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散记     
一 有亲人相伴的日子,蓝天多了一份深远,大地多了一份厚重,生命多了一份深沉的内涵。 起初的时候,我们接受着亲人的爱,成长的过程中,又渐渐地回报那份爱。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子女,开始付出那份曾经接受的爱,在渐老的年华里,  相似文献   

2.
亲不言谢     
谢,是一种客气,是非亲人之间发生了某些足以令人动情或动容的事情之后,感受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表达;谢,也是一种礼节或曰礼仪,用来表明受益方有感激之情或是感恩之意。而在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父母子女间、祖孙间等等一切算得上亲人的人们之间,施恩与受恩、爱与被爱都  相似文献   

3.
爱仇     
说到爱与被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之爱、子女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这些爱都包涵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融入着自然的情愫。在渴望爱的获得中,那一份期盼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在爱的施舍过程中,那种  相似文献   

4.
谁来帮助爱     
从前,有一个孤僻的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 他各种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便纷纷准备船只,想尽快离开 小岛。只有爱决定留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时间又过了几天,小岛真的开始慢慢地 下沉。爱想请人帮忙离开,于是她来到海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世界,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们都充分享受着被爱与爱的快乐和幸福,但由于个性、环境等种种原因,许多人常常把那一份份真切的爱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或许有时还会说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来,尘封了那份本来就已经若隐若现的真情,就如我一样。  相似文献   

6.
清贫如水     
顾大卫 《天风》2002,(5):21-21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7.
一份爱的工作在我的理解:爱是喜欢,是责任,也是幸福。一份爱的工作,这份爱的形成尤为让我回味。特别之处在于曾经我极度排斥和心酸的心理状态抗衡喜欢到爱幼教的转变。曾记得当年不愿接受学校调配专业的我,恰恰在那几年大学间对幼教的接触及亲身体验让我改变了原有的想法和换专业的念头,从那开始渐渐升温对幼教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爱与伤害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9.
我和宇是同学又是同桌,特殊的关系让彼此多了一份了解,一份关怀。在懵懵懂懂的意识里开始发现关系的微妙变化,可是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纸,继续着各自的学业。 一晃就是三年,毕业前夕,我开始魂不守舍,内心充满了期望与恐惧,真希望能和宇分在一起,可是我又害怕,我能和他成为朋友并走上神圣的殿堂吗?我不能给自己肯定的答案,于是,我不敢  相似文献   

10.
曹圣洁 《天风》2016,(7):5-6
正如果我们检视自己印象中很美的内容,譬如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人间美满的故事或者自己最美好的回忆,就会发现大多是与爱有关的。这说明人们渴望被爱,享受爱的甜蜜。然而在当今世上,人们的内心往往充满功利思想,遇事先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致子女可以把父母赶出家门,婚姻可以以房子车子为条件,于是,人们感叹真诚的爱何等难觅!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牵挂     
牵挂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情愫。人活在世上,奈何不了一个“情”字,于是便无法摆脱那份美丽的牵挂。牵挂多在离别时,往往是因为离别产生了时空距离,便有了  相似文献   

12.
高中毕业后,我去省城一所电脑学校学习,想掌握一技之长,找份既体面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毕业后,我被推荐到学校驻广州办事处,于是,我怀揣着梦想,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开始了我的打工征程。  相似文献   

13.
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因为自己在感情上受到了创伤,就发誓不能让这种悲剧在儿女身上重演。因此,当儿子的感情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不根据形势的变化,在她那狭隘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以为儿子着想为由,使用母亲的权威来粗暴地控制儿子的感情表达,致使儿子在这种心理重压下导致感情的畸形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这个事件值得深思。天下的父母哪有不为子女着想的!但不懂子女的心,只一厢情愿地去做那些诸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事情,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假若父母们与子女多一份心理沟通,多一份感情交流,多一份人格方面的尊重,还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吗?  相似文献   

14.
正一日,正担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参加完一场祭典后,踱步到宫门外的高台之上。孔子注视着远方,连连叹气。学生子游在一旁见了,便问:"夫子,您为何叹气呢?"孔子回答:"大道实行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心向往之。那时候,天下为公,也就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谁有仁德,谁有才能,大家便推举他为领导人,即选贤与(举)能。大家都讲求信用,和睦相处,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子女当子女。因而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弟兄在我所在的教会里参加慕道班,将要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在考信德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他与别人因住房问题翻脸结怨已多年没有来往,他觉得神这样爱他,而他却不肯饶恕别人,实在亏欠。于是在洗礼的前一天晚上到仇人家里,向他道歉与他和好,并说自己已经悔改,相信基督。神的爱改变了他。  相似文献   

16.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会死去。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抽血时,男孩安静的不发出一丝声音,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  相似文献   

17.
我在     
正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  相似文献   

18.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求。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明白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求: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明白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20.
连日来,玉树地震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心。大家为地震死难者哀恸,更为救援中那绛红色的僧袍感动;同时,让人们感动与自豪的,还有全国各地宗教界与灾区人民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灾难面前,全国各地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灾区祈福;以捐款捐物的实际行动,向灾区群众送去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