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或说话,一般总要一是一,二是二,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好。要做到这一点,精确地运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人们运用语言,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那么精确的,有时还要讲究语义模糊。所谓“语义模糊”,指的是某些词语的语义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例如“将来”这一时间名词就具有模糊性质,时间伸缩性很大,究竟指多长时间?十分模糊。在语言运用中,模糊语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具有多种修辞功能。人们往往用模糊语义来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从而产生凝炼、生动的语言魅力。例如  相似文献   

2.
声乐感觉既是笼统的又是具体的,既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分析声乐教学中声乐感觉的理性构成就是遵循歌唱艺术的本质规律,研究、分析和深刻领会作品的深厚意蕴,它是文化素质和音乐修养在情感体验和音乐表现力基础上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4.
按照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遗传方面的影响。本代人的许多遗传特征是在上一代甚至无数代之前就确定下来的(如黑眼珠或蓝眼珠)。此外,某些隔代、单性遗传的疾病或偶发的基因突变,也会直接影响新生代的生理素质。这是遗传的作用比较确定的一个方面。但在长期的遗传学和心理学研究中,除了发现人的气质与某些先天成分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心理理论”及其有关欺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所谓“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3].大多数成人都知道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成人都理解心理与生理活动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可能有别于另一个人;他们也理解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某些关系。所有这些对心理的不同的理解,构成了研究者所谓的“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基本的、重要的作用[2],是个体生存于社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数词中的基数、倍数、分数以及基数与量词结合的数量短语,通常表示准确的数目与数量。但是它们也可以经常地不表示准确数量,而只是表示概数或各种模糊不定的数目和量值。①这个小伙子,比不要她那个强百倍,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是个万元户。(《北京文学》90年10期《棒子》) ②男人功成名就的背后总有一个女人。虽是套话九百句中的语言,但古老而常新。(《深圳风采》90年10期《错过了月亮》)“百倍”在例①的意义只相当于“很多”、“万元”在例①中也不是十分准确,只相当一个概数。“九百句”在例②中也不是正好九百句,而只相当于“数百句”之类。因此,数量词语这类用法出现了“表里不一”的意义。在静态的语言中,它们是确数确量。在动态的言语中,它们表面确定,实则只是一个模糊不定的数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数量词语的动态模糊运用。  相似文献   

7.
声乐语言有多种:有的属于生理性;有的属于感觉性;有的属于纯想象.总的来说不外乎生理和心理两个范畴,运用声乐语言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如何运用.生理和心理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教与学中正确理解运用二者调节出好的歌唱状态与发声,是声乐学习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利用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如视觉、听觉、嗅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信息.为了确保对环境的正确感知,大脑必须把对同一物体特征进行表征的不同感觉信息整合成一致的、稳定的信息.以往的研究证实不同感觉信息之间是以统计最优化的模式结合的.文章首先综述了在贝叶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计最优化模型以及其行为实验验证方法.然后,介绍了相关的神经成像研究结果和具有生理意义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儿童的诸症状中最突出最多见的表现是阅读和书写困难。这在使用表音文字(如英语)国家的LD儿童中尤为多见。但也有研究报道在远东一些使用表意文字(如日语和汉语)国家的儿童中较少出现本国语言的阅读和书写困难。Makita(1968)曾报道日本儿童的LD发生率不仅远低于欧美国家,而且障碍类型也不同于后者。Kline(1970)报道在加拿大的华裔儿童中发生阅读困难的比例低于当地白人或黑人儿童。Makita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不同的语言文字特性的影响所致。例如表音文字的音素音节相对多,有时书面语与口语间有着较大差别,阅读和识认时需对每个字母或音节进行解码。相对而言表意文字则具有一定的图型特征,每个字具形音义一体,口头语和书面语又较一致,识记理解就易于前者。Huessy等也认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越小,出现阅读和书写困难的可能就越低。Makita甚至认为阅读书写困难这类问题在语言学上的意义要大于医学或神经学上的意义。近年来Myklebust(1983)和日本学者森永良子(1980)从语言学习机制的角度提出人对表音和表意两种语言文字的接受是通过不同的感觉通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观察者通过隔板观察,接受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相似文献   

