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江苏省有关部门通过随机抽样,将我省南京、常州、扬州、盐城、连云港5市300个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中的3000名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有418人,约占总数的14%。本文对我省科技青年工作意愿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董玉整、董莉俩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写成《当代青年十大观念》一书,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青年是人生道路上极其重要的阶段,此时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整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青年时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青年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重大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对友谊和交往的需求,就是青年时期最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萍  李红  彭宇  罗卫华 《心理科学》2005,28(6):1487-1489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已有相关量表,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了我国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青年学生价值目标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青年学生价值目标包括6个维度:和平和安宁的价值目标、友谊和真爱价值目标、刺激和享乐价值目标、名望和权力价值目标、自我实现与发展价值目标、奉献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杨琳 《学海》2007,(5):110-113
胡适作为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对青年问题有许多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的青年观,其中某些对当代青年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和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胡适关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了《中国青年看世界》大型调查。9月23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邀请在京的20余名专家学者对这次调查结果进行评析。 这次调查是从回收的10万多份问卷中,按各省市青年人口的比重随机抽取1万多份组成样本总体,这个样本总体涵盖了除台、港、澳以外的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30多个民族。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青年眼中的“外国”、“未来世界”、“国家观念”、“今日之中国”、“二战”等等。  相似文献   

7.
自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信教,使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已经或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阵地之忧”。为了巩固团的阵地,本文根据对江苏省射阳县部分乡镇的调查,对青年信教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在学校集体中,儿童间建立友谊关系和形成不友好关系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不仅在实践上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儿童间友谊关系和不友好关系的比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在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领域里,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七十年代中期,心理学者对儿童友谊关系的认知基础问题发生了兴趣,开始进行专门的研究。比格鲁和赛尔曼在1975—77年间采用问卷法,收集了儿童间形成友谊关系的认知因素的大量资料。1978年,科尼和赛尔曼又从这些资料中概括出一个儿童友谊观的发展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9.
历史进步观是青年马克思著作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隐性话语"。少年马克思继承了启蒙思想对进步的推崇。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交往之中,马克思逐渐意识到抽象进步理论的不足之处。随着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走向经济批判,他对历史进步的理解更加辩证透彻,并批判了与抽象进步观相伴随的古典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0.
青春时代是人生的建设时期,是决定人的一生的轨道的重大时期。池田大作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给予青年谆谆教诲,通过诚恳而质朴的语言为青年的自我建设与人生幸福提供了睿智,对广大青年创造幸福的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青年要诚实地生活、有教养地生活、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池田大作的青年教育伦理思想主要有青年的责任教育、友爱教育、人本教育、和平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青年马克思的哲学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青年马克思的哲学史研究陈刚古希腊是西方自由意识的彰著之地。古希腊人的自由意识至少同近代人一样强烈,当然,内容有所不同。古希腊人的自由意识一方面同专制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自由同奴役相对立,特别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这种社会强制相对...  相似文献   

12.
陈曦  李明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2012,32(3):267-271
以444名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Schutte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为研究工具,调查青年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对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青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本科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人格变量之后,情绪智力能独立预测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王岩 《社会心理科学》2009,(5):96-100,124
做好青年官兵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保证部队强大战斗力,提高训练水平的基本保证。笔者从明确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明确加强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青年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加强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培育与引导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家青年排球队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希庭  毕重增  夏崇德 《心理科学》2004,27(6):1296-1299
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3名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整体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没有显着差异;自我价值感显着高于常模群体,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水平;相关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与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显着,时间监控观与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度与个体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多重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价值感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28日至30日,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届青年论坛在北京市市政培训中心(瑶台山庄)举行. 为了落实我院加强青年工作的指示精神,展示宗教所广大青年的科研实力,促进各研究室和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研究心得,增进彼此友谊,活跃工作气氛,世界宗教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青年论坛,所内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撰文.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顺德市青年心态的调查与分析谭建光,陈家添,苏力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市,是中国最发达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令人瞩目。1993年,这个仅有97万人口的县级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29.6亿元,比1978年增长13倍。顺德市、南...  相似文献   

17.
爱德观是阿奎那德性伦理学最为关注的问题。阿奎那的爱德观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友谊观(友爱观)和基督教传统的仁爱观的综合,既丰富和充实了奥古斯丁神圣的仁爱观,赋予仁爱合乎理性和情感的新解,又提升和超越了亚里士多德世俗的友谊观,赋予友谊超越性和广博性的内涵。他围绕爱德的内涵、爱德的对象和爱德的秩序等对爱德作了神学—哲学的综合性论述,对爱己、爱他人等提出很多极富创见性的解释,并澄清了与爱仇敌和爱罪人等相关的一些普遍的质疑和根深蒂固的偏见。总之,阿奎那对爱德的综论、释疑和新解代表了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最高成就,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爱、友谊、爱己、爱他人以及爱的秩序等的理解,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的友善价值观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毕重增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9,41(5):444-453
自信是指对自己的信任,对自己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信任,表现为有信心,不怀疑。为了编制青年学生自信问卷,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30名大学生和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分析表明青年学生自信包含五类行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青年学生自信预试问卷。391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青年学生自信问卷测查的是个五因素结构,包括才智自信、人际自信、品质自信、应对自信和成就自信。为了进一步检验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构想效度,并考察其效标效度,1084名青年学生完成了该问卷和五项效标的测查。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结构,结合信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青年学生自信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9.
赵琦 《现代哲学》2015,(3):83-90
随着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友谊问题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重视。当代学术界对友谊的讨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世俗的友谊"影响,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仁爱的友谊",成为扬弃亚里士多德式的世俗友谊的一般友谊。仁爱的友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为全人类所向往。由于两种友谊观在理论和思想背景方面的巨大差异,世俗的友谊似乎阻碍"仁爱的友谊"成为一般的友谊。然而,以仁爱诠释友谊的做法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世俗友谊观的简单否定,它能包容并完善世俗友谊的主要特质。而且,由于仁爱的友谊能处理好"爱朋友"与"爱其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代探讨友谊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是了解目前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为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提供有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的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01)。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对自己死亡结局的态度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P=0.028)。对死亡现象认知不同的医务人员之间,对危重患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P0.001)。因此,医务人员信仰受学历、原生家庭影响,而死亡观又和信仰相关。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坦然面对死亡。社会、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的死亡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