOK的等级判断的高低取决于线索熟悉程度,而不随靶项目的记忆强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儿童和非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特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承芬  赵海  付宗国 《心理科学》2000,23(4):421-424
本研究通过向62名学习困难儿童和56名非学习困难儿童呈现数字和图形两种记忆材料,就主试控制和被试控制条件下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找出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困难儿童,而且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回忆量均有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潘开祥  张铁忠 《心理科学》1997,20(5):466-467
1引言儿童自幼便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模糊性的概念。模糊语词在儿童的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理解精确概念一样,儿童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从不确切到确切的发展过程。与大小有关的差别量词是典型的模糊词,没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损率较高,所以本实验想就这类差别量词作一初步研究.2目的探讨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差别量词)的年龄特点,及达到成熟水平的发展过程,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的概念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3方法3.1被试把4-10岁儿童按年龄分成七个组,分别对应于小、中、大班,小…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ECM实验范式,操纵被试编码阶段加工方式,分析被试情绪状态与记忆成绩之间关系。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要求被试在学习情绪词时进行有意记忆或熟悉判断或结构判断,完成分心任务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高兴组和悲伤组采用三种加工方式学习情绪词时均出现ECM;在高兴或悲伤状态下,被试进行结构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大,进行有意记忆和熟悉判断学习情绪词时ECM效应量小。  相似文献   

12.
高湘萍 《心理学报》1992,25(2):17-2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刺激呈现频度、刺激的形式及其性质、加工深度、操作难度、意向性诸因素对频度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频度编码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动的加工系统,对其它识记过程有影响的因素同时也能改变被试的频度估计水平;意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识记任务有一定难度且又缺乏有效的回忆线索时,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频度估计的水平;记忆痕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频度信息的提取来说是两个彼此关联的线索。此外,本文还就频度记忆领域几个主要理论观点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4.
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标  缪小春  邓赐平  E.van Lieshout  F.J.M 《心理科学》2002,25(4):406-409,424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的发展。运用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中的部份与整体关系是儿童掌握数学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儿童对这种关系的认识水平反映出他的思维水平,同时也是他掌握数学概念的手段和途径。分数从其本身性质来看,就是一个部份与整体关系的问题。小学数学教科书在讲到分数的意义时,首先就开宗明义地说:“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我们在以前所做的四个有关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提出了儿童掌握部份和整体关系的十二项指标,并据以进一步探索儿童对数的部份与整体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本研究是从5—10岁儿童对分数概念的认识来进行实验,并期望能对小学分数的数学提供心理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睡眠学习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5,28(4):770-774
夜间用脑电监测被试睡眠状态,并反复播放英语单词和中文对译词,第二天用词汇决定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并记录ERP,结果发现:(1)与未学过的英—中词对相比,被试对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的反应时明显缩短;(2)学过的词对中中文词引发的N600的波幅比未学过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睡眠学习效果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明显。另外发现被试几乎不能在播放学过的英语词时说出中文对译词,与未学过的词对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提示睡眠学习效果在外显记忆测验中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间接测验比直接测验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被试操作任务(SPT)编码后的记忆成绩通常优于语词任务(VT)编码后的记忆成绩,此类现象被称为SPT效应。本研究考察动作与物体之间已有的联结程度对联结再认的SPT效应的影响。学习阶段,被试使用SPT与VT编码识记日常动作短语(动作与物体配对,如“切西瓜”)和怪异动作短语(如“种锤子”);测试阶段,要求被试区分“旧”、“重组合”和“新”短语。结果发现,当识记日常动作短语时,SPT条件的联结再认成绩显著高于VT条件的成绩,但是,当识记怪异动作短语时,SPT条件与VT条件的联结再认成绩无显著差异。此外,仅在VT而非SPT条件,怪异动作短语的联结再认成绩显著高于日常动作短语的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操作和刺激材料的怪异性均可促进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但是两者不能对联结记忆产生叠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ECM实验范式,操纵记忆加工策略验证联想网络模型或情绪渗透模型。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的情绪状态后,被试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加工策略下学习情绪词,然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情绪电影片段成功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被试在采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加工策略学习情绪词时均出现ECM,无意识记加工策略下效应量的大小显著高于有意识记加工策略下效应量的大小,实验结果支持情绪渗透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垂直空间隐喻表征激活的条件。实验1发现,在权力判断任务中,具有直接权力关系的相关词对和间接权力关系的无关词对都可以激活隐喻表征。实验2使用相关判断任务,只有相关词对激活了隐喻表征。这说明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并理解权力关系是激活隐喻表征的重要条件。实验3引入水平方向干扰,并将被试的注意转移到干扰信息上,结果仍然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表明垂直空间线索不是隐喻表征激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4—6岁儿童掌握汉语量词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富熹 《心理学报》1985,18(4):48-56
本研究用实物图片对说普通话、粤语和双语儿童掌握常用量词的情况作了测查以及用人造词命名新奇物品的方法探讨了儿童掌握量词的概括过程。结果表明,4岁儿童掌握量词还很差,但整个学前期掌握量词水平迅速提高,到学前期末已能较为正确地运用一些常用量词,方言和外国语的语言环境是影响汉语量词掌握的重要变量,儿童掌握量词水平的发展是跟抽象概括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