11.
顿号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着。它的语法作用主要是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或显示语言的层次结构。这些已广为人知,但它的逻辑意义和作用问题则讨论得较少。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做一点初步探讨。所谓顿号的逻辑意义和作用,就是指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顿号后所表示出的顿号前后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对表达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错误是人类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在所难免的。然而, 错误常常带来不利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高危作业时的失误)。如何有效监控错误并优化行为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错误的发生受到内部心理状态影响, 个体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判断, 不确定状态增强还是削弱错误监控, 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却存在矛盾结果。在前期积累和理论分析基础上, 本项目拟从人格差异角度探索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不确定容忍度的差异意味着个体对于模糊情境的耐受性和错误的敏感性不同, 因而可能调节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过程。研究1采用行为实验, 揭示多种不确定情境中(如奖赏/惩罚)错误监控和错误后调整的认知特点, 考察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2通过考察电生理表征、时间加工进程和神经振荡机制等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本项目对于探明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规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对于促进个体的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等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素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最基本的职能是充当构成词语的建筑材料,以满足词语日益丰富和发展的需要。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对优势,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研究现代汉语单音节语素的分类,对了解现代汉语语素的概貌,了解现代汉语构词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根据现代汉语单音节语素在构词能力、构词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对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最初写于2001年,旨在探究语言上的、概念上的与本体论中的模糊性问题。文章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模糊性仅仅是一个词的特征,抑或它也是我们的概念的特征,甚或是实在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模糊对象的问题和相关的模糊同一性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证,即便模糊概念总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每个概念工具也必定是模糊的。其次,本文认为,如果不仅仅是词语,而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也是模糊的,那么可以论证,对象也必定是模糊的。第三,那种认为模糊对象必定具有模糊的同一性的思路是一种误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模糊对象的抵制部分就来自于下述观念,即这种对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本文也论述了,通过放弃二值原则以使得模糊陈述具有真和假之间的某个值或根本就没有真值的办法,也无助于解决模糊性问题,而且恰恰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即妨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表明,在为真和既不真又不假之间,难以清晰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模糊的情形下要在真和假之间划界一样困难。本文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模态逻辑的框架和语义学来处理这些问题。基于哥德尔模式的模态逻辑系统T,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量化逻辑,其中利用清晰性算子来代替必然性算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模糊性和概念工具的发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完结”这种自然现象在人类心理上普遍带有一种不祥的色彩,因此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死”的讳饰。尽管因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讳饰的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是所有的讳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把“死”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用模糊、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对“死”的讳饰归根到底是一个模糊度的问题。汉语中有关“死”的说法从古至今恐怕不下几百个,据作者粗略统计,《红楼梦》一书中关于“死”的讳饰约有许个。这些讳饰比拟方式各异,模糊程度不一,反映了复杂的文化、心理现象。本文试图从语言环境入手对“死”的讳饰的模糊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管窥语言环境与语义模糊度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红楼梦》的作者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封建时代,因而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讳饰,如“薨”、“归地府”、“宾天”、“升仙”等。这些用来讳饰“死”的事物都是中国封建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反映了语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代词是一种常用的词类,是言语发出者把句子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句子联系起来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代词本身无确定的意义,在句子或语段中听到或看见一个代词时,言语的接受者必须搜索它的先行词,确定它的所...  相似文献   

17.
康春花 《心理科学》2003,26(5):887-890
1 引言  LLTM (LinearLogisticTestModels)可以从刺激特征方面解释项目难度和被试作答概率以及被试的能力值 ,特别是把以往单纯的难度参数变成了线性组合 ,从而可以多方面多维度地解释难度参数。但LLTM的测验项目还是跟以往的测验一样 ,只有一次测验 ,也只有一个笼统的能力值 ,这样就不能更加深入地解释被试的能力 ,尤其是不能就认知加工过程来解释被试的能力值和不同心理特质。如对于具有同一能力值的被试 ,在任何项目上其答对概率都是一样的 ,这就不能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而如果把被试的认知加工过程分解成几个心理成分 ,构建子…  相似文献   

18.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大规模语料中词语和上下文的联系,使用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提取有限维度的语义特征,将每个词表示为一个低维稠密的数值向量(词向量),以用于后续分析。心理学研究中,词向量及其衍生的各种语义联系指标可用于探究人类的语义加工、认知判断、发散思维、社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社会与文化心理变迁等各类问题。未来,基于词嵌入技术的心理学研究需要区分心理的内隐和外显成分,深化拓展动态词向量和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如GPT、BERT)的应用,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建立细粒度词向量数据库,更多开展基于词嵌入的社会变迁和跨文化研究。我们为心理学专门开发的R语言工具包PsychWordVec可以帮助研究者利用词嵌入技术开展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联觉(Synesthesia)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亦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或者说是指当个体受到来自一种感觉通道的刺激时会同时自动体验到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由于其生理机制,联觉促使创作者或听众在音乐作品的听觉上与视觉、嗅觉、触觉发生勾联。李小诺在《音乐的认知与心理》书中指出:“声音许多方面的特征,如音高、音强、音值(速度与节奏)、音色(发音速度等)、协和性(紧张度)、织体、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情绪研究主要分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生理主义)两个阵营。认知主义认为,某种形式的认知(如判断或信念)就是情绪本身,或者是情绪的本质性要素。而生理主义认为,情绪是特定的生理活动或行为本身,或对这些活动与行为的感觉;情绪可以独立于甚至先于认知发生。当代理论家普遍认识到詹姆斯是生理主义的理论先驱,而当代认知主义正是在对詹姆斯理论的批评中不断成长。鲜有研究者看到,尽管斯通普夫通常被归于现象学一脉,但他与詹姆斯有着密切交往,而且早就直接回应过詹姆斯,并发展出认知主义情绪理论。斯通普夫认为,情绪是意向性地朝向被判断的事态的被动感觉状态。我们可以在当代认知主义和生理主义的框架内考量斯通普夫与詹姆斯的争论,这将对我们有深刻启发。从方法论上,情绪研究应该重视概念分析与经验研究的反思平衡;从实质上,根据对情绪中的认知和其他成分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认知主义和反认知主义,而斯通普夫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